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不同认识阶段的地理知识

众所周知,中学地理教学中包含的知识,也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是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逐渐丰富起来的。因此,可以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两种。根据这样的分类,就可以建立起下面的中学地理知识体系。

 地理分布

 地理景观

感性知识──地理事实地理现象

中学地理知识的认识体系

 地理数据

 地理概念(地名)

理性知识地理规律

一、感性知识

 地理理论

中学地理感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物与现象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地理事实,是人们对地理事物直接感知而获得的知识。根据知识反映的内容又可分为:

  1. 地理分布 是指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例如,纬度分布、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坡向分布、地理事物间相对位置等等。地理分布是产生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

  2. 地理景观 是反映地理事物景色或外貌的知识,是人们对地理事物初步的、表面的认识。地理景观又可分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前者如山地景观、热带森林景观、大陆冰川景观等等;后者如城市交通景观、工业区景观、农田景观等等。地理景观是认识地理事物的基础,在形成地理概念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 地理现象 是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变化时表现出的外部形态和联系的知识,是人们对地理事物变化过程直接与表面的认识。例如,昼夜更替、寒潮、人口迁移、河口三角洲的增长等等。地理现象与地理景观不同,是从动态反映地理事物变化与发展的外部表现。有关地理现象的知识在形成地理概念、认识地理规律中起重要作用。

  4. 地理数据 是反映地理事物与现象数量特征的知识,是人们从数量上

认识地理事物与现象表面的特征。例如,降水量 850 毫米,面积 960 万平方

公里,人口约 5000 万人等等。地理数据往往是揭示地理事物本质特征与联系的依据,是形成地理概念、地理规律的基础知识。

二、理性知识

中学地理的理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物与现象本质特征和本质联系的地理知识,是人们对地理感性知识进行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获得的知识。

  1. 地理概念 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知识。根据概念的内涵,又可分为表达某一个特定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单独地理概念,例如北京、尼泊尔、黄河、非洲等等;表达同类地理事实一般属性的一般地理概念,例如,地形气候、城市、工业布局等等;此外还有表达某一地域范围内,同类地理事实本质属性的集合地理概念,例如,中国的少数民族、欧洲的河流、非洲的气候、鲁尔区的工业等等。地理概念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形成地理规律与地理理论的基础。

  2. 地理规律 是反映地理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的知识。例如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我国夏季风推移的规律、城市化进程、农业生产地域性特点等等。在地理规律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又称地理原理, 例如,水量平衡原理、大气环流原理等等。地理规律是人们对地理事实间联系的更高级的概括,对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3. 地理理论 是地理概念、地理规律与原理组成的知识体系,是系统化了的地理理性知识。例如,人地关系谐合论,板块构造学说等等。地理理论是更概括、更规律性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由于学生年龄与知识水平的限制。在中学地理教学知识体系中,所占数量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