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课 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百团大战的战役目标、战役规模和战绩。日本侵略者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野蛮“扫荡”。敌后军民粉碎日军“扫荡” 的英勇斗争。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壮烈殉国。民兵进行地雷战、地道战。抗日根据地的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抗日根据地所采取的重大措施:敌后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的组织原则,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 日本侵略者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灾难,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残暴的本性。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击日本侵略者、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中流砥柱。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 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理解百团大战的历史作用,比较全面地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抗日根据地所采取各项措施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地道战》《地雷战》《狼牙山五壮士》等影片的梗概(注意排除虚构之外),培养学生再现历史形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百团大战——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1.战役目标

  1. 战役规模

  2. 主要战绩

二、艰苦的反“扫荡”

  1. 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和“三光政策”

  2. 敌后军民粉碎日军“扫荡”的英勇斗争

  3. 左权壮烈殉国

  4. 民兵的地雷战、地道战三、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1.抗日根据地面临的困难

  1. “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2.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3. 大生产运动

  4. 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百团大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本课难点:“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和整风运动

二、本课开始时,可复习提问: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采取了什么态度?具体表现如何?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照这样下去,会给中国抗日战争的前途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然后教师着重指出:20 世纪 40

年代的中国毕竟不是一百年前 19 世纪 40 年代的中国,鸦片战争出现的悲剧是绝不会在抗日战争中重演的。这就是因为现在中国已经有了共产党,有了一条共产党制定贯彻的全面抗战路线,有了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别有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日益严重的时候,共产党却以极大的毅力坚持敌后抗战,主动出击敌人,发展人民战争,领导人民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扫荡”, 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相持阶段终于使人民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成长为抗日阵营中的坚强堡垒,给全国人民带来曙光。本节课讲的就是这方面的历史事实。

三、“百团大战”一目主要讲明以下几个问题:1.结合《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不要求学生记忆)讲明这次战役是八路军主动出击的一次破袭战, 目标是破坏敌人在华北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据点。什么是破袭战?为什么进行破袭战?教师可根据教材中的小字并参照后面资料和注释的内容作生动的讲述,但不要求学生记忆。2.结合《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讲明整个战役的规模,并和以前所讲过的对敌战役相比,说明这次大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敌人的最大战役。3.运用教材中《百团大战中主要战绩表》(不要求学生记忆)讲明本目的第三个要点,即本次战役的战绩和意义。4.运用好本目教材中的两幅图画。《抗日军民破袭铁路》图体现了这次战役的特点——以破袭战为主,人民群众大力支援。《彭德怀在前线指挥作战》图说明这次战役是由身经百战的八路军副总司令员彭德怀直接指挥的,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两幅图第一幅图不要求学生记忆,第二幅图要求学生记忆。5。当前史学界对百团大战的评价仍有分歧。我们在讲课时一定要紧扣教材,不要把史学界的争论引入课堂。

四、在“艰苦的反‘扫荡’”一目中主要讲明:1.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反复“扫荡”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把中国变成它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太平洋战争是怎么回事?教师可让学生回忆上课内容,但不要求记忆。同时指出:由此也反映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存在和成长,是敌人在华战争中的最大障碍。2.敌人对我抗日根据地的反复“扫荡”,充分暴露帝国主义残暴掠夺的本性。教材列举了 1941 年和 1942 年两年间,敌人就对

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 170 多次的大“扫荡”,重点介绍了潘家峪大惨案, 并附有反映敌人暴行的两幅图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以强烈的对敌仇恨情感向学生讲述外,还可启发学生课上发言,从听到或看到的历史材料中,揭露和批判当年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的种种罪行;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结合教学在课外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活动,以发挥通过历史课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优势。3.在讲述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反“扫荡”政策时,可启发学生回忆以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反“围剿”斗争中创造出一整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作战方法,它充分体现人民战争的特点。1941 年 8 月晋察冀军民反“扫荡”斗争的胜利,证明在民族解放战争中,人民战争同样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克敌制胜的法宝。4.在反“扫荡”斗争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为抗敌而英勇跳崖便是其中之一。(详细事迹可参考李隆庚著《五勇士棋盘陀跳崖》一文,

