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感动张树臣

张景荣是个雷厉风行、说于就于的人。他立即动身前往省城长春,到人才荟萃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寻找合作伙伴。

经过了解,张景荣得知,我国著名的人参药理专家、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的张树臣教授主持的课题组,旱在 1982 年就利用人参果研究成功了一种抗衰老药物——万寿灵,并且还获得了国家卫生部的甲级科技成果奖和布鲁塞尔国际发明银奖,这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张景荣的眼睛顿时一亮,开发这个新产品非他莫属。

几经周折,张景荣在风景秀丽的南湖之滨找到了张树臣教授,当他满怀激情娓娓道来,向教授倾诉了自己想开发以人参为媒体的新产品的想法后, 出乎意料,教授相当平静,没有流露出任何倾向。这使张景荣不能不感到失望。其实张教授并非不感兴趣,而是认为这个虽然生产出了“851”,但却不是药厂的企业,能否具备开发研制这种高品位新药的能力。教授不愿做轻率的许诺。张景荣被婉言谢绝了。

回归的路是平坦的,但张景荣的心却很难平静。他望着车窗外闪逝的农田、林网、河流、村落,思绪如飞。他不停地向自己扣问:教授何以没有表

态呢?终于,他明白了,教授对自己的企业不了解。不了解怎么谈合作?是自己求成心急,竟忘记了把企业的全面情况向教授介绍清楚。合作就要有诚意。想到这儿,他精神一振,立即返程回长春。

当他再次敲响教授的家门,已是万家灯火时分。教授惊讶地望着这位离而复返的厂长,不知何故又来造访?

张景荣没有多少客套,他坦诚地向教授介绍了自己企业的全部情况,并把自己准备开发研制的构想和盘托给了教授,眼睛里闪烁着热切地期望。

张教授听完讲述,望着这个一身风尘,满脸诚意的关东汉子,不由得沉思起来。作为人参药理专家,他多么希望有更多更好的人参药品问世,造福人类。科技与企业接轨,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一种新药的开发, 从构想到出成品,岂是简单的事情?那里边的甘苦自不必说,就是技术、工艺、设备、资金也要不少的投入。这个羽翼尚未丰满的小厂,上这样大的项目行吗?

张景荣看出了教授的犹豫,这犹豫里充满了担心。他知道教授并不是没有能力承担这个研究课题,而是考虑自己企业的承受力。尽管他心急如焚, 还是礼貌地请教授再考虑一下,然后轻轻地推门离去。

张景荣并没有回扶余,而是来到了白求恩医科大学。他找到了给振扶生化制品厂多次帮助的吴胜东教授,把开发以人参为媒体的保健药品和邀请张树臣教授主持研究课题的想法告诉了吴教授。吴教授非常赞同,并表示愿意参加这个课题组一起攻关。他们一同来到了张树臣教授家。

张景荣三顾茅庐,使张树臣教授坐不住了。这个在学术上造诣颇深、研究成果誉满国内外的老知识分子,被张景荣的热忱、诚恳深深感动。他觉得企业不在大小,实力不在强弱,职位不在高低,有了这种敬业精神,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他们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由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白求恩医科大学和振扶生化制品厂三方面组成新产品开发攻关小组。三方共同商定,把这项新产品定名为“人参生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