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理解
关于理解的概述
- 理解的涵义
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特别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不能单纯通过感知觉直接认识到的,必须通过思维方能认识它们。理解就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这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比如,明确一个词的意义、弄清一个科学的概念;了解课文的词句、段落大意及全文中心思想;明确公式、定理、法则的由来等等,通通可称为理解。不论是初步地、不完全地或较完全地认识这类联系、关系也好,或是对其本质的、规律性的联系的认识也好,只要它不是单纯靠感知觉直接揭露的,都要经过理解。
人类的知识是迄今无数人们经过多次实践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达到理解的产物。对知识的学习可以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的学习,也就是机械地识记所学的东西。这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必要的。但是更主要的是理解地学习, 也就是说,不但识记所学的东西,而且理解所学的东西。所以学生学习知识首先就是理解前人已经理解的这些知识。理解是经历一定的过程逐步深入
的。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学生的理解可以有种种不同的程度、不同的水平, 不能说只有对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认识才算理解。例如学生学习关于“力” 的知识,最初对力的认识不可能完全达到揭露其本质、规律的程度。他们起先只懂得力和力所作用的物体的质量的联系,只知力有大小;后来才逐步理解力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着力点等,才懂得力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再进一步,才理解力和运动及速度的关系,等等。不管这种联系、关系的认识程度和深度如何,都不是只靠感知觉所能达到的,都是要通过思维才理解的。当然这些不同程度或水平的理解也是和对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认识相联系着的。
- 几种关于理解的理论
各派心理学家按各自的见解,进行关于学习问题的研究,这在前面已有所详述。这里只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的几个学派根据各自设计的实验结果所提出的关于理解的理论。
第一是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
格式塔学派从所谓“原始的智慧”出发,认为学习中的理解是“原始智慧的成就”的表现,不承认经验在理解中的作用,所以把理解归结为“顿悟”, 即突然贯通。他们认为心理活动是组织性活动,是“完形”,个体遇到任何新事物、新情境时,心理的“完形”似乎出现缺口,靠原始智慧的作用对情境的整体加以组织来认识它,完形得以恢复,就表现为顿悟,这就是理解。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只从刺激与反应看学习,一般不研究也不谈理解的问题。格式塔心理学家反对行为主义否认学习中的理解,在这一点上是正确的;但他们从“原始智慧”出发以“完形”解释理解,否认经验在理解中的作用, 则是违反反映论的。
第二是巴甫洛夫学派的“联想的联想”说。
巴甫洛夫学派把理解看作是联想的联想。他们认为学习就是形成暂时联系,暂时联系就是联想,就是获得有关事物关系的知识。当进行新的学习时, “利用知识,利用已获得的诸联系,这就是理解”。(巴甫洛夫《对于完形派心理学的批判》)“联想的联想”说注意到联想就是客观事物间的关系在头脑中的反映;把利用旧联想形成新联想看作理解,承认经验在理解中的作用,这比顿悟说更符合实际情况。但仅仅把理解看作“联想的联想”是过于简单化的。这种看法不能把理解和其他种种心理过程如感觉、知觉、记忆、习惯等等区别开来,和其他思维过程区别开来。
第三是认知学派的结构同化说。
认知学派认为,任何知识都是对于按一定的关系一定模式构成的事物结构的认识。个体在认识中形成了这个相应的认知结构后,对新事物进行认识时就把新事物同化于已有的认识结构,或是改组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把新事物包括进去,这样的心理活动就是理解。这种对学习中的理解的解释,近年来引起许多心理学家的重视,但是否足以说明一切理解活动,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