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无绝人之路

转产初战告捷,但并不一帆风顺。当人们还没有从第一次试车成功的喜悦中冷静下来,便传出了第二次试车失败的消息。人们议论着,传说着,讲啥的都有。

有的说:“851”是高科技,咱这个小县城能搞了那玩艺儿?

有的说:刚吃两碗干饭,我看是撑的。张景荣尽逞能,没弯弯肚子就敢吞镰刀头。

面对这些流言飞语,职工们气炸了肺。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最了解自己的厂长,为了这个企业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

张景荣毕竟是个强者,他不气馁也不埋怨,就像一根柱子,默默承受着压力。

张景荣不屑同任何人辩解,况且他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对付那些无聊呢? 他要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新产品的研制上。

毛病出在哪里?人们众说不一。就连杨振华教授也认为,毛病出在罐上, 埋怨他不听劝告,上的罐太大,以至不配套影响了生产。

张景荣没有同任何人争论。他凭着多年在工厂的实践,不相信毛病出在罐上。他劝教授好好休息一下,自己却几乎整夜泡在车间里检查、试验、琢磨。终于发现“851”生产过程中染菌是由于空气过滤器不过关。这种过滤器是上海制造的,原本用于生产原子弹的空气过滤,对医药生产不完全适用。找到了病源,他同上海联系,但得到的答复是,这种过滤器只有美国有,价格十分昂贵。每根金属过滤棒就是 4.5 万元人民币,共需 72 根。如果全部调换需要数百万元。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且不说买不起,即便能筹集到钱, 从美国运到扶余,时间之长,企业如何等得起?张景荣不信天绝人路,他决定自己动手干。

他又开始泡在车间里。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块面包。热汗浸得前胸和后背起了一层水泡,扒掉了一层肉皮。为事业的早日腾飞,披肝沥胆, 殚精竭虑,苦累全不在意。这个学徒工出身的厂长,靠着平日钻研积累的知

识和经验,靠着对事业执著追求的奉献精神,经过无数次揣摸和测试,终于自己动手重新设计了一套空气过滤器系统。一试车,运行稳定,性能可靠, 从根本上解决了空气短路造成的染菌问题,使产品的合格率由原来的 40% 一下子提高到了 97%,仅这一项就可为企业减少 400 多万元的支出。这套设备至今还在运行着。

由于空气过滤器不过关造成生产过程中染菌的问题不只发生在振扶生化制品厂,同样,困扰着省内其他一些中药生产厂家。当时白求恩医科大学制药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正准备派人去南方考察,当他们得知近在咫尺的振扶生化制品厂已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时,感到十分惊讶。而搞这项设计的并不是什么知名专家,竟是一名厂长。他们对此不能不为之叹服。

张景荣毫无保留的把这项设计无偿地转让给了兄弟厂家,帮助一个又一个企业闯过了这个难关。他的胸怀是坦荡的,他的心底是无私的。难怪他在许多兄弟厂家中享有很高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