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既然是思维,就必然具备思维的一般属性——思维的间接性与概括性,事实上创造性思维必须建立在其他思维能力的基础上;但是创造性思维又有不同于其他思维能力的特点:积极主动性、求异性、发散性与独创性。①
创造性思维是由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部分组成的,一个是智力因素,包括前已说明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另一个是非智力因素,例如,志趣、意志、性格、体质等等。智力因素在培养形成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它是创造性思维的“物质基础”,没有一定的智力水平, 进行创造性思维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只有智力,甚至是高智能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创造性行为,这已被心理学家们的大量研究工作所证实。因为非智力因素往往是创造性思维的动力与条件。难怪很多人提到创造性思维的条件时,都十分强调明确的目的,不屈不挠的毅力,是创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伯恩斯坦在《科学创造的心理学》一文中写道:“创造性的科学家并不
喜欢容易的问题,或解问题的容易方法⋯⋯困难和障碍作为一种独特的外部刺激,有助于他的创造性”。
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称为创造力。创造力是有层次的:初级创造力主要表现在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时,通过自己的努力, 发现或解决自己未曾发现或解决的新事物或新问题,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力就属于这一层次;中级创造力是指成人工作中,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重新组织材料,加工成具有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产品的能力,如作家的著作;大多数的发明创造、技术革新;高级创造力是科学巨人的创造活动,他们经过长期潜心钻研、反复探讨产生了非凡的具有划时代的(在某一领域内) 成果,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比如牛顿三大定律的发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洪堡发现地带性规律等等。三个层次的创造力,虽然产生的价值与影响相差甚殊,但是创造的心理过程是相似的,其不同之处不过是过程的繁简差异罢了。因此,为了造就出千百万富有创造能力的“四化”人才,在学生时代发展他们的创造力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怎样在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创造力呢?
一、全面实现地理教学系统的三项职能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
创造性不仅是智力、能力的问题,而且有非智力的因素,反映出创新、流畅、独特的认知风格和冒险、开拓的人格特征。
图 2—10 已把创造力与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及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不难看出地理教学三项职能的发挥,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基础与前提。
-
掌握地理科学知识为发展学生智力提供原料与工具,为思想教育提供材料与依据,进而为发展创造力准备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发展创造力基础的基础。
-
发展智力,为发展学生创造力提供了基础能力。
-
思想教育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正确人生观,为发展创造力提供非智力因素的基础条件;同时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而影响智力发展与创造力的发展。
二、好奇与探求是创造的起点
好奇心可以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观察世界,是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好奇心促使下的行为就是探求,探求是创造性思维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鼓励他们的探求精神与活动。例如,学生在初次接触矿物标本时,兴趣极浓,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并用手抚摸、用指甲刻划⋯⋯秩序显然会“乱”些,此时教师的任务,不是为了“维持纪律”抑制学生的好奇心,而应引导他们由好奇转向有目的的探求精神上来。因此,有益的启示与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当你们在郊外遇到一块矿石,你应该怎么办呢?”“怎样判断它是什么矿石呢?”“怎样判断它的硬度?”“怎样判断它的光泽?”⋯⋯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得到活生生的知识,还保护了他们的好奇心,发展了他们探索的精神。
三、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活动必备的能力
逻辑思维是遵循思维的逻辑规则,运用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认识过程。它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必备能力。因为创造性活动不仅要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而且更重要的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分析、推理、加以论证,这些都需要有周密的逻辑思维,否则难以成功。因此,为了发展学生创造力,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例如,在对沿海地
区的降水特点进行分析时,如不了解科学归纳推理的基本要求,学生往往会根据海水是空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推理出以下的错误结论:“凡是沿海地区,降水一定丰富”。如果掌握了科学归纳推理的基本要求:“必须找出现象发生的原因,其结论的真实性决定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就可避免这样的错误。因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水汽的来源与水汽凝结的条件,这二者的结合。而沿海的位置与降水丰富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结论(凡是沿海地区,降水一定丰富)是错误的。由此可见,在教学中适当地教学生学习一些思维的逻辑规则,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四、提倡多思与首创
创造与多思是相联的,要创造必须勤于思考。但只勤于思考还不等于创造,还必须敢于标新立异,大胆独创,走前人未曾走过的路,这就是首创精神。在地理教学中提倡首创精神,就要树立榜样,古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近代地理学家竺可桢等等名人的事迹,都可鼓舞学生立志去尝试创造,为祖国为人类造福。同时还要十分注意学生在学习中迸发出的创造“思想火花”, 不失时机地给予支持、鼓励。曾有过这样一件事;在学习了有关“南水北调” 的知识后,有位同学自然联想到东北地区径流量地区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北部松花江水系径流量丰富,南部辽河水系径流量不足。从而产生了“北水南调”的念头。告诉老师后,得到老师充分肯定及热情的帮助,写出了科技小论文,在市级少年科技成果评比中获奖。
创造性的发展是多因素的复杂过程,绝非上述四点所能囊括,还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对象、教学条件,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与工作。因为创造力需要创造性的教学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