(五)导弹战中的谋略

导弹战,是现代高技术战争的显著标志之一,其用途愈益广泛。战略导弹,可以越洋跨洲,击毁远隔万里的军事基地:战术导弹,近可以击近在咫尺之坦克,远可以打击千里之遥之目标。导弹,高,可以上天,无论是大空高速运行的人造卫星,还是天上数倍音速飞翔的各种战斗机,它都能紧紧盯着不放,不将其击个粉身碎骨决不罢休;低,可以人地,无论是地上奔驰的坦克、机动的导弹发射架,成座的乓营、大型的建筑、地下的屯兵掩体,还是海上疾驶的军舰、海中隐藏的潜艇,它都能以小胜大,或将其就地炸飞, 或将其葬入海底。导弹的精确制导、自动寻的,使其命中率大大提高,即使

是与它相同大小的导弹,也能在空中拦截,与其在空中同归于尽。各种各样的子母弹头,射出去的母导弹可以一分数十甚至百十个子女,分别打击不同的目标,一颗子母导弹就能将一个团的坦克打成废铜烂铁。所以,如何利用导弹这些先进的性能施谋设计,使其发挥更大的效能,便成为军事指挥员和谋略家们关注的课题之一。

以怒致敌,伊导弹频频袭以

1991 年 2 月 3 日凌晨,以色列特拉维夫市的上空又响起了刺耳的防空警报声,电台马上广播要唇民熄灯、断水,瞬时,整个特拉维夫漆黑一片,居民们立即戴上防毒面具呆在封闭的屋子里。这是伊拉克于 5 小时之前向以色列发射导弹后又发射的一枚“飞毛腿”导弹。这是海湾战争开战以来伊拉克第 10 次向以色列发射常规弹头的“飞毛腿”导弹。到此时为止,伊拉克共向

以色列发射导弹 30 枚,造成 2 人死亡,273 人受伤,另有 2 人因心脏病突发死亡。伊拉克对以色列的轰炸得到一些阿拉伯国家、特别是一些原教旨主义者的支持,认为这“给穆斯林带来了希望。

以色列第 10 次遭伊拉克轰炸后,以色列总理沙米尔表示:“我们今天采取克制态度并不意味着我们明天还会这样做。”以色列国防部长阿伦斯重申“要对伊拉克进行报复。”如果以色列果真对伊拉克进行了报复,那就会正中伊拉克之下怀。早在海湾战争打响第二天,伊拉克就提出了“萨达姆战略”, 该战略的第一点就是使海湾战争转变为中东故争,即袭击以色列,诱使以色列进行报复,这样,海湾战争就很可能由于阿拉伯国家的反以情绪,演变成为“阿拉伯对以色列”的阵势,瓦解反伊联盟,使伊拉克摆脱不利的形势。这里,伊拉克所使用的,是以怒致敌之计,试图通过反复多次的向以发射导弹激怒以色列。从上述以色列总理及国防部长的讲话看,以确实已为伊所激怒,准备实施报复。

就在以色列准备报复,伊拉克以怒致敌之计即将奏效之际,美国识破了伊拉克的计谋。美方反复劝说以色列,要以采取克制态度,不要对伊进行报复,若进行报复,很可能会激起阿拉伯世界的反对,并使伊拉克赢得支持, 会使问题复杂化,给多国部队的作战行动带来不利影响,正好中了伊拉克的计谋。以色列听从劝皆,在其后伊拉克的导弹袭击中,也都采取了克制的态度,致使伊拉克所施以怒致敌之计没有成功。

以怒制敌,语源见《历代名将事略》:“误敌之方,不可悉数⋯⋯一在致之:以怒而致,以情而致,挑以害而致。”以怒致敌之计是激将法的一种, 核心是激怒敌方将帅,使其失去理智,作出错误的决策。

