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课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 红军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是由于执行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作战方针的结果;王明“左”倾错误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2.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 红军长征是一个伟大的艰苦历程。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 通过教师对长征是以我们的失利、敌人的暂时胜利开始,变成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这一过程的讲述,培养学生辩证的分析事物的方法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本课教材有着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极丰富的内容。通过教师感情充沛的讲述,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学习人民军队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教学要点一、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 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2. 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的开始1.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

  1. 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 红军战略大转移——长征的开始(1934 年 10 月) 三、遵义会议

  1. 背景

  2. 主要内容

  3. 历史意义

四、红军长征的胜利1.红军的艰苦斗争

  1.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甘根据地(1935 年 10 月)

  2.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 年 10 月)

  3. 伟大意义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及遵义会议。

本课难点:工农红军长征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关系。

二、本课以军事斗争为主要内容,教师必须用加倍的时间钻研教材,学会使用军事术语,结合课本插图,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述,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另外,要注意课本上对正确与错误两方面的斗争, 没有使用“主义”、“路线”等词,教师讲课时必须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三、讲述本课具体内容前,先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课内容,然后教师总结: 红军的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壮大,使国民党反动派惊恐不安。从 1930 年起, 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围剿”,结果都被红军打败了, 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接着书写第一个目标题。

(注意:本课标题先空着)导入新课。

四、“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一目,可分三部分讲述,1.从课文内容看,第一、二次反“围剿”斗争,没讲经过。小字部分讲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详细经过,但为了帮助学生对课文中重点提出的毛泽东的作战方针的理解,教师可对第一、二次反“围剿”的情况稍作补充。利用课本上的简表, 就第一次反“围剿”斗争,重点讲毛泽东制定的“撒开两手,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重点分析为什么要退却和退到哪儿?(可参考《星火燎原》选编之二的有关文章)。2.对于第三次反“围剿”斗争,教师可将课文上小字部分内容,结合课本示意图,形象生动的讲述给学生。3.第四次反“围剿”的斗争,不是毛泽东亲自指挥的。因为在“左”倾错误领导下,毛泽东被排挤了对红军的领导。但是,通过前三次反“围剿”斗争,毛泽东的作战方针已深入人心,而负责指挥的周恩来、朱德仍运用了毛泽东的作战方针,创造了大兵团伏击歼灭敌人的战术,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又取得了胜利。这时全国工农红军已发展到 30 万人。

五、“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的开始”一目,要讲清三个问题:1.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1933 年秋,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敌人采取碉堡推进,步步为营的堡垒政策, 把红军严密地封锁包围起来,从四面向根据地压缩。根据当时情况,如果采用毛泽东的战略战术,仍有打破“围剿”的可能。但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机关,却控制在“左”倾错误领导人王明手中。2.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本目第一段小字课文,指出三点:(1)1931 年初,王明掌握了党中央领导权;(2)反对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主张。要求红军攻取中心城市;白区党组织几乎全部暴露。博古继续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主张。(3)1933 年初,在上海的党中央机构被迫迁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待蒋介石第五次“围剿”开始时,反“围剿”的军事指挥权已完全落在“左”倾错误的领导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手中。李德根本不了解中国的情况,照搬外国的经验来指挥中国红军反“围剿”斗争。他们不是“诱敌深入”,而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命令红军向北进攻敌人守备坚固的几个据点。红军久攻不下,遭到重大损失,被迫撤出战斗。他们不是“集中兵力”而是分散兵力, 当敌人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内部进攻,直指瑞金时,博古等人又分兵六路抵御, 结果红军处处被动挨打。他们也不是速决战,歼灭战,而是旷日持久地和敌人拼消耗。他们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作战方针。结果,战争进行了一年,“围剿”不仅未被打破,根据地也日益缩小,红军元气大伤,最后不得不退出中央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此时,可书写本课标题,(第 4 课中

国工农红军长征)并指出这是本课的重点。教师应向学生讲明,由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我们既要反对国民党的“围剿”,又要准备北上抗日。本课重点是讲中央红军的情况。3.长征的开始—

—1934 年 10 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共 8 万多人,从中央根据地出发开始长征。结合课本插图,讲述长征经过。由于博古等人在长征开始时,又犯了逃跑的错误,使红军继续受到重大损失:中央红军的主力,长期成为掩护全军的后卫。而敌人速度很快,红军怎么也摆脱不掉敌人。结果,红军英勇奋战,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只剩下 3 万多人了。面临敌人重兵, “左”倾错误领导,把希望寄托在去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师上。蒋介石为了阻挡红军会师,忙调重兵堵截、追击。若不放弃原来的计划,就必须与五六倍的敌人决战。此时部队战斗力又已经减弱,和优势的敌人打硬仗,显然就有覆没的危险。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毛泽东的主张得到中央大部分同志的赞同。于是,红军转向贵州前进, 1935 年 1 月强渡乌江,打下遵义城,在遵义休整了 12 天。党中央就在这时候召开了扩大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这些就是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

