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课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过渡时期的历史概念。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实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2.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 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考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历史事件内在联系的能力。

  2. 在教师的帮助下,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为什么?”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

  1.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 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

  2.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3. 过渡时期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三、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1. 我国工业落后面貌的初步改变

  2. 农业的丰收

  3.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4.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及其性质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本课难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及实质。

二、讲述本课内容之前,先引导学生回忆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所进行的斗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指出:人民政权的巩固,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必要的条件。由此导入新课。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它是过渡时期我国各项工作的指针。这一目需要讲明四个问题:1.过渡时期,是指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曾预计我国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大约需要三个五年计划即 15 年的时间,加上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 3 年,共 18 年(中央宣传部编《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实际情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 1956 年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过渡时期为 7 年。2.这条总路线包括两重任务:一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二是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完成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这两重任务密不可分。这是一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的路线。3.这条总路线的目的,是解决所有制问题,即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逐步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到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过渡时期也宣告结束。教材对这一问题的叙述,是放在“社会主义改造”一目,建议教师先在此作一交待以加深学生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解,但不必展开。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向学生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是国家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而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建设,为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初步基础;二是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教师应提醒学生,原先预计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因此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只是提建立初步基础。要求学生明确,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是合作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是国家资本主义。

教材中出现的“集体所有制”、“国家资本主义”等概念,学生感到陌生,不易理解,教师应选择资料和注释中的相关内容,说明其含义。

小字部分叙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建设的项目,并从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人民生活等方面规定的目标作了简要概括,目的是使学生对第一个五年计划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这些教师可以不讲,对学生也不作要求。

讲完这四个问题后,教师要进行一下小结,引导学生弄清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关系,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事件内在联系的能力。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一目,是本课的难点。斋要讲明四个问题:1.社会主义改造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出现,反映出全体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2.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向学生指出: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走合作化道路,其主要形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经之路是国家资本主义,其主要形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3.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这一内容按课文讲解, 可引导学生联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目的来认识,但不要过多地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去讲解,以免加重学生负担。4.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

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教师还应指出:随着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农民已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 资产阶级已处在消灭的过程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基本结束。这是为学生学习课文后面“八大”确定的任务这一内容作铺垫。

课文两段小字生动叙述了农业合作化时期贫农、下中农、中农和富裕中农对待办社的不同态度以及合作社促进粮食增产的具体事例,目的在于说明,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最根本的条件不广大贫下中农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只有实现合作化,才能发展农业生产力。另有一段小字叙述了北京、上海等全国许多城市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情况,是对课文大字的补充,可由学生自行阅读,不作要求。

本目中的图画和图表,是为使学生形象、具体地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而安排的,以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可让学生去看。贫下中农申请加入合作社图要求记忆,其他均不作要求。

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缺点和偏差是,“在 1955 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1956 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2这些内容不必讲出,也不作要求。如学生问起,再作说明。

五、“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一目,也是本课的重点。讲述之前, 向学生说明:本目着重叙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任务的完成情况。关于建立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因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已在 1956 年提前完成,并且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单成一目,所以本目中没有涉及。本目需要讲明四个问题: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教材分两方面叙述:一是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建立起来(如钢铁工业)。二是建立了新的工业部门(如飞机、汽车制造业),可引导学生看《长春汽车制造厂》《新建成的无缝钢管厂》两幅图。2.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可让学生看

《1957 年主要产品产量》表,找出粮、棉产量的增长率(同 1952 年相比), 以加深学生的印象。3.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教师可选择课文中小字部分提供的铁路、公路、桥梁等方面的建设成就,结合课本《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图》(或制成教学挂图),作些必要补充。课本上摘录的毛泽东词中句子, 形象地描述了这时期建造的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及其在我国南北交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可让学生阅读,不作要求。4.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这一内容只概括讲解,不必作具体补充。

六、“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一目,是本课的另一重点,需要讲明四个问题: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指出这次大会体现了人民真正作了国家的主人,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第一次。2.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可引导学生回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向学生指出: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2 ①《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加强了人民民主制度,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3.宪法的性质。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课本中的小字部分对宪法的内容和作用作了一些补充,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讲述这一内容时,请学生思考课本上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社会主义性质的,为什么?” 使学生通过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政治制度的规定,自然地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课文用小字叙述了宪法草案的讨论与修改情况,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宪法性质、人民代表大会的民主性的认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行阅读,不作要求。4.会议的历史意义。

本目中的图画为学生了解这次会议的议程提供了形象的资料,以增强课文的生动性,但不要求掌握。

本课重点

重要年代 1953 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

1954 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 年 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重要词语 过渡时期总路线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汽车制造厂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附一 课堂思考题答案提示

  1. 想一想: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答:A.1949 年我国建立起来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B.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虽然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的经济仍占有很大的比重。C.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领域里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成分,改造非社会主义成分,把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变成为社会主义经济。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

  1. 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答: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行,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B.“一五”计划 期间,党和人民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国家的经济建设,其资金之多,力量之大,都是空前的。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宪法的制定,进一步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和鼓舞全国人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为什么?

答: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肯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

附二 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 C

二、填空 社会主义工业化 手工业 社会主义三、在下表中的空白处填上适当内容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代之以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附三 本课参考书目

《新中国编年史(1949—1989)》(廖盖隆主编 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 1953—1956 年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靳德行主编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89 年版)第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何理主编 档案出版社 1989 年版)有关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上)》(郭彬蔚等编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8 年

版)第二章

《新中国的历程》(高凯等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年版)1953

—1956 年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 40 年大事记》(中共中央宣传部编 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年版)有关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辞典》(朱建华等主编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9 年版)有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