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战国和汉代的帛画、壁画

一、帛画

帛,是丝织物的总称,凡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都可以称为“帛画”, 但今天是专指考古发掘出来的画在丝绢上用于殉葬的绘画。发现最早的是长沙战国楚墓帛画。

《人物夔凤图》,纵 28 厘米,横 20 厘米。1949 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画一女子侧身而立,头挽垂髻,细腰大袖,长衣曳地,双手前伸作合掌状。女子前上方,画有夔龙和凤鸟各一。根据发现的类似作品来考察,画中的女子应为墓室主人,龙和凤为吉祥通神动物,在引导死者灵魂升天。

《人物御龙图》,纵 37.5 厘米,横 28 厘米,1973 年发现于长沙子弹库楚墓中。画一男子侧身直立,峩冠大袖,腰佩长剑,手执缰绳,驾龙邀游。龙首高昂,身平伏而尾翘,像一条船。龙尾上站立一鹭,仰首向天,龙身下有一鲤鱼,上方则有舆盖。人物衣着及手执的缰绳均有飘带,仿佛随风拂动, 造成一种向前行进的动势。远古传说中有黄帝乘龙上天之说,此画所反映当是人们死后,灵魂借助于神龙以达天国。

这两幅战国帛画,均以单线墨笔勾勒,后者并加以平涂兼渲染设色,这一基本的绘画形式和技巧,一直沿用到今天,可以说我国绘画的基本特征, 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奠定了。女子的形像刻画比较抽象、概念化,男子虽为侧面,而眉目清秀,就较为生动具体了。他们均为墓室主人,也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人物肖像画。刘向《说苑》记载:“齐王起九重台,召敬君图之。敬君久不得归,思其妻,乃画其妻对之”。《孔子家语》中说到孔子参观周的明堂,见壁上画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各有善恶之状”。可知人物肖像画也有很久的历史,参看这两幅帛画能了解到当时的确能达到这一水平。

帛画在汉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72 年和 1973 年长沙马王堆一号和三号汉墓出土了五幅,1976 年山东临沂金雀山九号汉墓也出土了一幅。内容除了继承战国帛画引导死者灵魂升天的主题外,还有夸耀死者生前的享乐生活及“养生之道”的气功强身图等。其中保存最完好、艺术也最精美的一幅帛

画,是马王堆一号墓出土被释作“非衣”的一件。

马王堆一号墓出土有一具完整的女尸,非衣即覆盖在她的彩漆棺椁上, 呈“T”形,纵 205 厘米,上部横 92 厘米,下部横 47.7 厘米。画面分上、中、下三层,被认为表现了天上、人间、地下三个世界。天上部分,画有日、月、星辰和象征日、月的金乌、玉兔、蟾蜍。日、月之间有一人首蛇身形象,或认为是人类的创造者和保护神女娲。此外还有阙门及守门人(帝阍)等。人间部分上层,画一老年妇人,衣着华丽,手扶拐杖,步履蹒跚,而显现出雍容华贵、仪态尊荣,应是死者墓主人肖像。老妇身后有 3 个侍女,一字并列肃立,身前两个侍女举案跪迎,衬托出老妇的特殊身份地位。下层描绘厨房情景,有厨师及尊罍之属。地下部分画一身材肥短“巨人”,手托一板状物象征大地,名曰禺强。全画从上到下,龙蛇蟠曲,将三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 空隙间还补充画有鱼、龟、猛兽、飞禽及磬、璧、铎等形象。非衣所描绘的世界,充满着神话想象,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信仰,对宇宙的解释。在表现手法上,构图充满匀称,以线描为基,敷以浓重色彩,红白为基调,间以青蓝, 璀璨夺目。造型写实和夸张相结合,而又富有装饰特色。墓主人肖像刻画, 仍沿袭战国帛画侧影式,简略朴拙,但动作神态生动,较前进步,和出土女尸相比,真还有些相似。马王堆三号墓出土非衣,主像为一男性,身材较胖。红袍佩剑,袖手缓步,气度从容。面像采用四分之三侧面,是人物肖像画的一个突破。

西汉帛画的发现,弥补了中国绘画史一大空缺,它所表现的高度绘画技巧和艺术水平,显示了古代画工的智慧和才能。因为他们的地位低下,不可能在画上留下姓名。在墓室中埋放帛画,一直延续到唐代和辽金。出土的作品有新疆阿斯塔那唐墓绢画,辽宁法库叶茂台辽墓绢画。随着时代的变迁, 这些绢画无论在形式内容或技法技巧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壁画

壁画是指直接画在墙面上的绘画,按其用途和绘制地点,可分为殿堂壁画、寺观壁画、石窟壁画和墓室壁画。

据文献记载,自周至汉代,殿堂壁画是相当兴盛的,除孔子观乎明堂见周代壁画外,屈原《天问》中反映的楚国先王庙宇及公卿祠堂里的壁画,内容也十分丰富,并且规模宏大。秦、汉时宫殿中的壁画,除了历史和神话题材外,还有当代的人物肖像,如麒麟阁和云台的功臣图。壁画除了起装饰建筑作用之外,还是封建统治者宣传教育的重要工具,如官署中画古名臣像, 为官吏们树立楷模,画时贤像以进行褒奖,学校中画孔子及其门徒像,在于教育士子。由于时代的久远,地面建筑毁坏,这些壁画已不复存在。近年考古工作者在秦代咸阳宫遗址清理中,曾发现有残存的壁画车马图等,可印证文献的记载。

汉代能保存至今的主要是墓室壁画,发现的地区有:河南洛阳和密县、河北望都和安平、山东梁山、山西平陆、辽宁辽阳和金县、甘肃酒泉、内蒙和林格尔及托克托等地。墓室壁画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1)引导死者灵魂升天,与帛画内容一脉相承,如洛阳西汉卜千秋夫妇墓的《升仙图》,配合墓主人形象有日、月、流云、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及其它神话形象。(2)车马出行,以炫耀死者生前身世显赫,如辽阳北园汉墓的《车马出行图》,极其奔腾有势;和林格尔汉墓中,描绘主人生前身世经历,出行

场面宏大壮观。(3)衙寺属吏,如望都汉墓画有门下小吏、门下功曹、门下贼曹、辟车五百等形象,恭谨顺从的神态,十分生动。(4)饮宴百戏,以表现死者生前的享乐,死后的荣华,如密县打虎亭汉墓的《舞乐百戏图》,描绘主人饮宴宾客,除帐幔、旗帜和饮食器具陈设豪华外,在筵席前还有各种表演, 如舞蹈、吹角、耍棍、跳丸、舞盘等,生动活泼,色彩浓艳,气氛热烈。此外,在表现死者生前享乐的同时,壁画还描绘了生产劳动等社会生活内容, 如耕地、舂碓、庖厨、谷仓、马厩,以及城市、衙署、庄园等,在研究汉代社会历史方面,这是最真实生动的部分。墓室壁画技巧,在形象刻画上虽不及帛画精镂细刻,但由于幅面大,粗犷稚拙中,有着壮阔的气势,线条粗率似不经意,而有着朴实的天真。一般都是以线描作基础,然后平涂敷彩,有的也纯用色彩渲染,类似后世的“没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