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课“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中共中央开展“文化大革命”的通知。全国夺权斗争。所谓“二月逆流”。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四五运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对经济建设的严重破坏。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努力纠正“左”倾错误。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
利用和操纵,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破坏,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损失。
-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始终遭到老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反对和抵制。所谓“二月逆流”是老干部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的大义凛然的斗争;“四五运动”是人民群众自觉起来同“四人帮”进行的英勇斗争。
-
“文化大革命”虽使国家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但“文化大革命” 期间,我国的经济建设仍有一定发展。科学技术取得重大成果,外交斗争取得很大胜利。
-
中共中央粉碎“四人帮”的历史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 她有能力纠正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错误。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江青反革命集团被党和人民所粉碎的历史,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社会历史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
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
-
中共中央关于“文化大革命”的通知
-
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
-
所谓“二月逆流”
二、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九·一三”事件
2.林彪反革命集团被彻底粉碎三、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
“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
-
周恩来逝世和“四五运动”
-
毛泽东逝世
-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四、国民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1.“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经济建设遭严重破坏
-
周恩来、邓小平纠正“左”倾错误
-
国民经济在曲折中前进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文化大革命”中老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抵制;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本课难点:林彪江青等人篡党夺权。
二、导入新课:讲述本课内容之前,教师先提问: “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开始时期党中央在政治、思想方面‘左’的错误
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与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有何联系?”然后教师说明, 这种“左”的错误在不断发展,终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三、“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一目,教师需讲明三个问题:1.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先强调“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亲自发动的,再联系前一章相关内容,进一步阐明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在于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这部分内容教材写得很简明,教师可照教材讲,不必补充和发挥。2.“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教师先说
明中共中央发出的开展“文化大革命”的通知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把群众的斗争矛头错误地引向了刘少奇同志和邓小平同志。然后向学生说明毛泽东是如何发动群众,使运动全面开展起来的。3.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要揭示王洪文夺权是中央文革小组策划的,也得到毛泽东的支持。它造成全国夺权和全国大动乱的恶果。林彪、江青一伙正是利用这种动乱局面篡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部分权力的。4.所谓“二月逆流”的真相。要强调所谓“二月逆流”是党内老干部向林彪、江青一伙展开的面对面的斗争,是老干部反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教师可结合课文中的小字作些生动的介绍。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既然党内大多数老干部反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为什么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在当时不能得到纠正呢?通过此问题使学生认识:当时我们党内生活背离了党内民主和集体领导的原则,所以“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一时很难纠正。5.广大人民群众以各种方式抵制“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作法。
本目中有几段小字,课文间穿插的一段小字是提供林彪、江青集团诬陷、迫害广大老干部的参考数据,不要求记忆。教师也可不讲。本目后面的第一段小字是介绍叶剑英、谭震林等老干部在中南海怀仁堂与林彪、江青集团面对面斗争的生动场面,有助于学生了解“二月逆流”的真相,是很好的借鉴, 教师讲课中可以引用一些。本目后面的第二段小字是介绍张春桥、江青整怀仁堂会议的黑材料向毛泽东汇报。最后一段小字是介绍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被排挤迫害,林彪、江青集团夺取中央部分权力的情况。这三段小字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但不作要求。刘少奇被开除出党一事是党内最大的冤案, 讲课中应向学生介绍。