以怒致敌之计,实施的办法有多种多样,过去战争中实施以怒致敌之计, 多为派出一支部队,作到敌阵前骂阵式的挑衅或佯攻,以激怒敌人。高技术武器装备为实施以怒致敌之计提供了新的手段,伊拉克用导弹袭击以色列不能不说是对以怒致敌之计的创造性运用。伊拉克与以色列中间隔着沙特和约旦,以直接出兵进攻的方式去激怒以色列是不可能的,出动飞机轰作以色列, 飞机一出动就可能遭到多国部队飞机或导弹的拦截。而用导弹袭击以色列, 一是代价小,二是当时以色列还未装备拦截导弹,把握比较大。以怒致敌, 关键是要使敌发怒,进而丧失理智,作出错误的决策。

乘彼不虞,“萨姆”空中显身手

这里所讲的,是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叙军队导弹与以色列飞机对阵的故事。

大家知道,现代化战争是立体战争。说“立体”嘛,无非是空中、地面、地下、海上、水下一齐打。所以,研究现代战争,切不可忘记空军这个重要角色!而且,制空权在现代战争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还是先从阿、以双方的空军组成情况谈起吧。阿拉伯方面,当时约有各种作战飞机 1000 架左右。以色列的空军,约有各种作战飞机 500 架左右。从数量上看,阿拉伯方面占据优势;但优劣对比不能只看数量,还要看质量和其它一些因素。

以色列空军的主要作战飞机有三种,一种是美制“F—4”型喷气式战斗轰炸机,又叫“鬼怪”式。这种飞机可达 10040 米的高度,可达 2585 公里/

小时的速度。它装有 20 毫米多管自动炮一门,空对空导弹四至六枚,还可带六、七吨炸弹,既能空战、轰炸,又可直接支援地面作战。也就是说,它兼有歼击、轰炸和强击三种飞机的功能。另一种是法制“幻影—Ⅲ”型喷气式战斗机。它超音速,三角翼,比“鬼怪”式小巧灵活,装有 30 毫米机关炮两

门,空对空导弹 2—3 枚,还能带两颗 450 多公斤的炸弹。再一种是美制“A

—4”,又叫“天鹰”。它本是一种亚音速强击机,却能带 3 吨多炸弹,执行轰炸任务。

再看阿拉伯方面的空军,主要歼击机是苏制“米格—17”和“米格—19” 型比较老式的飞机,都是苏军淘汰下来的。只有少数比较先进的“米格—21” 型喷气式战斗轰炸机,其次就是“苏 7”型强击机了。相比之下,阿方的飞机就逊色多了。

对于这种情况,埃叙的军事领导人当然是心中有数的。于是,他们就来了个“空中不足地面补”,在地对空导弹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前面已经讲过, 在运河西岸和戈兰高地东侧的大马士革,埃叙分别建立了防空导弹网。除此之外,他们的地面部队中,还装备了机动的“萨姆—6”对空导弹和单兵携带的“萨姆—7”对空导弹,以及多管自行高射炮。相反,以色列自恃飞机性能比埃、叙方面强,空军占着优势,在防空方面很少用力。所以,埃叙用领先的对空导弹弥补了空军的弱点,在争夺制空权中有了主动性。

10 月 6 日下午两点,埃、叙在西、北两线突然发动进攻,都首先使用空军对西奈和戈兰高地的以军及其指挥所进行了猛烈的航空火力准备。如此激烈的轰炸一直持续了二三十分钟,却没见到以色列飞机拦击。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是以军很多飞行员还在做赎罪日的斋戒,空军基地派人到处去找,乱哄哄地忙了半个小时.才算找来一些飞行员。他们匆忙爬上飞机,一部分去轰炸埃及,一部分去轰炸叙利亚。

