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开化——古老历史

川蜀文化是指以成都平原、岷江流域为中心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在旧石器时代,境内便开始有了远古人类活动,如已被命名的资阳人、鲤鱼桥文化、富林文化等。距今七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更是广泛,已发掘200多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广元营盘梁遗址、广汉三星堆遗址、西昌礼州遗址等。

丰硕的文化遗存,见证了古蜀先民繁衍生息、采集种植、渔猎饲养,创造的独特的文化模式及文明类型。

资阳人狩猎和采集并重

在西南腹地、长江上游,有一片广阔的区域,东部为四川盆地的一部分,西部为川西高原,中部为成都平原。

在旧石器时代,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就开始有远古人类活动了,资阳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资阳人是在四川省资阳县城西黄鳝溪发现的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人类头骨化石,距今已有35000年历史。

资阳人头骨化石是我国发现的唯一早期真人类型,是旧石器晚期的真人类化石,是南方人类的代表,是古人类发掘中唯一的女性。

资阳人头骨化石为一较完整的头骨,头骨较小,表面平滑圆润,额结节和顶结节都明显突起,额部较丰满。面骨保存有上颌颚骨,覷底除左侧颞骨岩部保存外,其余大部残缺;上颚的牙齿全部脱落,仅保存上左第一前臼齿的一个齿根。头骨内面骨缝几乎全部愈合,说明属一老年女性个体。

资阳人的基本特征和现代人相似,但也保留了若干较原始的性质。如眉嵴比同龄同性的现代人显著,两内侧端几乎相连;前囟点位置较现代人的靠后;颞骨鳞部较低矮而平整,弧度较现代人小,从而表明其脑量不大,因而被认为是晚期智人阶段的化石。

由资阳人头骨的一般性质判断,资阳人当属新人阶段,但又具有若干与中国猿人相似的性质,如眉嵴在内侧部非常明显,而且在中缐相连,这是现代同样年龄的小孩中所罕见的。

眉嵴上方稍稍隆起,有一个相当明显的矢状嵴,由此向后延伸,到顶骨中部而逐渐消失。由左侧保存的颧弓基部可知颧弓走行的方向较现代人为倾斜,虽其程序不如中国猿人明显。颧弓向后与发达的孔突上嵴相连接,中国猿人也有非常显著的乳突上嵴。

资阳人头骨与山顶洞人相比,也有某些相似的性质,如山顶洞老年人的眼眶上方也显著隆起,具有粗壮的眉嵴,他的眼眶呈长方形。而资阳人左眼眶的上缘保存,远较现代人平直,也呈长方形。山顶洞较年轻的女性头骨也具有矢状嵴。

在资阳人遗址中还出土了一件骨锥,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骨锥底部缺失,残长10多厘米,锥尖钝而光滑,呈深褐色。锥身有刮削加工的条痕。

与资阳人化石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主要有鬣狗、虎、马、中国犀、猎、麂、水鹿、大额牛和东方剑齿象等。

在资阳人出土地点附近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中,采集到了打制石器,特别是在蒙溪河支流鲤鱼桥河口东岸的发掘点,出土的打制石器非常具有代表性。

鲤鱼桥位于资阳县同心乡东约2000米的孙家坝。发掘地层共5层,在最下一层的底部,出土了大量的乌木、少数砂岩砾石、零星动物化石和打制石器、石片及石核。

鲤鱼桥出土的石器,原料均为砾石,多用砾石的自然面作为台面打制石片,打制的台面极少。用石片直接打击法打片,方法有顺砾石的长轴和顺横轴打片两种。以第二种打片法为主,是鲤鱼石器工艺中打片法的显著特征。

石器加工方法有一面修理和两面修理两种,均用石锤直接打击。单刃器多于复刃器。器形较简单,有尖状器、刮削器、砍斫器和雕刻器等,而以尖状器为主,富于特色,厚体尖状器可作为鲤鱼桥石器的典型器物。

尖状器是割裂猎物和采集植物块根的重要工具。鲤鱼桥石器以尖状器为主体,可见,资阳人的经济生活是狩猎和采集并重,其社会已发展到氏族公社时期。

除资阳外,在汉源县富林镇、成都羊子山土台基址下层、攀枝花市仁和区回龙湾等地都先后出土了大批打制石器,而且各具特色。

富林石器多以燧石为原料,但燧石质地较差,其他尚有石英、水晶、砂岩、花岗岩、角页岩、安山岩等。石器中以石片石器为主,有刮削器、尖状器、端刮器等。

富林石器最重要的特点是以小石器占绝对优势,长度很少超过0.3厘米。打片以锤击法为主,偶尔也用砸击法。修理石工具以向背面加工为主,不用交互打击法。

富林石工具组合以刮削器最多,其次是尖状器,可见,当时居民的经济生活是以狩猎采集为主。文化层中发现的动物化石,尤其是烧骨,还说明狩猎经济占有较大比重。

成都羊子山发现了5件旧石器。其中4件是刮削器,一件是尖状器。打片方法,除一件可能用碰砧法外,都用锤击法。

器形富于变化,刃部类型复杂。器形较大,但不粗笨、简陋。石片体较薄,为多次剥片而成。刃部较锋利,刃角多在40度以下。这批打制石器,与富林小石器显然有别,与鲤鱼桥石器也有很大不同。

根据各文化特点的异同,可见,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四川地区就已初步形成了若干区域性文化中心,如大渡河流域的富林文化、岷江流域的成都羊子山土台基址下层文化、沱江流域溪河沿岸的鲤鱼桥文化等,各文化区域相应地产生了活动范围、经济生活以及文化传统都不尽相同的人类群体。

这些原始群的遗址和文物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四川地区的原始时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旁注]

长江 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自西向东流经11省、区、市,在上海注入东海,全长6397千米。和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东晋王羲之和孙绰是较早用“长江”之名的。

旧石器时代 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我国距今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文化有西侯度文化、元谋人石器、匼河文化、蓝田人文化以及东谷坨文化。距今100万年以后的遗址更多,在北方以周口店北京人文化为代表,在南方以贵州黔西观音洞的观音洞文化为代表。

山顶洞人 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山顶洞人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中国犀 板齿犀亚科中一个年代较早的大型成员,其化石最早被发现于伊朗,在我国南部出土了更多的化石。是上新世更新世时期我国南方著名的“剑齿象、大熊猫、中国犀动物群”的重要成员,但并没有像剑齿象和大熊猫一样存活到更新世,而是在晚上新世就已经灭绝了。

刮削器 石器时代人们用石片制成的一种切割和刮削工具。因形状不同,可分为长刮器、短刮器和圆刮器等。这种刮削器是骨质或石质的,用途很多。另外也可以用来制作木制品、竹制品,比如刮去树皮制作棍棒,制作箭等。

燧石 非常坚硬,破碎后产生锋利的断口,最早为石器时代的原始人所青睐,绝大部分石器都是用燧石打击制造的。燧石和铁器击打会产生火花,所以为古代人用作取火的工具。在我国古代,常用一小块燧石和一把钢制的火镰击打取火,所以燧石也叫做“火石”。

[阅读链接]

攀枝花回龙湾遗址东距渡口大桥约28千米。洞穴坐东向西偏南15度。洞口形如桃状,高11.9米,宽4.6米,由洞口向内逐渐变窄,宛如牛角,洞深12米,面积约35平方米。

出土的文化遗物,主要包括打制石器、细石器、骨器和哺乳动物牙齿、角和碎骨化石等。石器数量最多,主要用砾石、脉石英、燧石和玛瑙等石料制成,另有少量玉石、玉髓、水晶等细小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