载于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年出版的《龙的传人》一书)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适当在课外组织学生以调查、访问、学习抗日英雄人物和事迹为主题的活动。5.共产党人在反“扫荡”斗争中始终站在最前列。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的壮烈殉国便是典型的事迹。教师要结合教材和教参的注释介绍左权为抗日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革命业迹。“生瘁军务劳,死显灵魂美;将星悲陨落,楷模千古垂”(陆定一悼左权诗)。要求学生记住左权为抗日殉国,不要求学生记忆具体事迹,主要是教育学生继承先辈的革命传统。

本目最后再次强调了“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一真理。“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以上引文均见毛泽东:《论持久战》)在反“扫荡”斗争中,人民群众发挥了无限的力量。地道战、地雷战等作战方法都是人民群众对敌作战的重要形式。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的两幅图画进行讲解。有条件的学校可放映幻灯片、录像片、《地道战》《地雷战》等影片,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用形象资料帮助学生形成“人民战争威力无比”这一概念,但不要求学生记忆具体内容。

五、“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一目主要讲了三点:一是抗日根据地困难局面形成的原因;二是抗日根据地面临的困难;三是党采取的克服困难、巩固根据地的主要措施。第三点是本目的重点,也是全课的重点之一。这个重点包括哪些主要内容?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这部分教材进行认真地自学, 并归纳出应该掌握的四个方面。现分析如下:1.按“三三制”原则建设各级抗日民主政权,这就在政治上调动了一切抗日的阶级和阶层的积极性,这是在政权建设方面的一项重大创造,使抗日民主政权进一步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性质,而在当时的中国也只有抗日根据地的各级政府和参议会才具有这种性质,为以后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什么是“三三制”? 教师按教材注释讲解,不必另作补充。关于实行“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作用,因限于篇幅教材介绍不多,教师可根据教参作些生动介绍,但不要求学生掌握;教师也可不讲。2.在讲解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时,可引导学生回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土地革命政策及其实行,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土地政策有了改变?然后按教材指出:在一切为了有利于抗日这一总前提下,这一政策既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也团结了地主中的开明分子。3.开展大生产运动。主要讲明四点:一是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方针;二是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搞得最热烈;三是大生产运动的特点:干部和战士一手拿枪、一手拿锄,一面打仗、一面生产;四是大生产运动的作用。在讲解时除运用教材中的图画外,还可引导学生回忆群众喜爱的歌曲《南泥湾》、秧歌剧《兄妹开荒》等, 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还应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树立劳动观点的教育。4. 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主要讲明二点:一是目的(清算王明“左”倾错误,对全党进行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二是作用(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实际,讲授本要点时不必过多的展开。

六、本课可根据课前提示的三个问题进行总结(百团大战的规模和战果; 根据地军民粉碎日军的“扫荡”;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根据地所采取的政策)。

在总结以后,可根据课文所列的两个问题,启发学生回答,以收当堂巩固之效。

本课重点

重要年代 1940 年 百团大战

重要人名 左权 彭德怀 冈村宁次

重要词语 三光政策 地雷战 地道战 曲线救国 三三制原则 大生产运动 陕甘宁边区 整风运动

附一 课堂思考题答案提示

一、试一试:你能从战役目标、战役规模和战绩三方面来综合评价百团大战吗?

答:(1)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敌人的交通线,推毁日伪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据点。(2)百团大战的规模很大。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先后组织100 多个团,20 万大军,在华北 2500 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猛烈攻击,是抗

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3)百团大战历时 3 个半月,

战绩辉煌。八路军战斗达 1800 多次,毙伤俘日伪军 4 万多人,破坏敌交通线

2000 多公里,拔掉敌据点近 3000 个。

二、想一想:为了克服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困难,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各起了什么作用?

答:(1)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它团结了人民,调动了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阶级和阶层的积极性。(2)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同时打击了不法地主,团结了地主中的开明分子。(3)广泛掀起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军民渡过了严重的困难时期,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4)1942 年起,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通过整风,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附二 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 D

二、填空 左权三、列举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开展大生产运动。 全党开展整风运动。

附三 本课参考书目

《中国革命史讲义》下册(胡华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6 年版)

第九章第六节、第十章第一、二、三节。

《抗日战争史》(何理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第五章第四节、第八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二卷(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军事科学出版社 1987 年版)第三章第五节、第四章第五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出版社 1953 年版)第二章13、第三章。

《百团大战史料》(何理等选编 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有关条目。

《中国现代史》下册(北京师大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编 北京师大出版社 1986 年版)第四编第三章第二、四节。

《抗日战争史话》(马仲廉编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5 年版)二、三单元中有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