战争实际在发展,“往年的黄历不能翻”。这帮思想守旧的以色列军事头目和飞行员们,不看发展了的战争情况,仍在做第三次中午战争的老梦。只见那出动的飞机,12 架或 24 架分为一批,从 3000 米左右的高度直指作战空域,到了目标上空再俯冲轰炸。他们不知道埃、叙的防空导弹网吗?知道的,但他们不在乎。因为对于导弹网中的那些“萨姆—2”和“萨姆—3”的性能,特别是它们的制导雷达的频率,美国和以色列都清楚,并有对付的办法,所以他们毫无顾虑地朝埃、叙防空导弹墙飞来。

“吱!吱!吱”一架。“鬼怪”式飞机上的电子黑匣子响起了警报声, 同时闪起了警报红灯。

“哼!‘萨姆之歌’!”一个飞行员轻蔑地冷笑一声。原来这个黑匣子, 是美国在“鬼怪”式和“天鹰”式飞机上,针对“萨姆—2”和“萨姆—3” 导弹的制导雷达频率而安装的电子警报和干扰设备。只要导弹的制导雷达一对准飞机,这个设备就自动向飞行员发出声和光两种警报,表示飞机已被导弹捕捉住了,要飞行员注意。以色列飞行员就把这种警报称为“萨姆之歌”。在报警的同时,黑匣子自动按相同频率发射电波,干扰导弹的制导系统,使导弹不能准确击中飞机。很有自信心的以色列飞行员,照样不慌不忙地驾着“鬼怪”式继续朝前飞。说时迟,那时快,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恰如晴天霹雳,“鬼怪”式粉身碎骨,以色列飞行员也一同身亡。

美国飞机上既然装上干扰器,为何又失灵了呢?原来埃、叙两国的防空导弹网中,新增加了一种苏制“萨姆—6”地对空导弹。这种导弹装在履带车上,机动性好,阵地不固定,又便于伪装隐蔽。所以,以军多次侦察都未发现“萨姆—6”的阵地。再说,这种新式导弹首次用于实战,苏联人自然要千方百计地保密。那以军飞行员不知这段真情,仍循着老章法办事,也就难免遭此下场!直到前面的飞机坠地,后面的飞行员还以为是自己的电子干扰器出了毛病,还是用对付“萨姆—2”的老办法,急忙下降飞行高官作超低空飞行。因为“萨姆—2”的有效高度是 1000 米到 2 万米。1000 米以下就成了死

角。可是,以军飞行员哪里能想到,这新来的“萨姆—6”最小射高只有 20

米,甚至仅仅 10 米,就是说,它不仅可以打中空、低空的飞机,还可以打超低空的飞机。以军飞机采取超低空飞行,正中“萨姆—6”的下怀。还有,这种导弹的战斗部装有高爆性炸药 90 公斤,爆炸后有 6000 块碎片,就是不直接命中,但只要在飞机附近爆炸,碎片也可击毁飞机。所以,以军飞机虽然改变了一下手段,仍然逃不脱倒栽葱的命运。

埃、叙军队只所以在防空战斗中得以取胜,主要是由于装备了能打落以色列飞机的先进的“萨姆—6”导弹,而以色列对此则一无所知,更不用说“萨姆—6”的性能和作战能力。这样,埃、叙方面就收到乘以方没有任何精神和物质准备之机,打以色列于不防之中的效果。

乘彼不虞之计,首见《孙子兵法·九地篇》:“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大意是说,用兵之理,贵在神速,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通路,攻击敌人不加戒备的地方。虞, 这里作猜测、预料讲。

明代的《草庐兵经》对乘彼不虞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波既驰备而不虞我之至,则往无不克,发无不中也。”就是说乘敌人戒备松懈,又没有料到我军会突然出现时,就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乘敌人没有预料和准备而打击敌人,这是战斗中的基本法则,是作战双方在斗智斗谋中都努力追求的境界。