四、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一目,是本课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讲解时可对有关问题作适当的解释和分析。教师在本目中应讲清四个问题: 1.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要强调林彪反革命集团是在“文化大革命”这种特定的气候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大革命”既然破坏了党的基本原则,造成了全国动乱的局面,自然会造成滋生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土壤。2.林彪集团反革命政变计划被粉碎。林彪身居党中央副主席,又被规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 为什么要搞政变呢?这是本目中的难点。教师要说明林彪不满足于仅有军
权,妄图进一步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当他们鼓吹“天才”的理论和设国家主席的提案被毛泽东否决后,林彪集团策划反革命政变。当林彪探知毛泽东 8 月下旬在南方巡视途中揭露斥责他的谈话后,终于作了立即发动政变的罪恶决定。3.“九·一三”事件。这部分可照课文讲,要说明林彪叛逃的方向是苏联,其它不必多补充。讲解时,可叫学生参看课文的图“256 号飞机残骸”,指出这就是林彪叛逃时飞机坠毁后残骸的照片,以加深学生的印象。4.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本目中的小字是介绍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划反革命政变,谋害毛泽东及其阴谋败露后出逃的情况,是帮助学生了解林彪反革命集团罪行的很好资料, 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但不作要求。
本目中的二幅图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林彪反革命集团及罪行而安排的, 其中“林彪出逃时乘的 256 号飞机残骸”是最重要的物证,此图要求学生记忆,另一幅图不要求学生记忆。
五、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一目,是本课重点,教师应讲明六个问题。1.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这是本目的重点。要说明江青反革命集团又被称为“四人帮”。要强调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在文化大革命中相互勾结利用,结成帮派,其目的在于篡党夺权。2.周恩来总理逝世。要说明在“文革”中日理万机、却受到“四人帮”诬陷的周总理,积劳成疾,于 1976 年 1 月病逝。3.“四五运动”。要揭示“四五运动”的性质, 说明它是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运动。要强调这一运动的意义在于它奠定了“四人帮”覆灭的群众基础。所以,它遭到“四人帮” 的残酷镇压。教师可引导同学看教材中“天安门悼念群众和悼念诗词”的两幅图。4.“四人帮”对邓小平的诬蔑与邓小平被免职。照课文讲,要揭示“四人帮”对邓小平的诬蔑陷害是他们覆灭前的疯狂挣扎。5.毛泽东与世长辞。按教材讲述。6.中共中央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要强调这场斗争的必要性、迫切性及重大意义。可启发学生联系中共几次纠正错误路线的历史,认
识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她有能力纠正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错误。
小字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但不作要求。
本目中的四幅图画均不要求学生记忆,教师可配合课文进行讲解。
六、以上内容讲完,教师可进行小结,然后指导学生回答“想一想:‘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作了怎样的斗争?”这是一个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的题目。当然,教师在本课全部内容讲完后,再小结提问亦可。
七、国民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一目,教师讲解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严重破坏。教师可照课文讲解,使学生从经济角度进一步认识“文化大革命”的危害性。2.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努力纠正“左”倾错误。3.“文革”十年间我国经济建设仍有一定发展。这一点和第一点似乎是矛盾的,教师需向学生讲明,这一时期经济所以能有一定发展,是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的努力;是广大群众、干部抵制“左”倾错误的结果。然后叫学生阅读“主要工程建成示意图”,再结合第二点内容着重分析我国经济为什么仍有一定发展。当然,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我国经济建设会取得更大成就。
本目中有三段小字,第一段小字用“文革”初期我国生产连续大幅度下
降的事实,说明“文革”对生产的破坏。最后一段小字介绍了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努力纠正“左”倾错误,使我国经济在曲折中前进的状况,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但不作要求。
八、教师小结本课内容。
本课重点
重要年代 1966 年 5 月 “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
1971 年 9 月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1976 年 4 月 “四五”运动
1976 年 10 月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重要人名 毛泽东 刘少奇 周恩来 邓小平 华国锋 谭震林 叶剑英 林彪 江青 王洪文 张春桥 姚文元 康生
重要词语 “走资派” “二月逆流” “四人帮” “九·一三”事件附一 课堂思考题答案提示
一、想一想:“文化大革命”,党和人民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作了怎样的斗争?
答:“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作了不懈的斗争。所谓“二月逆流”是党内老干部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的正义斗争。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抵制“左”的错误继续与“四人帮”斗争。毛泽东及时觉察林彪阴谋,粉碎他们的反革命政变。“四五” 运动中,人民群众自发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以此为基础,中共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
附二 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 AB
二、填空 1.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大动乱2.“四人帮”
三、列举
策划篡夺中央到地方的权力打击迫害干部
林彪等策划谋害毛泽东,发动反革命政变。“四人帮”残酷镇压“四五”运动
策划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阴谋颠覆无产阶级专政。
附三 本课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年版)下册第三章。
《大动乱的年代》(王年一著 河南人民出版杜 1988 年版)。
《历史在这里沉思》(周明主编 华夏出版社 1986 年版)第一卷的(胜利的鲜花献给您)(最后的二十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