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利用现代化宣传手段进行心理战

现代化的广播宣传设备,通过一道道无形的电波,翻山越岭、飘洋过海, 把各种各样信息不断地传递给人们。你手中持有收音机吗?只要你一找开旋钮,就能听到各种各样信息;你面前有电视机吗?只要你一开机,就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报纸这一古老而崭新的信息载体,也能及时将各种信息传递给你。传单,古代就使用的宣传方式,今天用得更多,制做得更加精巧耐用,不怕风吹雨淋,通过飞机或气球的播散,可使预定地域的人群都能获得传单上的信息。现代化的宣传工具传递信息及时、容量大,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和优长,倍受心理战专家的青睐。各国的心理战专家们无不看中了这一块块风水宝地,凭借这块块风水宝地,导演出了许许多多、精彩异常的心理战活剧,也为今后的心理战演员们继续演好这出戏提供了样板和教材。

以弱示强,英美故意夸大实力

在 1982 年的英阿马岛之战中,英国为了给阿根廷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的震慑,曾利用报纸进行了一次以弱示强的心理战。

在战斗中,英国的高性能“鹞”式作战飞机,大约只有 20 余架,相比之

下,在冲突开始时,阿根廷却有 140 多架高性能的喷气式作战飞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吓唬阿根廷的飞行员,使其不敢与英空军在空中对阵,英国防部就故意以非正式的方式透露出一种消息,说英国有 60 架“鹞”式喷气机将在马岛上空逞威,这种消息通过英国的各种新闻媒介传播开来,自然会很快被阿根廷的情报人员所获悉而迅速报给国内,从而达到了欺骗阿方的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的英军官员和岛民们说,英军在 8000 里之外与武器装备和人数占优势的敌军作战,依靠夸大自己的作战实力和在训练差的呵根廷新兵中制造恐怖心理的心战手段而得益。英国地面部队司令穆尔少将也说:“拿破仑说过必须建立一种对敌军的精神上的优势。他的意思是说,在敌军心目中制造将遭失败的预感至关重要。我在很大程度上认为,我们制造了这种预期的心理状态。”

无独有偶,美国在海湾战争发起之前运兵海湾的过程中,美军先头部队虽然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但缺少对付坦克的重武器。面对伊拉克几十万虎视耽耽的大军,又显得势力单薄了。因此,美军便通过新闻媒介进行了一系

列夸张的宣传,大肆吹嘘自己部队的战斗力如何强大,并报道大批美军正在向海湾进发的途中,很快即可到达海湾,警告萨达姆不要轻举妄动,使伊拉克丧失了反击的时机。弱而示强之计,首见《孙子兵法·势篇》:“强弱·形也。”《百战奇法·弱战》也说:“凡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须多设旌旗,倍增火灶,示强于敌,使彼莫能测我众寡、强弱之势,则敌必不轻与我战,我可速去,则全军远害。”弱而示强,是在敌强我弱情况下的一个心战谋略。它通过故意向敌人显示强大,使敌人不摸我之虚实,因而不敢轻易与我交战,或虽交战,但不敢真打、久打,从而达到保全自己之目的。

现代化的广播、通讯工具,拓宽了实施弱而示强心战谋略的手段,使弱而示强更易实现。它不需化大大的气力,只要往报上一登,通过广播播出, 很快就能达到示强的目的。当然,“示”得要巧妙,不要给人以故意“示” 强的感觉,以使对方看出破绽,反倒弄巧成拙,泄露了天机。如英国在马岛之战中对“鹞”式飞机的示强,就恰到好处,以非正式的方式透露,给消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容易使对方信以为真。

以假掩真,埃及达成突袭

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前,埃及为了达成战争的突然性,打以色列以措手不及,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欺骗措施,其中通过新闻媒介实施心理欺骗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发动战争前,埃及的大报《金字塔报》故意报道了埃及军队总司令同意让希望去朝圣的军官进行登记的消息。该报还以军事记者的名义发表了关于10 月8 日埃及和罗马尼亚两国国防部长将举行会谈的消息等。这些,都为 10 月 6 日发动对以色列的突然袭击起到了掩护作用。

