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凝聚力不靠说空话

张景荣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认识到:一个好的企业,必须是一个素质好、士气高的内聚性团体。这种内聚力不是在高压下被迫形成的,而是靠感情的凝聚、理性的教育结成的。他认为,如何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光靠发奖金,更重要的是要靠民主政治,靠思想工作,靠和谐的人际关系,靠扎扎实实地解决实际问题。基于这样的思考,张景荣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依靠职工创建民主,和谐企业新秩序的构想。其核心是,强化人的管理,通过民主监督,让职工在华孚制药厂真正当家作主。在实际工作中, 通过抓主要环节,逐步形成了他独具魅力的、鲜明的工作特点和经营艺术。

在华孚,张景荣作为厂长,权力是很大的。可他却从不擅用职权,而是非常注意掌好权、用好权。无论是制定企业内部岗位责任制,优化劳动组合方案,还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大决策,张景荣都能遵循一套完整的程序。即决策前,集中党内外干部和群众的智慧;决策中,集中党委会和职代会的会诊和审议;决策后,靠职工群众贯彻执行,逐步完善,一抓到底。

张景荣还认为,实行厂长负责制后,更需要通过完善监督体系,加强监督职能,从制度上确保减少和防止不正之风的发生。因此,华孚药厂坚持每年都搞几次民主评议中层以上领导的制度,对优秀干部给予表彰鼓励。对群众评议不合格的干部,分别给以调换或解聘,群众反映说:这样做,可以双向选择,领导能挑我们,我们也能挑领导。

张景荣从实践中体会到,抓理解非常重要。当厂长要想被群众理解,首先必须理解群众。所以,他平常非常理解职工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理解职工对幸福的向往和对艰苦的承受,理解职工心中的公平感。个人收入是职工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常常关系甚至影响着他们的劳动积极性。所以,华孚药厂在分配制度上增强透明度,做到五公开:一是制定经济责任制程序公开,二是承包内容和完成产值公开;三是一、二线奖金系数公开;四是出勤天数和劳动成果公开;五是岗位津贴公开。因此,工人们谈起工资、奖金、福利待遇时,心里是平衡的。他们说:“拿多拿少,心里都有数。”

增强凝聚力,不能靠说空话,张景荣觉得,关心职工的生活和家庭包括他们的衣食住行,就能使职工对企业有一种信任感和休戚相关的感情,就能达到“人心齐,泰山移”的目的。

1992 年,扶余区人民政府为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人员颁发了重奖。张景荣拿到奖金后,首先想到的是本厂职工陈志,他患有脑病,生活困难,住房紧张。张景荣从奖金中拿出 1 万元为陈志购买了住房,解决了他的最大困难。陈志,这个憨厚的老工人眼里噙满了泪水,拉着张景荣的手,哽咽着许久说不出话来。有这样的好厂长,工人怎能不以厂为家呢?

华孚 400 多名职工,分散住在松花江两岸的街区,有的一家几口挤在低矮的房屋中,有的还借居在他人的房内。住房困难,交通不便,可职工没有

怨言,他们理解厂子的处境。

张景荣却难以平静,他从陈志的情况想到了工人的难处,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感情的闸门冲破了防线,泪水模糊了双眼:“我们的职工是多么好的职工⋯⋯”

没多久,他同班子成员一起商量,即刻拍板决定拨出 220 万元专款,修建职工宿舍,为华孚职工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在华孚制药厂斜对面的平地上,响起了铿锵的气锤声,隆隆的搅拌机声。工人们的心沸腾了,他们终于盼来了久已盼望的自己的住房。

年终,家属宿舍大楼竣工时,张景荣第一个走了进去,他摸摸新门手, 看看铮亮的窗户,瞧瞧宽敞的居室,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工人们来了, 簇拥着他,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一位老工人拉着他的手,只说了一句:“咱工人忘不了你呀⋯⋯”便哽咽了。

将心比心,从普通工人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的张景荣,知道全厂职工想什么,怨什么,爱什么,恨什么。职工提出的事,他认真去办;职工想到还没有提出的事,他也尽力提早去办。他在领导班子会上,曾语重心长他说: “我们当干部的只有把职工放在心上,职工才能把企业放在心上。”

正确的决策催化出累累硕果。全厂上下群策群力,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近两年来,投入改善职工生活设施的资金达 1000 多万元。卫生所、幼儿园、浴池也都相继收到了成效。

当职工们住上新房的时候,当刚刚做了母亲的女工把孩子送进托儿所的时候,当职工门欢快地走进俱乐部的时候,大家自然想起了他,他们的厂长

——张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