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主要任务。整风运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开展反右派斗争的原因及其扩大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化。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原因。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的具体办法和国民经济的全面好转。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以及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英雄模范人物的卓越贡献。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于缺乏经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困难,仍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2. 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 10 年中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师指导下,思考“为什么‘大跃进’运动会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挫折?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

2.会议的历史意义二、整风运动

  1. 整风运动的目的

  2. 整风运动的内容

  3. 整风运动的开展

  4. 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

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蓬勃开展和失误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1.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2. “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3. 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四、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胜利完成1.调整国民经济的措施

  1. 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2. 国民经济的全面好转

  3.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4. 英雄模范人物的卓越贡献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胜利完

成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本课难点:经济建设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二、讲述本课的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可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然后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到 1966 年,是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 10 年。这个时期, 我国的经济建设由于缺乏经验,遭到过严重挫折,但也取得了很大成就。由此导入新课。

三、“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一目,需要讲明三个问题:1.会议的召开。讲述时可让学生看图画《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政治报告》《中共八大部分代表》,以增强学生的印象。2. 会议确定的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这是本目应着重讲述的内容。讲述时, 可引导学生联系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阶级关系发生的根本变化,然后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是在客观分析了国内阶级关系状况及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表明党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3.会议的历史意义。

四、“整风运动”一目,需要讲明四个问题:1.整风运动的目的。教材为减少头绪,没有叙述开展整风运动的原因。教师可作适当补充,指出:1957 年,我国已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形势要求我党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而奋斗。但是党内有许多同志并不了解这种新情况和党的新任务。同时,又因为党处于执政地位,有许多同志容易采取单纯的行政命令的办法处理问题。几年来,党内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有了新的滋长。因此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运动。教师先讲明开展整风运动的原因,再讲整风运动的目的,学生听起来感到自然,容易理解。2. 整风运动的内容。整风就是整顿党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就是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三种不良作风。这次整风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学习马克思主义。3.整风运动的开展。党中央和各级组织召开各种座谈会,发动群众向党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常步骤。这一内容教材叙述得比较简略,教师也不必补充。4.反右派斗争的必要性及其扩大化。使学生明确,在整风运动中,确有极少数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谓“大鸣大放”,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因此,对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进行反击是完全必要的。整风运动转入反右派斗争,教师应强调,右派分子只是极少数。由于对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从 1957 年夏季开始,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群众性的政治运动,把许多本来属于正确的或者虽然错误但并不是敌对的意见,也当成了右派言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全国有 50 多万人被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蓬勃开展和失误”一目,需要讲明四个问题: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的情况。这一内容教材只作概括叙述,教师讲述时应充分利用课本上的 3 幅图画《北京人民大会堂》(此图要求掌握)、

《北京火车站》和《农业兴修水利》,指出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经济建设的规模大、速度快,成就突出。2.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失误。教师应着重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严重失误,使经济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这主要是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所发生的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大跃进”运动中,在工农业生产上指标过高,造成了资源、财力、人力的巨大浪费(如大炼钢铁)。在农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急于由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在经济上出现了剥夺农民的严重情况(如“共产”风),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这样,我国的经济建设遭到严重挫折,人民生活受到影响。3.经济建设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这是本课的难点。教材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缺乏经验,二是对国情分析不够,三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教师可这样讲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人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能动作用,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想一下子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切问题,急躁冒进,这就造成 1958 年以来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失误,教师还应着重提醒学生,这种失误,是在探索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中经历的曲折发展过程,是难以完全避免的。4.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使学生明确,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是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可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注释中“‘大跃进’使经济建设遭到严重挫折,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和“人民公社大搞‘一平二调’,大刮‘共产’风,严重挫伤了社员的积极性”这两句话去理解。1959—1961 年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客观上加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困难。关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情况,教材中没有展开叙述。教师也不必作补充。但教师自己需了解,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突出表现在基本建设规模过大,各种比例关系(如农、轻、重,生产与建设,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严重失调, 物资紧缺,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困难。这样讲,也是为学生学习下一目的内容作铺垫。

本目中用两条注释分别叙述了全民大炼钢铁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倾错误的表现,另有一段小字叙述了苏联政府擅自撕毁合同的具体史实,均是对大字的补充,有余力的学生可自行阅读,不作要求。

六、以上内容讲完之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答课本上的问题:“想一想:为什么‘大跃进’运动会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挫折?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这是一个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借鉴历史能力的题目。当然,教师在本课全部内容讲完之后再提问亦可。

七、“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胜利完成”一目,这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 需要讲明五个问题:1.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的目的是纠正“左”的错误,扭转不利的经济形势,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教材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略而未提,教师可以不讲,以免多占时间。2.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的措施中,“在农村坚决纠正共产”风属于农村政策方面的调整,目的是巩固人民公社和发展农业生产。其余属于经济建设方面的调整。3.全党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迅速渡过难关,使国民经济重新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课文中有一段小字叙述安徽等地农村实行责任制,增加了粮食产量。这是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的结果。另有一段小字叙述在城市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取得的成效,反映人民与党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共度困难。有余力的学生可自行阅读,不要求记忆。4.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这也是本课的重点。教材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油和石油产品、新兴工业、科学技术等四个方面,叙述了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讲述时,要使学生明确,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有过严重失误,但都是局部的或暂时的,从整体来看,成绩是主要的。图画《大庆油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此图要求掌握)为学生提供了这方面形象化的资料,应引导学生去看,以加深印象。5.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英雄模范人物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本目最后用三段小字分别叙述了他们的感人事迹。课本中的毛泽东、周恩来题词以及《王进喜在钻井队工作》

《雷锋在维修汽车》《焦裕禄在查看洪水灾情》等图,都是为了说明这些英雄模范人物的主要事迹和忘我劳动精神而安排的,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最好能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但不作要求。

以上内容讲完,教师可让学生课下思考课本上的问题:“我们向王进喜、雷锋、焦裕禄英雄模范学习什么?”

八、最后,教师小结本课内容(可利用课文前面的提示)。如有时间, 可组织学生讨论:“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为什么能够胜利完成?”

本课重点

重要年代 1956 年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57 年 整风运动

1964 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重要人名 王进喜 雷锋 焦裕禄

重要词语 反右派斗争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 大庆油田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附一 课堂思考题答案提示

想一想:为什么“大跃进”会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挫折?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答:遭到挫折的原因:由于对国情分析不够,经济建设又急于求成,提出了脱离实际的过高的生产指标,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经验教训:(1)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2)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3)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想一想:我们向王进喜、雷锋、焦裕禄英雄模范学习什么?

答:①艰苦创业;②勤俭节约;③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附二 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 1.D 2.B

二、填空 王进喜 雷锋 焦裕禄

三、问答 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根据杜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阶级关系发生的根本变化,确定党和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

生产力,尽快地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表明党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

附三 本课参考书目

《新中国编年史(1949—1989)》(廖盖隆主编 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 1957—1965 年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靳德行主编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89 年版)第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上)》(郭彬蔚等编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8 年

版)第三章、第四章

《新中国的历程》(高凯等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年版)1957

—1965 年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 40 年大事记》(中共中央宣传部编 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年版)有关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辞典》(朱建华等主编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9 年版)有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