英阿马岛之战开战之前,英国政府当局也利用新闻媒介演出了一出以假掩真的闹剧。1982 年 5 月 20 日,英国的副国防大臣库琅举行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在战云密布之时,副国防大臣要举行新闻发布会,肯定会有为老百姓所急于知道的新消息。于是,驻伦敦的各大小报纸及广播电台、电视台,都匆忙派出最得力的记者,前往参加。报纸专门为这次新闻发布会空出了版面, 电台、电视台都做好了播放的准备。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这位副国防大臣先是以军事机密为由,规定消息发表时不得用他的名字,故意卖了个关子, 以引起公众注意。然后宣布,英军并不打算对马岛进行一次发动进攻日之类的入侵,而要对阿军阵地进行一连串的打了就跑的袭击。这真是头条新闻, 英军的作战意图,又是官方消息,各报纸立即见报,没有派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的报纸也纷纷转载,广播、电视更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捷足先登,有的在新闻发布会刚刚结束就播放了出来。然而,就在库琅副国防大臣召开新闻发布会之时,5000 名英军正准备在圣卡洛斯登陆。次日凌晨,首批部队登陆上岸。但是,随军的英国记者由于电讯稿需受军方检查而无法对登陆作出及时的报道。当伦敦报纸的编辑记者们知道他们被利用以后曾向政府提出抗议。然而,国防部则振振有词的说,制造假情报迷惑阿方是出于减少英军伤亡的需要。美军人侵巴拿马,也使用了这种心理战法。美国入侵巴拿马之前,美巴曾因双方军人互相开枪和射击致死致伤使关系进一步恶化。巴以为美军会马上报复,做好了迎战准备,可一连 3 天过去,美方却毫无行动。入侵前两天,大型军用运输机一架架在霍德华空军基地降落,为掩饰战前准备景象,五角大楼发言人立即宣布,美军是在进行例行性军事演习;入侵前

夕,布什还在白宫举行盛大的圣诞晚会。席间,他春风满面,来往应酬,故意造成了祥和轻松的气氛,掩盖即将对巴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所有这一切, 致使巴放松了警惕,巴总统诺列加在美入侵的头天晚上,还跑到军人俱乐部去找妓女寻欢作乐。

以假乱真,是利用各种手段,以假相掩盖事物的真相。在战争中,就是以假相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不被敌方发觉,以达成军事行动的突然性。

以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实施以假掩真的心理战,是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的公开性,公开的放出假情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大量传播开去,混淆视听,将敌方的领导人及士兵群众的心理导向假情报的误区,放松对我之真情况的警惕。有时即使敌人警惕性较强,不轻易上当,但也能达到扰乱敌人心理,使敌真假难分,难以作出正确判断的目的。以假掩真,关键的是要把假相说得就象真的一样,才能起到掩盖真相的目的。

三军可夺气,美伊争唱伤感调

在海湾战争中,美伊两国都进行了夺气的心理战。伊拉克充分发挥“巴格达玫瑰”的“魅力”。伊拉克非常懂得瓦解敌军士气对于打败敌人的意义。政府在这方面下了极大的功夫。伊拉克通过巴格达电台以短波广播新英语节目,加紧对美军开展宣传心理战。他们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东京玫瑰”和“轴心茉莉”及越战期间被称为“河内之花”等广播员所作的广播中吸取经验,把专门对美军广播的新英语节目区分为新闻、特别报道、音乐、讽刺剧等,其代号为“巴格达玫瑰”。“巴格达玫瑰”每天播音 1 小时,其广播内容和播音技巧都较为精彩。请听“巴格达玫瑰”的播音:

“亲爱的美国阿兵哥们,你们知道石油王国的王公贵族是怎样搞美丽的美国女孩吗?他们用大把大把钞票把你们的女人弄到手,你们难道不生气反而要来保卫他们吗?”

“在这样酷热的沙特阿拉伯沙漠中的美国大兵们,你们难道不怀念家中的冷气吗?你们不想念妻子儿女或情人吗?你们难道希望家人成为孤儿寡妇吗?你们千里跋涉而来,为的是什么呢?你们可能还未作战就先死于中暑。如果太阳晒不死你的话,你还得小心沙漠中的流沙。请多多保重,为家人珍惜自己。”

“巴格达玫瑰”以极富女性性感的声音,一再诱导美军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并在这富有“魅力”的谈话中插播一些美军喜闻乐听的歌曲,促使美军士气消沉、怀念故乡、怀念家人、厌恶战争。

这“巴格达玫瑰”还真起作用,自从美军官兵收听后,许多官兵的心理起了变化。它引起了男女官兵的性搔扰。据说,整个海湾战争中,有 64%的女兵,受到男兵的性骚扰;18%的男兵受到女兵的性骚扰。一位美国军官也不得不承认说,开战后,不断发生男兵钻进女兵帐篷,女兵钻进男兵帐篷的事。