高技术战争中乘彼不虞之计的用法,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战争由于武器装备比较简单,双方相差不多,新式武器的更新换代相对较慢,所以,乘彼不虞常常是乘对方在精神上没有做好战斗准备,没有猜测、预料到已方的行动。而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中,乘彼不虞则有许多是乘对方没有预料、猜测到已方会有一种或数种能制服对方的新式武器,当与对方交战时突然使出,将其击败。埃、叙军队之所以能将以色列飞机一架架打个倒

栽葱,主要是乘以色列自以为其飞机性能优良,远远超过埃、叙的“米格— 19”、“米格—21”,思想松懈,对埃、叙装备了“萨姆—6”导弹这一高技术兵器又一无所知的机会,打以于不意之中,使以色列空军在连遭损失之后不知其所以然。可见,高技术战争中,处于劣势的一方,在武器装备难以全部赶上对方的情况下,努力掌握一至几件能够制敌的较为先进的武器装备, 并严格保守其机密,仍不失为以劣胜优的良方。

顺详敌意,埃军全歼王牌旅

第四次中东战争打到 1973 年 10 月 7 日这一天,即埃军突破“巴列夫防

线”的第二天,就侦听到以色列将在 8 日上午实施反扑的密令。于是,他们立即确定了防御地域,在反坦克导弹发射阵地构筑了射击掩体,抢在以军发起反冲击的前头做好了战斗准备。10 月 8 日,以军先是用一个装甲旅和一个装甲营,向坎塔腊转入防御的埃军阵地进行反扑,遭到了埃军猛烈打击,坦克损失了 90%。接着,以军又用同样的兵力,向菲尔丹北面的埃军实施第二次反扑,结果又被歼灭 80%。以军反扑连连受挫,盛怒之下,决心孤注一掷, 于是把他们的 190 装甲旅调来投入战斗。这个装甲旅可以说是以色列军事当

局的宠儿,号称“王牌旅”,装备有 120 辆先进的“M—60”型坦克,驻扎

在距离菲尔丹约 150 公里的阿里什,若非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是不会轻易动用的。

10 月 8 日这天,“王牌旅”旅长阿萨夫·亚古里受领了破坏菲尔丹桥,

阻止埃军继续向前推进的任务以后,立即向部队发出了“以每小时 40 至 45 公里的速度向菲尔丹桥目标前进”的命令。说来也巧,这一进攻命令又被埃军破译了。埃军根据以军的动向,即令第二步兵师在以军前进方向上布设防线,准备采取伏击的战法围歼该旅主力。师长阿布·萨德首先把伏击阵地选在道路两侧二三百米处,利用沙丘进行隐蔽伪装,并构筑了单兵射击掩体。担任伏击的部队,只携带单兵反坦克导弹、“pITr—7”四○火箭筒等轻便反坦克火器,支援作战只用了 30 辆坦克。埃军步兵打坦克,十分重视发挥“萨格尔”式反坦克导弹的威力。这”萨格尔”是苏制的一种有线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可以安装在车上载运、发射,也可以由单兵携带、操纵发射。平时可将它分为两截放在玻璃钢制的、30 厘米宽、60 厘米长的箱子里,便于手提或背负。全重只有 24 公斤。使用时,打开箱子,一半作为导弹的发射座,一半

作为操纵台,把导弹的两截接连起来(长约 1 米),安装在发射座上即可操

纵发射。这种导弹射程 500 至 3000 米,破甲厚度为 400 毫米。埃军为了打好这次伏击战,逐个地确定了导弹射手的发射位置,还组织机关参谋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查。为了诱敌上钩,埃军还令工兵在菲尔丹附近实施佯动作业,架设假桥梁,增大交通量,造成一种假象——埃军后续部队准备大量渡河。

却说 190 装甲旅急如星火,一路杀奔而来。当进至以军退守的第二道防御阵地前,即与埃军第二步兵师先头部队(一个营的兵力)遭遇了。那“王牌旅”先后从不同方向发起三次攻击,每次出动均为一个坦克连的兵力,但都被埃军的猛烈火力击退,先后有 35 辆坦克被击毁击伤,旅长亚古里,自恃装备有精良的坦克,平时就是个骄横跋扈、狂妄傲慢的家伙,此时此刻,他只感到丢了“王牌旅”的面子,认为曾是自己手下败将的埃及军队,就凭几个破导弹儿怎能对付得了自己的集群坦克。盛怒之下,竟将剩余的 85 辆坦