六、“遵义会议”一目,讲明二点:1.时间——1935 年 1 月。2.主要内容:

(1)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2)对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进行改组, 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3)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4)意义:是此目的重点,一般先概括一下会议内容,即结束了王明“左” 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然后着重指出: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以后的事实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七、“红军长征的胜利”一目,讲明四点:1.红军的艰苦斗争——遵义会议后,红军进行了整编。这样,红军不仅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而且牵着敌人的鼻子走了。(1)四渡赤水:1935 年 1 月 19 日红军自遵义北上,一渡赤水河,进入川南。2 月中下旬,又二渡赤水,重返遵义,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3 月中,红军乘胜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当敌前来堵截时,红军却又突然由川南重返贵州,第 4 次渡过赤水河,强渡乌江,佯攻贵阳。而当敌增援贵阳时,红军却又迅速向云南前进, 直逼昆明。红军在 10 多万敌人包围的重兵之间,声东击西,在运动中大量歼灭了敌人,打乱了敌人的整个“追剿”计划,红军由被动变为主动。(2)巧渡金沙江:待敌派援兵增援昆明时,红军却以异常的速度到达金沙江边的皎平渡口,用七只小船,经九天九夜,部队全部安全的渡过金沙江,把长征开始以来一直尾追红军的蒋介石的军队甩掉了。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1. 通过彝族区:红军沿川康边境到了大凉山地区,红军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释放了被国民党当作人质的彝族首领。后来刘伯承与彝族部落咕基家首领小叶丹谈判,并与其结拜金兰之盟。在他们的协助下,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区。(4)强渡大渡河:红军的先头部队袭击了大渡河边的安顺场守敌,占

领了渡口。大渡河水深流急,两岸是崇山峻岭,18 勇士乘着找到的唯一的一条小船,在惊涛骇浪中冲到了对岸,占领了敌人阵地,渡过了一支部队。(5) 飞夺泸定桥:指导学生看课本小字课文,若课时较紧,教师可简单概括一下。

(6)过雪山:为实现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这一战略任务,部队开始翻越位于川西的大雪山。战士们互相帮助,发扬阶级友爱精神,终于胜利地跨越了大雪山。(7)过草地:是长征途中一段最艰苦的路程。指导学生阅读小字课文。(8)过腊子口、翻岷山、六盘山。2.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5 年 10 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即一方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 和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指导学生课下阅读有关介绍刘志丹的小字课文。从1934 年 10 月到 1935 年 10 月,红一方面军经过了赣、闽、粤、湘、桂、黔、

滇、川、康、甘、陕 11 省,越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走了二万五千里。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长征。3.红军大会师:1936 年 10 月,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出发长征的红军第 4 方面军和从湖南出发的红军第二方面军,战胜了千难万险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以红军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为此,毛泽东写下七律《长征》,引导学生读课文。4.长征胜利的意义:讲明三层意思:(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这是党和红军的精华,是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财产,中华民族的支柱;

(3)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教师可参考《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横排本1991 年版第 150 页。

最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你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前前后后的史实最大的启发是什么?以此做一小结。

关于“南方红军的游击战争”,向学生说明留在南方的红军战士,经过三年艰苦斗争。抗日战争开始后,编为新四军,走上抗日战场。

本课重点

重要年代 1934 年 10 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 年 1 月 遵义会议

1935 年 10 月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6 年 10 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重要地名 遵义 大渡河 泸定桥 吴起镇

重要人物 毛泽东 周恩来 朱德 博古 王明 张国焘 刘志丹 蒋介石

重要词语 第五次“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 四渡赤水 陕甘革命根据地附一 课堂思考题答案提示

一、想一想,红军前四次反“围剿”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又为什么会失败?

答:红军前四次反“围剿”,因为执行了毛泽东的作战方针,所以取得胜利。以博古为代表的“左”倾错误指挥,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 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二、遵义会议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意义?

答: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附二 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 B

二、填空 1936 会宁三、列举

反“围剿”开始时,命令红军全线出击,攻打敌人的坚固阵地;进攻受挫后,又主张分兵把守,节节抵御。长征开始时,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

附三 本课参考书目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67 年横排本,135—136 页)。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67 年横排本第四章、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