在夺气方面,美国也不示弱,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宣传手段,瓦解伊拉克官兵及群众的士气,激起他们的厌战和反战情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海湾战争爆炸前的 1990 年 8 月和 12 月,美国总统布什就先后两次签署了对伊拉克进行心理战的秘密授权命令。海湾战争打响以后,美军在对伊拉克进行猛烈轰炸的同时,对伊拉克军队进行了大量的心理作战。通过卫星和广播电

台,向伊拉克播送反萨达姆的节目,诱导人们看清萨达姆发动侵科战争给科威特和伊拉克人民带来的痛苦。向伊拉克境内和伊军占领区散发了 9000 个多波段微型收音机,以便伊拉克军民收听美国的广播节目。还散发了大量的录音带和录像带,使伊拉克军民了解美国和其盟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伊拉克孤立无援的困难处境,以引起他们的悲观失望情绪。并投了许多漂流瓶,漂向伊拉克海岸。美国还用飞机向在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扔下了 1400 万张传单。传单告诉伊拉克军队:如果投降,将受到善待;如果抵抗,则面临死亡。传单还告诉伊拉克士兵投降的方法:凡投降者接近多国部队的防线时,应右手挥动传单或其他白色东西,武器背在左肩,枪口必须朝下。还劝伊拉克士兵趁早逃跑,不要坐以待毙。有的彩色或黑白传单上盖着一枚多国部队的印章,即两条橄榄枝环抱一个地球的图案。在印章的上面印着一份“邀请信”。“邀请信”向伊拉克士兵表示:如果伊拉克士兵向多国部队投降,“将充分享受阿拉伯式的款待,充分享受安全、和平和医疗照顾,并将在萨达姆的暴政结束之后返回故里。”一些知情人士说,伊拉克军队在多国部队沉重的军事打击下,这些传单也如重型炸弹一样在他们的心灵里爆炸,削弱了他们的意志。

在 1991 年 1 月 18 日这天,也就是海湾战争爆发后的第一天,美联社就报道了一则未被证实的传闻,说萨达姆总统已被打死,其家属已逃出伊拉克: 据传说是已到了毛里塔尼亚,1 月 25 日,又有消息说萨达姆已为其家属在瑞上购置了房产。1 月 26 日,再度传出消息说萨达姆的妻子及 9 名家庭成员已住迸赞比亚总统的国宾馆。通过些报道,宣传萨达姆政权不稳,瓦解伊拉克官兵及群众的士气。在美军的广泛宣传和诱导下,伊军许多官兵的思想发生了动摇。在美军及其盟军发起大规模的地面进攻之前,就有 1200 多名伊拉克

士兵逃离部队,另寻生路。其中既有普通士兵,也有中下级军官。有 6 架直

升飞机逃离伊拉克。仅看押在沙特的伊军俘虏就达 2000 人之多。在大规模的地面战斗打响之后,伊拉克军队的士兵竟然成营成营地向美军投降。三军可夺气,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情,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情归,此治气者也。” 这一谋略,意即在战争中要通过各种手段造成敌军士气低落,军心涣散,虽有一定的数量,但已成乌合之众,没有了战斗力。

《尉缭子·战威第四》中也讲:“凡兵有以道胜,有以威胜,有以力胜。讲武料敌,使敌之气失而师散,虽形全而不为之用,此道胜也。”意思是说, 凡用兵,有的靠政治取胜,有的靠军事威力取胜,有的靠战斗交锋取胜。进行军事宣传和动员,分析敌情,设法造成敌人士气衰落,部队涣散,使敌人的军队虽然形式完整但已不能用来作战,这就是用政治策略取胜。

士气,是构成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士气的高低,对战争的胜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武器装备、兵员数质量相当的情况下,总是士气高昂的一方取胜。甚至武器装备及人员数质量处于相对劣势的情况下,士气高昂的一方也能取胜。所以,古今中外的名将,无不把挫伤敌人的锐气,激励自己部队的士气,作为用谋定策的重要内容。刘伯承元帅常用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诗句教育和激励部署。拿破仑更认为一支部队的实力,四分之三是由士气构成的。可见士气的重要性。

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心理战,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宣传工具,是达成夺取敌军官兵士气的有效途径。对于军舰上的海军、海岸边的岸防兵,可以用漂

