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课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没收官僚资本, 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人民政府采取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打击投机倒把, 加强市场管理,稳定物价;统一财政经济,实现收支平衡;合理调整工商业, 发展生产。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简况。“三反”、“五反”运动。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 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趋于全面崩溃。

  2.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新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说明新中国比旧中国进步,社会主义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优越。

  3. “三反”、“五反”运动,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保障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要求培养学生能力: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思考,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二、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1.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 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

(1)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 稳定物价(2)统一财政经济,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3)合理调整工商业,发展生产三、“三反”、“五反”运动1.资产阶级向工人阶级、向社会主义发动进攻

2.“三反”、“五反”运动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的措施,“三反”、“五反”运动。

本课难点:恢复国民经济措施中的“统一财政经济,实现收支平衡”一项。

二、在讲授新课前,教师要对学生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了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等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这就在政治上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准备了条件。为了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还应该在经济上做哪些准备呢?这就是本课要讲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从而导入新课。

三、“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一目,教师需要讲明两个问题:1.解放前夕,国统区经济趋于全面崩溃的原因。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二是国民政府疯狂搜刮,三是多年战争的破坏。还可以让学生阅读

教材上《1949 年国民党逃跑时劫走的金银》表,以加强对学生进行仇恨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思想政治教育。2. 1949 年我国的经济形势。这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内容。可指导学生看教材上《1949 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表格,但不要求学生记忆。在讲 1949 年我国的基本国情时,要让学生

明确:当时我国经济建设的起点很低;有 5 亿多人口,工业技术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十分痛苦。因此,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成了党和政府当时的首要任务。

以上内容讲完之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答教材上的问题:“想一想: 全国解放时,国民党政府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是怎样一个烂摊子?”在回答时, 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旧知识,分别举例加以说明。

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目,教师需要讲明以下五个问题:1.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没收了官僚资本,归人民共和国所有,把它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1949 年社会主义国营工业在全国大型工业总产值中占 40%,就为建国初期统一财经、稳定物价,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打下了基础。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又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稳定市场物价。这是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一个方面。从 1949 年 4 月到 1950 年 2 月,不法资本家在全国刮起四次物价大涨风。人民政府首先打击了金融界的投机分子。后来,投机资本转向粮食和纱布,继续哄抬物价。于是国家掌握了大量粮食和纱布,按国家牌价同时大量抛售,致使许多投机资本家破产,物价开始逐渐稳定。1950 年 3 月,物价开始回落。在新中国建立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把连续 12 年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局面稳定下来,这真是一个奇迹。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这一胜利,指出它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3.统一财政经济,解决财政收支平衡。这个问题是本目中的难点,可以简单对学生解释一下。建国初期,不仅物资奇缺,财政十分困难,而且财经制度也十分混乱,中央只抓了统一支出而未抓住统一收入,公粮、财政等收入均在县、市以及省的手里,而支出则大部分由中央财政中 开支,因而中央财政十分困难,出现了大量赤字 1950 年 3 月,中央人民政府发布了“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统一了财政经济管理,把税收统归中央;统一了全国的物资调度,并把调度权也收归中央;统一了全国的现金管理。规定:一切军政机关和公营企业的现金除留若干近期使用外, 一律存入国家银行。经过这些调整,便改变了建国初期的混乱状态,弥补了财政赤字。中国人民银行存款总额 1950 年 9 月比 1949 年 12 月增加了 16 倍以上。这样,便使国家有了调整整个国民经济的实力。4.合理调整工商业, 发展生产。这是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又一个方面。在物价稳定后,那些依靠投机倒把的厂商停业倒闭。于是国家对工商业进行了调整,即对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企业采取加工订货、国家供给原料和收购成品,以维持和发展那些社会需要的工业品,并克服它们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对于私营商业,国家在价格和营业范围方面给以活动余地,使其在国营经济领导下为城乡交流、内外交流服务。5.到 1952 年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情况和意义。在讲恢复和发展的情况时,可以指导学生看课本上《1952 年主要商品产量》表,以加深印象,但不要求记忆。只要求学生掌握:到 1952 年底时,我国物价稳定了,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人民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意义是为我国有

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准备了条件。

五、“三反”、“五反”运动一目,教师讲解时要注意以下四点:1.“三反”、“五反”运动的目的是打退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发起的猖狂进攻,不法资本家的“五毒”,使党、政、军机关、人民团体和经济部门滋长了“三害”。这不仅破坏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工作,而且腐蚀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机体。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必须严重地注意干部被资产阶级腐蚀发生严重贪污行为这一事实”,“我们需要来一次全党的大清理,⋯⋯才能停止很多党员被资产阶级所腐蚀的极大危险现象,才能克服七届二中全会早已料到的这种情况,并实现七届二中全会防止腐蚀的方针”。在讲这个问题时, 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小字部分的三个事例,以便让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反动性(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投机取巧等)以及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的必要性有比较深刻的认识。2.要讲清“三反”、“五反”运动的内容和两个运动开展的不同范围。“三反”指的是 1951 年末至 1952 年末,在党和国家机关、国营企业内部进行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五反”指的是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中进行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这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不法行为的一次大斗争。3.“三反”、“五反”的简单经过。1951 年 10 月 30 日党中央发出《关于“三反”斗争的指示》。12

月 1 日,党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

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从 1951 年底起,一个声势浩大的“三反”运动在全国党、政、军以及国营企业内部开展起来。在运动中,揭发出不法资本家同国家机关中的贪污分子勾结向党进攻的大量事实。于是,中共中央在 1952

年 1 月 26 日向全党发出《关于在城市中限期开展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五反” 斗争的指示》。2 月,“五反”运动首先在各大城市开展。此后,“三反” 和“五反”紧密配合,形成了全面打击资产阶级进攻的战场。3 月 11 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了《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规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五反”运动中关于工商户分类处理的标准和办法》两个文件。文件根据“严肃与宽大相结合、改造与惩治相结合”的方针,规定了对贪污分子和违法工商业者的处理办法。各级政府根据这些规定进行了定案处理工作。到 10 月 25 日,中央批准了关于结束“三反”和“五反”的两个报告,“三反”、“五反”运动胜利结束。4.“三反”、“五反” 运动的意义。“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 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对革命队伍的腐蚀,清除了内部的一批腐败分子,教育和挽救了一批干部,加强了执政党和国家机关的建设,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为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一步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创造了良好的前提。在社会风气上,“三反”、“五反”运动也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六、“三反”、“五反”运动一目讲完后,可提问学生:“为什么要进行‘三反’、‘五反’运动?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本课重点

重要词语 “三反”运动:反贪污 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 “五反”运动:

反行贿 反偷 税漏税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反偷工减料 反盗骗国家财产

附一 课堂思考题答案提示

一、想一想:全国解放时,国民政府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是怎样一个烂摊子?

答: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当时工业技术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十分痛苦。

二、为什么要进行“三反”、“五反”运动?

答: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发起了猖狂进攻,不法资本家进行行贿、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资财、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等“五毒”活动,使国家机关内一些工作人员滋长了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三害”现象,因此必须进行“三反”、“五反”运动。

附二 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 A

二、填空 1.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2.反行贿反偷工减料反偷税漏税

三、列举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稳定物价。统一财政经济,解决财政收支平衡。

合理调整工商业,发展生产。

附三 本课参考书目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胡华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年版)第一编第一章第四、五节。

《新编中国现代史》下册(上海大学等编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第十七章第一、二、三节。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骆美玲 等见《历史教学》1988 年第 1 期)。

《“三反”与“五反”》(骆美玲 等见《历史教学》1988 年第 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