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图书出版系统

清代的图书出版包括官刻系统、私刻系统和坊刻系统,各个刻书系统都在编印卷帙繁简不等、题目范围多式多样的丛书和类书。

清代朝廷改变了明代由司礼监经管刻书的制度,官刻主要由宫中武英殿承担,在武英殿设置修书处,专掌修书、刻书之职。虽然内府仍有其他机构也刻印书籍,但武英殿刻书则成为清代朝廷官刻书的主要代表。

武英殿于1680年设立,最初为武英殿造办处,后改名武英殿修书处。据《大清会典》记载:

修书处下分设监造处、校对书籍处。监造处专掌监刻书籍,再分设铜字库、书作、刷印作。校对书籍处负责书籍付印前、后之文字校正工作。

武英殿承刻书的范围很广,内容种类繁多。大致包括清代皇帝的著作、前朝的各类著作,以及方略、纪略,字书、类书、丛书、诗文集等。

清代皇帝的著作包括圣训、圣制、御纂、御制、敕命之书,还有一些书籍,是皇帝受命臣下编修的,因而冠以钦定、奉敕之名。如《资政要览》、《内则衍义》、《圣祖御制诗集》、《钦定十三经注疏》、《钦定二十四史》、《十三经》、《二十一史》等。

前朝的各类著作包括经史著作、科学、文学等各类研究成果,均由朝廷重加刻印颁行。如《通典》、《通志》、《文献通考》、《五经》、《论语集解注疏》、《补刊通志堂经解》等。

方略、纪略著作指的是清代军事要闻,每次军事告成,必定编纂成书,纪录始末,称方略或纪略。每事以编年为序,原原本本纪录事情的全部经过,付诸刊行。如《平定准噶尔方略》、《平定两金川方略》、《钦定平定台湾纪略》等。

字书、类书、丛书,是为加强民族之间的融合而大量编纂的汉族、满族、蒙古族等各民族文字用书。其中最著名的是卷帙浩繁、收录48000余汉字的《康熙字典》。此外还有《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

诗文集的刻印,有清帝及朝臣之作如《皇清文颖》124卷,有唐宋元明时期诗集之刊印。还刻印有《历代赋汇》、《历代诗余》等著述,以及《全唐诗》900卷。

清代地方官刻有金陵官书局、浙江官书局、四川官书局、安徽敷文书局、山西官书局、山东官书局、直隶官书局等。这些书局虽以重兴文化为名,但所刊刻的书籍,多是御纂、钦定的本子。

其中经史居多,诗文次之。同时,为了迎合一般读者的需要,所刊刻的普通读物,定价低廉,求之较易,这些都是官书局刻书的特点。官书局刻书,是清代后期地方官刻书的重要代表。

清代的雕版书籍,以私家刻书最有价值。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著名文人所刻自己的著作和前贤诗文,这类书大都是手写上版,即所谓写刻本,选用纸墨都比较考究,是刻本中的精品;另一类则是考据、辑佚、校勘学兴起之后,藏书家和校勘学家辑刻的丛书、逸书,或影摹校勘付印的旧版书。

私家刻书精本佳刻迭出不穷,而且在考据、校勘、辑佚学兴起之后,为适应其需要,才刻印了大批丛书、逸书和旧版书籍。其中各式各样丛书的出现是清代图书印刷事业的特色之一。

清代的坊间刻书更为兴盛,刻书数量很大。历史比较悠久的是扫叶山房。创设于明代后期,最初设在苏州。刻印经、史、子、集四部之书,以及笔记小说、村塾所用经史读本,多达数百余种。刻印字画清晰,惠及村塾蒙童。

清代坊刻事业十分活跃,许多民间大众读物,诸如小说、戏曲、唱本、医方、星占、类书、日用杂字等,多由这些书坊刻印出版。反映民间生活、社会风俗习惯的资料,也从这些书中可以找到。虽然书肆多重营利,往往因降低成本,影响书品质量,不如官刻、家刻版本精美。但是它在繁荣市场、普及文化教育方面所作的贡献是不容抹杀的。

总之,清代的官、私、坊各个刻书系统都在编印卷帙繁简不等、题目范围多式多样的丛书、类书。这类书籍的刻印流传,对于发展传统学术研究、保存古代文化遗产,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旁注]

武英殿 北京故宫武英殿始建于明代初期,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康熙年间,首开武英殿书局。1680年将左右廊房设为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之事,由亲王大臣总理,下设监造、主事、笔帖式、总裁、总纂、纂修、协修等30余人,由皇帝和翰林院派充。

字书 是以解释汉字形体为主,兼及音义的书。汉字历史悠久,始终是以一个个单个的形体代表一个词,或代表一个语素,但形体的写法随世而有演变。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把小学类分训诂、字书、韵书3种。其中字书与训诂书、韵书不同,重在据字形分部,说明字的音义。

写刻本 指校勘严审、字体工整、纸墨优良的刻本图书由擅长书法的人或作者自己书写上版印出的书称为写刻本。在书版上多留有名人的姓名,如清代郑板桥自书的《板桥集》等。由于此类刻本多出于名书法家之手,且数量很少,所以也是古籍收藏中的难得的佳品。

笔记小说 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我国古代的笔记小说,截至清末,大约不下于3000种,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

[阅读链接]

清代翰林院所修各书,一般由掌院学士担任正副总裁,编修、检讨以上担任纂修官或提调官,庶吉士间或担任纂修官,典薄、待诏、孔目担任收掌官,笔帖式担任誉录官,间或担任收掌官。

例如三通馆编《清代通典》、《清代文献通考》等书,总裁为掌院学士4人,纂修兼总校为侍讲学士7人,纂修兼校对官为侍讲学士等34人,提调官为检讨2人,收掌官为笔帖式2人,满篆修官9人。这些人员基本定额,不足便择人兼任其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