流瓶装上瓦解敌人士气的材料,顺水漂向敌方;对于正在陆地战场上作战的敌军官兵可以用飞机撒播下数以百万计的传单,使几乎每个士兵都能看到; 无线电广播更是每时每刻都能把瓦解敌军土气的消息播送给敌军官兵。美、伊双方正是充分利用这些宣传手段,取得了枪炮与炸弹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为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瓦解敌军士气提供了借鉴。

以声助实,广播喇叭辅助武力清剿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宣传手段,与武装斗争直接配合,辅助其完成作战任务,也是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重要心理战法之一。

1983 年 10 月 25 日,美军发动了入侵格林纳达的军事行动。入侵战斗的后期阶段,部分格林纳达人民革命军官兵和援助格的古巴军队官兵藏入了深山密林,有的藏在了当地群众的家中。为了彻底肃清藏匿的格林纳达人民革命军和古巴军队的官兵,美军在用武力清剿的同时还大力开展了心理战。他们用飞机散发了大量传单,要求居民留在居住地不要外出,把收音机调到指定的频率,向美军报告格人民革命军和古巴军队官兵藏匿的地点。同时,还通过广播一遍又一遍的播送这些内容,达到了使格林纳达人民家喻户晓。同时,美军直接支援心理战连的人员还利用扩音器等器材,向企图顽抗及藏匿起来的格人民革命军和古巴军队官兵播送美军的政策,开展心理攻势,劝他们放下武器,走出山洞和丛林向美军投降。这些做法,有力地辅助了武装力量的军事清剿,使美军比较彻底地肃清了残敌,较快地安定了社会秩序,组织成了新的政府及其武装。美军在入侵巴拿马时,也十分重视运用心理战直接配合武装部队的行动。在侵已作战的第一天,美军联合心理战特遣队就通过占领的巴拿马电视台向巴军民播放了事先录制好的西班牙语劝降书,告诉巴拿马市民如何撤离作战区。心理战特遣队还印制了 50 多万份传单和劝降书,用直升机向巴军占领区散发。在大规模作战行动基本结束,胜利己成定局后,美军心理战特遣队又赶印了亲美传单和搜捕忠于诺列加官员的通辑令,向城镇和农村散发,以培养亲美情绪,瓦解诺列加部队的士气。美军的这些做法,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据说,散发传单后,有不少巴国防军带着劝降书向美军投降。

不难看出,美军之所以在清剿格林纳达及古巴的残余官兵中,以及降服巴拿马国防军的过程中,能迅速取得战果,是与心理战部队利用各种现代化的宣传器材,广泛开展心理战予以密切配合分不开的。

以声助实,是在战争中以声威辅助瓦解敌人的士气,辅助军事打击,声实并用,相辅相成,战而胜之。以声助实是心理战的又一种战法。

现代化的宣传手段,可以使心理战实施于整个战争或战役战斗的全过程,能根据战役战斗的不断变化及时调整心战内容和方式方法,使之与军事斗争十分密切的配合,取得心理瓦解与军事打击相互促进的更好的效果。这里,各种现代化的宣传手段的“声”,要随着军事斗争的“实”转,运用何种手段,要根据敌军情况及战场情况因人、因时、因地、因事制宜。如美军在入侵格林纳达后期的清剿残敌阶段,躲进山洞里、丛林里的格军及古军官兵不可能随身携带收音机,无法接收美军广播的信息,这时美军心理战连就利用扩音器材广播,以使藏匿的人员能够直接听到美军的劝降。

先声夺人,报纸电视齐展强大武力

海湾战争之前和之后,美伊双方都在全力开动各种宣传机器,宣传己方的武装力量强大,各种武器的巨大杀伤力以及战争决心,用以威胁对方,打击对方的士气。

1991 年 1 月 17 日,海湾战争爆发两小时后,美国总统布什就发表了长篇公开的讲话,既有对世界舆论、公众心理的争取,又有对伊拉克的攻心瓦解。当讲到对伊拉克的态度时,充满了信心和决心。他说:“没有别的选择, 只能用武力把萨达姆赶出科威特。我们不会失败。”还说:“我们决心打掉萨达姆·侯赛因的核弹潜力。我们还将摧毁他们的化学武器设施。萨达姆的大部分大炮和坦克将被摧毁。我们的行动旨在最好地保护所有盟军的生命, 把萨达姆的庞大武器库作为目标。”他又一次明确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要解放科威特。我希望,伊拉克人民甚至现在还是可以使他们的独裁者确信, 他必须放下武器,离开科威特。”布什总统的这番讲话,算得上一次精彩的威慑宣传。

