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的一些重大国际比赛

  1. 全英羽毛球锦标赛。

在国际羽联成立之前,英国羽协自 1899 年开始举办全英羽毛球锦标赛。

每年一度的比赛是 3 月份最后一周在伦敦举行,成为历史悠久的传统的非正式的世界羽毛球大赛。它也是颇受国际羽坛瞩目的世界羽坛最高水平的单项比赛。

  1. 汤姆斯杯赛。

国际羽联成立后,随着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有必要仿效网球的“戴维斯杯”赛,举办代表国际羽毛球最高荣誉的世界男子羽毛球团体赛。1939 年, 当时国际羽联主席汤姆斯爵士特地为此捐款 1700 英磅铸造了一个 28 时的金杯,赠给国际羽联,作为此项大赛的奖杯。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赛事停办。直到 1948 年,国际羽联决定为纪念汤姆斯对羽毛球运动所作出的贡献,以他的名字为该金杯命名。此项杯赛每三年举办一次,前一年各洲进行预赛,产生冠军后,第二年进行决赛。这项比赛从 1948 年开始,到 1982 年已举行了十二届。从第一届到第十一届的冠军全部被马来西亚(四次夺冠) 和印度尼西亚(七次夺冠)所垄断。直到第十二届,汤姆斯杯才到了第三个国家——首次参加比赛的中国队手中,从而揭开了中国在汤姆斯杯争雄的时代。此后,国际羽联改革竞赛制度,汤姆斯杯与尤伯杯赛每隔两年(逢双年) 同时同地举行决赛。1984 年的第 13 届汤姆斯杯赛印尼又夺回桂冠。隔年后, 第 14 届中国奇兵制胜,再捧金杯。

  1. 尤伯杯赛。

尤伯杯赛即世界女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尤伯杯是由尤伯夫人于 1956 年捐赠的。英国尤伯夫人在三十年代曾是全英羽毛球锦标赛的巾帼英雄,在女子单打、双打和混合双打中 12 次夺冠。她在目睹了汤姆斯杯的盛况以后, 便决定捐赠一个作为世界女子羽毛球团体赛的奖杯,并得到了国际羽联的赞同。于是,第一届尤伯杯赛在 1956 年开始举行。以后每三年举行一次。

美国队夺得了首届尤伯杯,并实现了三连冠。随着朱迪·狄夫琳退役, 美国队一蹶不振,日本脱颖而出,连获第 4、5、6、8、9 届桂冠。印尼夺得第 7 届冠军。1984 年第 10 届比赛时,中国第一次进行角逐,就以无可争辩

的优势夺走尤伯杯,并蝉联了第 11 届冠军。

  1. 世界羽毛球锦标赛。

七十年代后期,国际羽联鉴于组织的扩大,国际竞赛活动的增多,全英羽毛球锦标赛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羽毛球运动的需要。因而决定于 1977

年在瑞典的马尔默举办第 1 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以后每三年举办一次。此项比赛不设团体赛,只设单项赛。设有男单、女单、男双、女双、混双五个单项比赛。

1980 年第 2 届在雅加达举行,印尼夺走五个单项中的四项冠军。1983

年第 3 届在丹麦举办时,中国队第一次参加,李玲蔚获女子单打冠军,林瑛、吴迪西获女子双打冠军。此后国际羽联对竞赛制度作了修改,每逢单年进行世界羽毛球锦标赛,1985 年第 4 届在加拿大的卡尔加里举行。在这一届比赛中,中国韩健获男子单打冠军,韩爱萍获女子单打冠军,韩爱萍、李玲蔚获女子双打冠军。

  1. 世界杯赛。

当今羽毛球运动在亚洲开展得较为普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证明, 羽毛球运动在亚洲广泛开展,平均 50 人中就有 1 人打羽毛球。为此,自 1981 年开始每年的下半年都在亚洲地区举办世界杯赛。

  1. 系列大奖赛。

由国际羽联统一管理,经厂商赞助奖金而举办的这项大奖赛,是从 1983

年开始的。这一年共在世界各地巡回举办 7 站,由国际羽联审定的世界级运

动员报名参加。按运动员在各站大奖赛中所得的积分排出男子前 12 名和女子

前 8 名参加年终的总决赛。首届系列大奖赛在雅加达举行,只进行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比赛,我国的栾劲和李玲蔚分别夺魁。

几年来,大奖赛的站次逐渐增至 16 站,从 1986 年开始又增加了双打项目,使这一系列大奖赛更具规模和吸引力。

  1. 奥运会羽毛球赛。

1992 年的第 25 届巴塞罗那奥运会新增设了男、女单打和男女双打四项羽毛球比赛,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了羽毛球运动在世界的广泛开展与普及, 尤其是羽毛球竞技水平的提高。此次比赛规定,每个国家或地区每个项目最多派 3 名(对)选手参赛,其入选条件是,参赛者必须列世界排名前 8 位。

如果参赛国列前 8 位的队员不足 3 名,则每个项目最多只能派 2 名(对)选手参赛。因此,奥运会羽毛球比赛的竞争十分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