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治蜀鞠躬尽瘁

西汉时期,蜀地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繁华程度超过关中地区而被誉为“天府之国”。

汉景帝年间,文翁出任蜀郡太守,在成都建立了首个官办学堂“文翁石室”,从此蜀地学风大盛,可与齐鲁地区相媲美。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

诸葛亮,字孔明,生于181年。当时由于军阀割据,战乱不休,诸葛亮失去了双亲,便依随叔父诸葛玄生活。诸葛亮15岁跟随叔父到荆州襄阳去依附刘表。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不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襄阳城西的隆中山中,隐居待时。

诸葛亮在隆中隐居了10年,娶了黄承彦之女为妻。期间,他广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有匡天下之志。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所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人称“卧龙”。

207年,在徐庶的举荐下,汉室宗亲刘备三顾草庐,请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的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孙抗曹的道路。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策”。

208年,曹操大举南下,败刘备于长坂。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使江东,联结孙权。诸葛亮以隆中路线的坚定原则与孙权谈判,订立双边同盟,而不是附庸顺从。

使孙权认识到“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不得不作出让步,同意鼎足三分,发兵拒操。赤壁战后,孙权履行诺言,将荆州借给刘备。

221年,刘备在蜀地成都称帝,诸葛亮出任丞相,总理国家大事。

223年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嘱托后事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助,便给以辅助;若其不才,您可取而代之。”

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尽力相辅,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

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兼任益州牧。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诸葛亮执政办的一件大事是恢复与东吴的外交关系。刘备死后,东吴一方面继续向魏称臣;一方面尚未拿定主意怎样对蜀,仍陈大军于蜀的边境。诸葛亮派尚书邓芝出使东吴,说服孙权与蜀联合,与魏断绝关系。

当时,南中诸郡在刘备东伐之时,受东吴策动而叛乱,严重威胁蜀汉后庭。诸葛亮执政后,与东吴恢复邦交,切断了南中的外援。经过两年调季,诸葛亮上书后主,决心平定南中叛乱。

225年春,诸葛亮率大军兵分三路征伐南中。在此次战争中,诸葛亮对叛军首领孟获采用攻心战术,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

平叛战斗结束后,诸葛亮吸取“众建诸侯分其盘”的经验,将南中4郡分为6郡,叛乱中心建宁郡被分得最细,起用大量土著大姓为官吏,达到不留军队、不运粮草,又能治理该地的目的;征调南中“青羌”万余家入蜀,以其青壮组成骑兵五部,号称“飞军”:设立降都督,掌管南中军政。该年12月,诸葛亮率军回到成都。

227年3月,诸葛亮率军至汉中,准备北伐,出征之前写了著名的《出师表》。表文表达了自己审慎勤恳、以伐魏兴汉为己任的忠贞之志和诲诫后主不忘先帝遗愿的孜孜之意,情感真挚,文笔酣畅,是古代散文中的杰出作品。

诸葛亮先在汉中练兵约一年,然后北攻。魏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当即降蜀。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诸葛亮充分利用了汉中优厚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

魏明帝亲赴长安督战,以曹真督关右诸军,采用以防守为主的战略。蜀军先扬言要由斜谷道攻取县,并使赵云、邓芝率一军据箕谷为疑军,诸葛亮率主力西出祁山。参军马谡领一军为先锋,驻街亭。

马谡指挥不当,大败于魏军,丢失街亭。蜀军失去前进的据点,只好退回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书自贬三级,以右将军身分行丞相之职。

228年冬,魏军三路攻吴,关中空虚。诸葛亮再次率军北伐。蜀军此次出大散关,围攻陈仓20余日不下,粮尽而退。

229年,诸葛亮第三次率军北伐。蜀军西向,取魏武都、阴平两郡而回。诸葛亮复任丞相。

234年2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军出斜谷,占据五丈原。此次出兵,事先与东吴约好同时攻魏。但东吴迟迟不发兵,迄至5月,孙权才派陆逊、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进攻襄阳,孙权自己则率大军围合肥新城。

对此,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挫败东吴。他亲率水军东征,让西守的司马懿坚守不战,让蜀军粮尽自退。

但当孙权得知魏主的意图后,认为己方成了主战场,吃了亏,即令全线撤军。在西线,诸葛亮鉴于以往的教训,分兵屯田,打算久驻。

同年8月,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于前线,时年54岁。蜀军全线撤军。诸葛亮在生前留下遗嘱:“葬于汉中定军山,就在山坡中挖一个坟,坟坑可装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随葬器物。”

蜀国地势偏僻,与中原隔绝,“小国贤才少”。诸葛亮治蜀时特别重视人才选菝和培养,他认为“治国之道,务在举贤”。诸葛亮任人唯贤,不计较其出身。

巴西郡人王平,出身士卒,但是个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将领。小吏蒋琬,诸葛亮认为他是“社稷之器”,他当丞相后提拔蒋琬为参军,以后琬官至长史,加抚军将军。诸葛亮北伐,蒋琬坐镇成都,“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

诸葛亮对外联吴抗曹,对内务农殖谷,与民休息,并注意发展蜀中经济,妥善解决民族矛盾,受到蜀中各族人民的拥戴。

诸葛亮不但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在书法、绘画等方面有着不凡的表现。据南宋陈思《书小史》记载:诸葛亮“善其篆隶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极,混合阴阳’等字,殊工”。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张彦远还在其《论画》一书中,记载了当时绘画收藏与销售的情况。他说:

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刘亵、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

此外,诸葛亮还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诸葛连弩、八卦图、孔明锁、木兽、地雷等。

[旁注]

管仲(公元前725年~公元前645年),东周春秋时代齐国的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有“春秋第一相”之誉。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丞相 古代官名。古代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丞相制度,起源于商代。自周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秦统一以后只设左、右丞相。汉代初期各王国拟制朝廷,也在其封国中各设丞相,公元前145年改称为“相“。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

魏明帝(206年~239年),曹丕与文昭甄皇后之子,曹操之孙。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文学成就不及曹操、曹丕。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10余首。

陆逊(183年~245年)。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东吴大帝孙权兄长沙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222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

张衡(78年~139年)。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大代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阅读链接]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我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武侯祠、汉昭烈庙及惠陵组成,人们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武侯祠分为前后两殿,形成昭烈庙在前,武侯祠在后,前高后低的格局。东西偏殿中有关羽、张飞雕像。

东西两廊分别为文武廊房,塑有文武官雕像28座,殿内外还有许多匾联,其中以清赵藩的攻心联最为著名:“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武侯祠大门后柏丛中有6块石碑,由唐代宰相裴度撰文、柳公绰书写、石匠鲁建刻字,为后世称为“三绝碑”。武侯祠内柏树众多,气氛庄严、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