1 月 18 日,美国官员在五角大楼新闻发布会上说:“没有人能够怀疑我

们的力量和决心。”同日,布什又宣布授权美国防部在必要时可以使多至 100 万的后备人员转为现役,并命令把在海湾的后备役人员的服役期延长至两年。2 月 20 日,美国务卿贝克声称在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的问题上,美不会同伊谈判,伊必须尽快无条件撤军,否则,美将使战争进行下去。白宫发言人菲茨沃特则在布什发表声明拒绝伊提出的有条件撤军后声明:伊无条件撤军必须满足 7 点要求,包括在 2 月 23 日中午之前开始大规模撤军。并在一周内完成;必须在伊科上空停止一切战斗机飞行;允许“盟军”飞机在这些领空通过等。沙特军方发言人鲁巴廷上校在多国部队准备进行地面进攻时宣称:如果萨达姆·侯赛因被沙特当局俘获,就将按照伊斯兰法律审判他,而且如果发现他有死罪,法官可能决定处决他。”这一声明,旨在加速萨达姆的精神崩溃。

伊拉克当然也不示弱,其利用现代化宣传工具进行的威慑心理战更加令人毛骨惊然。

1991 年 1 月 28 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对美国有线新闻广播公司记者说, 他不能断言海湾战争将持续多长时间,但是他说,每一方都将流很多的血。他还说,他有信心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他向记者炫耀:“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具有携带核弹头、化学弹头和生物弹头的能力”。这些信息通过美国的新闻工具传播出去,其对美国官兵及其人民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伊拉克议长萨阿姆·迈赫迪·萨利赫还在电台宣布,用几十万件武器武装起来的巴格达市全体市民将参加对付美国及其盟友的战斗。巴格达到处是壕沟,处处都配备有枪支、大炮和其他武器,以使他们能够参加对付以美国为首的进攻伊拉克的多国部队。”他还说:“巴格达上空已经变成一团火,这就迫使多国部队的飞机只能在高空飞行。”“伊拉克人既不怕布什的飞机,也不怕他的走狗法赫德(沙特国王)和胡斯尼(埃及总统)进行袭击。”及时表明了伊拉克人战斗到底的决心。1 月 27 日,多国部队空袭伊拉克港口城市巴士拉之后,伊拉克立即作出了反应,向多国部队暗示,它将使用化学武器或生物武器。巴格达电台在同一天说,多国部队“还没有尝到伊拉克巨大力量的滋味”,“伊拉克还未开始它闪电式的、令人痛苦的进攻,这种进攻将毁灭他们的部队和他们所有的阴谋。”伊拉克“战斗之母”电台还在广播中警告

说:“伊拉克为对付美国和犹太侵略者而使用的力量并不是常规力量,我们清楚地知道何时回击,何时使用这种力量。”

这种力量是什么,美国及其盟国当然十分明白。早在 1973 年第 4 次中东战争后,伊拉克就对化学武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70 年代末期以来,伊拉克大力研制、生产化学武器,共有 5 个生产、装备和贮存化学武器的地点。在

伊拉克同伊朗的 8 年交战中,其中有 6 年伊拉克都使用过化学武器,使用次

数达 240 次之多,造成伊朗军民 5 万余人伤亡。在 1984 年 3 月 8 日,伊朗军

队清晨发起攻击时,沼泽地上的毒剂蒸气使 5000 多名伊朗士兵中毒,其中至

少有 1000 名士兵当场死亡,导致进攻受挫。这些,美及多国部队的指挥官及其士兵不会不记忆忧新,特别当伊拉克大肆宣传其要使用化学武器时,定会引起他们对两伊战争中毒剂作用的联想。同时,也因为从海湾地区的地理环境看,是使用化学武器再好不过的地方。沙特阿拉伯的沙漠地带植被少,建筑物更少,暂时性的神经毒剂传播快,杀伤范围宽,而干燥、炎热的沙漠气候会使人皮肤毛孔扩张时间延长,多出汗,持久性的糜烂性毒剂会增大杀伤效力。

