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的概念

学习动机的涵义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学生进行学习也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的。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

不同的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对学习的需要也有不同。学生学习动机的性质与内容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往往打上阶级的烙印。比如,在封建社会,读书人常常为了追求高官厚禄而手不释卷;在资本主义社会,学生常常为了赢得名位金钱而埋头攻读;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学生才有可能摆脱私有制思想的束缚而产生种种符合人民利益的高尚的学习动机。

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习目的是学生进行学习所要达到的那个结果,而学习动机则是促使学生去达到那个目的的某种动因,它说明学生为什么要达到那个学习目的。具有同一目的的学生(如要使自己成为优秀生),其学习动机往往不同:有的学生可能是理解到自己对祖国的责任;有的可能是由于个人的物质要求;有的则可能是为要得到父母的奖励等等。同样,学习动机相同的学生,其目的也可能不同:有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的小些、近些;有的则远些、大些。正如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一样,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可以互相转化:在一种情况下是学习动机的东西, 在另一种情况下也可能是学习的目的。所以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常常被当作一件事情来处理。

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的或学习的社会意义,通常称作学习自觉性。学习自觉性是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家庭和学校所进行的学习目的教育以及由于个人的学习成败而体验到社会对自己的要求等而逐渐形成的。学习自觉性的高度发展是人们认识到个人学习和社会进步的关系,从而产生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迸发出学习的极大热情,表现出学习的坚毅精神,促进他们勤学苦练。学习自觉性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

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或叫做求知欲。认识兴趣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许多科学发明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或强烈的求知欲。

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刻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据达尔文的父亲回忆,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但由于他酷爱大自然,并以最大的热情从事学习,搜集标本和进行野外观察,因而对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

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认识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直接兴趣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和知识内容的特点直接引起的。教学内容的新颖与引人入胜,教师系统而又生动的讲解,学习的成就等都可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和学习自觉性密切关联着的。有时候学生对某些具体的学习对象或学习活动并不直接感到有兴趣,但是他意识到学习的目的或任务,对学习结果发生兴趣, 因而支配着自己去坚持学习,这就是间接兴趣。这两种兴趣对于学习都是必要的。缺乏直接兴趣,会使学习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没有间接兴趣,又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毅力和恒心。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地结合,是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与他对待学习的态度直接联系着的。研究表明,在中、小学学生中,具有强烈而自觉的学习动机的学生,一般都能专心听讲,认真而仔细地完成作业或作笔记(中学生),遇到困难时表现出极大的自制力和顽强精神;而学习动机不端正,动机水平低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比较被动,遇到困难与障碍时不能坚持学习,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决心较差等等。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的态度(即对学习是否持有认真、紧张、主动而顽强的态度)和学习的积极性是学习动机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