克,集结在第二道防线、准备再次向埃军发起攻击,决个雌雄。埃军第二步兵师师长阿布·萨德是个有战争经验的老手,他正确分析了情况,抓住 190 旅过分迷信自己精良的坦克武器孤军深入,轻敌冒进,缺乏炮兵和航空兵支援,经过远距离机动部队疲惫,三次攻击受挫指挥官急躁等弱点,即令先头营撤出原阵地,装出败退的样子,诱敌至伏击地区。鲁莽的亚古里不知是计, 便组织指挥剩余的全部坦克高速开进,急急追赶。当这群“乌龟壳”全部进入埃军预设的伏击圈后,埃军士兵急忙操纵起各种反坦克武器,发起了突然猛烈的攻击。他们采取集火齐射的战法,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目标发射 3—4

枚导弹,即使对近距离上的敌坦克也要发射 2 枚火箭弹(l 枚打履带, 1 枚

打炮塔旋转部位)。这就构成了十分密集的反坦克火力,因而平均每 3 分钟

就有 250 余枚反坦克导弹击中以军坦克。激战只用了 20 分钟,就把以色列“王牌旅”全歼在中间只有一条沥青马路,其余全是沙漠的两千方公里的地区内。旅长亚古里乘坐的坦克也被击中着火,他慌忙从坦克里跳出来乱跑,当即被埃军士兵俘获。战斗结束后,埃军第二步兵师师长萨德被晋升为少将。

顺详敌意,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 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这里,“详”通“徉”,意思是说,用兵打仗之事,在于佯顺敌人的意图,集中兵力于一处,就能战而胜之,这就是所谓的打胜仗的巧妙之处。

《兵经百篇·顺》中也说:“大凡逆之愈坚者,不如顺以导瑕。

敌欲进,赢柔示弱以致之进;敌欲退,解散开生以纵之退;敌倚强,远锋固守以观其骄:敌仗威,虚恭图实以俟其情。”就是说,凡是硬攻容易碰壁的,不如顺从敌人的意图引导它犯错误。敌人企图前进,就故意示弱引诱它孤军深入;敌人企图退却,就故意网开一面,虚留生路。纵使它突围后退; 敌人依仗自己力量的强大,就故意固守不出,避而不战,以滋长它的骄傲情绪;敌人依仗声威,就假意退让而暗中积蓄力量,以等待它麻痹松懈。

顺洋故意,就是假装顺从敌人的意图,投其所好,欲擒故纵,因势利导, 将敌人导向错误的道路。这一谋略方法的核心,是摸清敌人的意图,顺着敌人的判断思路,牵着其牛鼻子,把敌人逐步引入自己圈套里。

埃及师长萨德诱歼以色列“王牌旅”,可说是顺详敌意之计,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一次成功运用。以色列“王牌旅”本来平时就仗恃自己装备精良,不可一世,有一种狂妄自大心理,35 辆坦克倾刻间成为一堆废铜烂铁, 哪里能够忍受这一惨败。其旅长亚古里以为自己的铁甲旅天下无敌,比埃军的装备好,埃军不是对手,所以,把埃军的诈败唇撤当作了是真的败退,而穷追不舍。以军吃亏就在这里,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武器性能先进,不把埃军的装甲车放在眼里,但却不曾料到有矛就有盾,再先进的武器,也总会有克星。埃及的装甲车虽不及以色列的先进,但小小的步兵用反坦克导弹却能将坦克这个庞然大物打得稀烂,真是一物降一物,石膏降豆腐。这是亚古里所始料未及的。埃及一方只所以敢于施行顺佯敌意之计,除了占据有利的地形之外,其掌握有“萨格尔”导弹这一专门对付以色列坦克的武器是一个重要因素。由此可见,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施行顺佯敌意之计,自己有制胜的把握,是一个前提条件,如果自己的兵力兵器不能足以制服敌人,顺佯敌意就可能会变成纵敌成凶,引狼入室,反倒会贻害自己。