伊拉克的威慑宣传,起到了很好的威慑作用。多国部队的官兵终日处在紧张状态下,神经承受着巨大压力,弄得草木皆兵,人心惶惶。20 岁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士布洛克,写信给母亲抱怨“来不及及时回信”,其原因是他“正在写信时,外面响起了炮声,差一点击中了守在路边的弟兄”。后来查明,原来是一位自己的士兵紧张过度,神经质地开了两炮,弄得大家虚惊一场,另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杰逊上士写信告诉家人说,有一名神经终日紧张的上尉在和朋友聚会时喝了几杯香槟酒,他出门时误把天上的流星当成伊拉克的导弹,拉响了警报。当士兵们纷纷跑出来应战时,才发现了又是一场虚惊。士兵们最后在一张桌子底下才找到吓得半死的上尉,令人哭笑不得。在运用毒剂进行威慑的同时,伊拉克还针对多国部队的狂轰烂炸,着意威慑美国的飞行员。伊拉克故意让俘虏的美国飞行员在电视上露面,展示他们惊恐的神情,然后声称要把他们当作“人肉盾牌”,放到伊拉克最易遭受多国部队轰烂的目标中去。这一招果然灵验,一些美国飞行员在心理上受到了较大的震动,担心自己会落到同样的下场,执行任务归来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再提供自己的真实姓名,士气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先声夺人,语出《左传》:“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意思是说, 在用兵打仗的时候,首先要大张自己的声威,以强大的声势威慑、压倒对方, 挫伤敌人的士气。是心理战之一法。

现代的先声夺人之法,借助现代化的宣传手段,是过去所难以比拟的。电视可以真实地展示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巨大威力及官兵已做好战斗准备的场面及其高昂的士气;各种新闻传播媒介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电视讲话、广播讲话、与其他人的对话,宣传己方的强大、战斗到底的决心、昂扬的斗志,甚至打败敌人的对策等等。还可以把敌人的俘虏以及缴获的敌方武器装备弄来,在电视上展示一番,在报纸上登载一番,对于瓦解敌人的士气、显示自己的强大、震慑敌人的心理,其作用更加明显。先声夺人的心理战法,在今后较大规模的武装对恃中,将会得到广泛地运用。运用先声夺人之法,宣传自己的强大时,要尽量宣传得自然、可信,可信是达到宣传目的、收到良好效果的基本条件。如果过分的夸大其词,使人一看就知道是在吹牛皮、说大话,人们自然会嗤之一鼻,把这种宣传看作是欺骗,

对于今后哪怕是真实的宣传也会打个问号。

制服中伤,美伊相互低毁辩解

制服中伤,是在战争中批驳、澄清敌方造谣、中伤的一种反宣传。在战争中,敌对的双方总是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揭露敌方的不义,甚至会有意无意地散布一些谣言,以引起世人对敌对一方的反感,或者瓦解敌方的民心士气。这样,作为另一方就要进行反宣传,以澄清事实,恢复形象,赢得世人的同情。

海湾战争中,美国与伊拉克都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工具进行了互相抵毁的宣传,又都进行了制服中伤的宣传,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很是热闹。

为了把伊拉克在国际上搞垮、搞臭,使国际社会对伊拉克政府产生不信任感,削弱对它的支持,美国充分利用新闻媒介,低毁伊拉克的形象。美国先是通过报纸向外界“透露”伊拉克可能发生政变,煞有介事他说伊国内反对派及军方有人要暗杀萨达姆,以便使国际社会,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加重对萨达姆政权稳固性的怀疑,削弱对伊政府的支持。为了进一步制造混乱,美国又通过报纸散布谣言,说萨达姆已被打死,萨达姆为自己在国外购置了房产,准备了两架飞机,一旦失利便逃往国外,还说萨达姆的妻子儿女和部分官员已乘飞机逃到毛里塔尼亚和赞比亚避难,以此瓦解伊拉克人的斗志。为了配合总体战略目标,西方出现了大量丑化萨达姆的书刊,散布了许多攻击他本人的言论。美国总统布什公开把萨达姆同希特勒类比。西方新闻宣传更加放肆,称他是“中东的诺列加”、“战争狂人”、“疯狗”、“怪物”、“大坏蛋”等。一时间,国际上对萨达姆的研究也热乎起来。以色列有关研究机构的结论是:萨达姆是个心理有缺陷的人,急需心理治疗,而且此人性情怪诞,心很手辣。西方许多分析家则认为萨达姆是典型的偏执狂,“希特勒第二”。同时,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运用各种宣传方法,揭露伊拉克政府的不义行径。在美国的支持和授意下,由科威特流亡政府以受害者的身份出面,揭露伊的侵略暴行。为了扩大宣传效果,科政府不惜耗费巨资,借重国际名人,专门雇用国外著名的公关公司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舆论宣传攻势。宣传的内容以揭露伊拉克的暴行为主,从伊士兵残害科平民百姓到虐待西方人质应有尽有。在美国的精心安排下,美国国会专门举办了一次有关伊拉克暴行的听证会,并在几家大报纸上做了宣传广告。

为了替自己正名,伊拉克也立即进行了反宣传。当美国报纸说萨达姆被炸死时,伊拉克的电视上很快出现了萨达姆视察南方军营的镜头。对关于萨达姆在外国购置房产及其妻子儿女去外国避难的宣传,也及时预以了澄清。针对外国关于萨达姆有心理缺陷的低毁,萨达姆满面春风地出现在电视镜头里,一边向老人间好,一边和妇女、儿童握手。针对美国关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义的宣传,伊拉克也进行了反宣传。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宣传入侵科威特是应科威特人民的邀请,是科威特人“渴望”的事,是深得人心的,是为了保卫科威特的未来,维护科威特的安全。声称科威特局势一旦稳定下来, 自由政府提出要求,伊拉克就立即撤军。着力把伊拉克的入侵行动说成是“正义”、“合理”的。为了充分论证自己入侵科威特的“合理”性,伊拉克还开动宣传机器,尽力揭露科威特埃米尔的腐败。说科威特埃米尔是一个“昏庸腐败、挥霍无度的君主”,是帝国主义和犹大复主义的“代理人”,是“原

油埃米尔”,是理所当然“应当垮台”的君主。与此同时,还通过新闻媒介, 运用大量的事例揭露科威特王室的糜烂生活,揭露他们在国外有巨额存款。批评科威特宁可把大量的财富投资到西方而不愿投资到阿拉伯国家,批评科威特情愿利用亚洲劳务人员而不用阿拉伯人,批评科威特王室对内实行残酷统治、压制民主,对外一味听命于西方等。伊拉克的这番宣传,既是对美国的一个反宣传,也给人造成这一种印象:伊拉克是“应邀”到科威特帮助起义者“推翻了一个昏君”,为科威特人民做了一件好事。同时,赢得了阿拉伯世界一部分穷人、民族主义者及激进分子的支持和同情。

伊拉克在利用宣传工具竭力制服美国中伤的同时,也对美及多国部队的国际形象进行了低毁性的宣传。

战争爆发后,伊拉克新闻部于 1991 年 2 月 3 日,特意安排记者参观了位

于巴格达以南 100 公里的希拉小镇,让记者们去看遭到多国部队空袭后弹坑累累的街道和倒塌的房屋,去听镇民们对多国部队的哭诉和咒骂,去拍摄被炸塌的诊所和学校的照片。记者们被告知,希拉镇自 1991 年 1 月 7 日以来,

被多国部队的飞机轰炸了 10 次,有 8 人被炸死。巴格达电台 2 月 11 日广播

说,多国部队空军 11 日对伊拉克进行了 57 次轰炸,造成不少平民百姓死亡。还说,多日来的轰炸,已经造成伊拉克数以千计的平民死亡。2 月 16 日,英国飞机轰炸了巴格达市的两座主要桥梁。伊拉克对此立即进行谴责性的广播,说英国这次轰炸造成了伊拉克的 130 多平民死亡。伊拉克通讯社和电视台还重点报道了多国部队轰炸伊拉克一家婴儿食品厂的消息和场面。这样就在国际社会造成了多国部队不是在进行战争,而是在屠杀无辜千民的屠夫形象。伊拉克的这些宣传很快收到了效果,这些消息立即被也门、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约旦等国未加评论地予以转播。

这种情况使美国政府大力恼怒。美国立即通过新闻媒介进行制服中伤的反宣传。美国新闻署发言人托德·利文撒尔就此发表了谈话,他谴责伊拉克散布关于海湾战争的假新闻。他说,“散布假新闻是煽动公众舆论和影响公众态度的一种廉价的、拙劣的,但常常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现代化的新闻传播手段,既为造谣中伤、揭露对方、诋毁对方形象提供了便利,也为制服中伤、反驳对方、为己辩解、澄清真相创造了条件。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人心的向背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战争双方无不力图使世人之心向己而背敌,同情、支持自己,而反对自己的敌人。所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宣传工具,揭露对方的不义,宣传己方的正义;低毁对方的国际形象,树立自己的国际形象。这种揭露与辩解、低毁与反低毁的宣传心理战,将会随着新闻传播手段的日益先进而越来越激烈,成为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心理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