攻其不备,阿武器变出新招英阿马岛之战中,阿军“超级军旗”式飞机用“飞鱼”导弹击沉英舰“谢菲尔德”号,使英国从首相到士兵都深为震惊,

除了阿军在战术上运用了李代桃僵的谋略外,还与其在战术技术上大胆创新,实施攻其不备的计谋有关。

战争爆发前,阿根廷正从法国进口“飞鱼”导弹。战争爆发后,法国应英国的要求,停止了向阿根廷提供武器。当时,阿方仅进口了数枚“飞鱼” 导弹和几架“超级军旗”式攻击机,人员的培训尚未结束,短期内似乎不大可能将这些武器投入使用。这些情况法国均向英国作了详细通报。英国过分相信法国提供的情报,认为阿根廷在技术上还不具备使用“飞鱼”导弹的条件。“超级军旗”式攻击机原来没有和“飞鱼”导弹配套使用的设计思想。阿军进行了创新,在短时期内解决了用“超级军旗”式飞机发射“飞鱼”导弹的技术和战术问题,从而把“超级军旗”式飞机的先进机载电子设备、良好的超低空飞行性能同“飞鱼”导弹的高精度、大威力、飞行弹道低的特性结合了起来。再加上空对舰导弹从来没有在海战中使用过。在没有前例的情况下,英军对于阿使用空对舰导弹的可能性估计不足,没有采取充分的防范措施(包括电子战措施),结果,阿军达成了突然性。

不难看出,阿军之所以得手,主要得力于其运用两种武器结合在一起, 创造了新的战术技术,以新的战术技术打英军于不备之中。

攻其无备,语出《孙子兵法·计篇》,意思是说要想赢得胜利,就要在敌人没有准备的时候进攻。

《兵镜吴子十三篇》也讲:“凡战所谓奇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 古今中外的战争实践表明,在敌人失去戒备的情况下,进行出乎意料之

外的进攻,是战胜敌人的奇谋妙计,为历代军事家所重视。

出其不意贵在创新。只有在战略战术上,在武器装备上大胆创新,使敌人不曾有所防范,才能抓住战机,乘敌之隙,打敌于不备之中,战而胜之。因为凡是新的第一次运用的东西,敌手常常是难以预料的。那些在战场上出奇制胜、打敌于不备之中的英雄,不是新的战略战术或武器装备的创造者、运用者,便是以创新的方式使用新的战略战术或武器装备的人。

高技术武器装备给战场上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有了高技术武器装备,便可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敌人意想不到的新的战术,攻敌于下备之中。同时,高技术武器装备这种物质手段,也为实施攻其不备的的谋略提供了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再好再新威力再大也只是一堆死物, 只有把这些死物用活,才能体现出威力。所以,人在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中,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仍是创新的关键。阿军使用的进口的“超级军旗”式飞机, 原来没有和“飞鱼”导弹配套使用的设计思想,加之空对舰导弹从来没有在海战中使用过,在这种情况下,英军对军舰防卫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了阿军轰炸机的临空轰炸和舰艇的袭击上,而对“超级军旗”式在几十公里之外发射“飞鱼”导弹来袭则估计不足,所以没有采取充分的防范措施。而阿军的胜利则主要在于大胆创新,将原本不相于的两件高技术兵器结合在一起,一是增大了威力,二是出乎敌之意料之外,达成了攻其不备的目的,收到了出奇制胜之效。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高技术战争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仍是战术、技术不断创新的关键,是制胜之道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