投鼠忌器,伊拉克祭起人质盾牌

当一只老鼠从地洞里爬出时,人们总想捡起家伙抄过去,或投过去将其打死。然而,那老鼠又偏偏处在漂亮,昂贵的器皿旁。打老鼠的同时,又可能会将器皿打破。于是乎,人们便会犹豫、迟疑,迟迟下不了手。海湾战争发起前及发起后,为了对付美及多国部队的封锁、禁运、动武,伊拉克利用人们投鼠忌器的心理,祭起人质盾牌。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相应的效果。

1990 年 8 月 2 日深夜,也就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当晚,一架美国航空

公司的大型喷气式客机徐徐降落在科威特的国际机场上,飞机上的乘客大部分是西方人,其中有 24 名美国企业家和游客。当飞机加满油准备起飞时,一阵枪炮声和坦克的轰隆声惊醒了飞机上昏昏欲睡的乘客。他们发现一群坦克包围了客机,这批西方乘客成了伊拉克士兵的俘虏。其中 24 名美国人被单独

带出来,装上一辆卡车,被蒙上眼睛,与正在车上的另外 11 名在科威特工作

的美国钻井工人共 35 人,在全副武装的伊拉克士兵押送下到了伊拉克,被关

进了一家旅馆。半月后,这 35 名美国人又被转移到了别的地方,并且不让他们与美国驻伊拉克使馆官员会面。这之后,美国方面才警觉起来,意识到这是一个很不祥的征兆。

这一件事在当时可能只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萨达姆·侯赛因的“人质盾牌”行动计划还没有正式出笼,但是,“人质盾牌”的雏型已经端倪初现了。

8 月 16 日晚上,占领了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指示在科威特的美国人和英

国人到科威特的一家旅馆集中。第二天即 8 月 17 日,伊拉克议长萨阿迪·萨利赫宣布,所有敌视伊拉克的国家的公民都不得离开科威特和伊拉克,“直到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对伊拉克人民的战争威胁已不复存在。”

8 月 18 日,伊拉克正式宣布,它已将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国家滞留在科威特和伊拉克的外国人全部拘留。并把他们扣留在可能遭到美国攻击的军事设施、石油设施、公共设施以及饮水净比厂内,并扬言,如果美国及其盟国对伊拉克发动进攻,那么,这些被扣留的外国人将是第一批牺牲者。

紧接着,伊拉克当局又于 18 日发表一项声明,声明说:“封锁行动已经造成进口粮食的短缺,并会使情况继续恶化下去。婴儿奶品尤其短缺⋯⋯我们决定用我们的人道办法来对待外国侨民的婴儿,那就是将他们跟我们的婴儿一视同仁。”这一声明的用意是非常明显的,就是说,如果对伊拉克的封锁行动使伊拉克出现粮食及医药匾乏的话,遭殃的将首先是外国人,尤其是外国人的小孩和老人。这意味着伊拉克将首先减少或切断对外国人的粮食及医药供应。

伊拉克政府的劳工与社会事务官员还说,在粮食短缺的窘境里,外侨中的成年人被配给食物将放在最后一位,伊拉克将优先供应粮食给作战官兵和工业生产战线上的劳工。这就威胁到了所有被扣留在伊拉克的外国人。

至此,伊拉克利用被扣留的外国人为盾牌以牵制多国部队发动攻击的企图已经暴露无遗,那些为了赚取石油美元的西方人,阿拉伯人,懵懵懂懂地成了萨达姆的猎物,成了他对美英等国进行讨价还价祭坛上的祭品,成了他恫吓对手的“人肉盾牌”。

据不完全统计,被伊拉克扣作人质的西方人约有 2.1 万人,如果再加上埃及等国的人质,其数目就更为可观了,据外电报道,在作为人质被扣留在伊拉克的外国人中,英国约 4000 人,美国约 3000 人,德约 4000 人,日本

350 人,法国 330 人,意大利 300 人,此外还有荷兰、瑞士、加拿大等不少国家的部分人质。在海湾战争打响以后,伊拉克还充分利用被俘的美国飞行员作人质,公开宣称,要把这些人质放在伊拉克最易受攻击的目标里,如果多国部队胆敢轰炸这些地方,这些飞行员便会首先被打死。伊拉克最后虽未达到目的,但也确确实实对派兵进驻海湾的国家施加了一定的心理压力,造成了一阵心理恐慌。

拿无辜平民作人质,当然会受到世人的谴责和反对。但在高技术兵器巨大毁伤力的情况下,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使对方在突袭时有所顾忌,

不能肆无忌惮的无所欲为,乃是一种可以考虑的谋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