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范无私义薄云天

在儒家义利思想中,家庭和谐与为人民谋幸福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人能够为此救危急,赴险厄,当属大义壮实。廉范就是这样的人。

廉范,东汉时期京兆杜陵人,是战国时期赵国将军廉颇的后人。他凡事以大义为重,无愧于先祖。

廉范15岁时,其父在巴蜀地区遭遇战乱。廉范惊闻噩耗,痛不欲生,他小小年纪就告别母亲,只身前往巴蜀去接父亲的灵柩。

蜀郡太守张穆,是廉范的祖父廉丹的老部下,听说了这件事,就送给廉范许多财物。廉范没有接受父亲故友的赞助,决定背着灵柩徒步回乡。张穆就让自己的门客护送。

在途中,廉范所乘的船碰到礁石沉没,廉范抱着灵柩一起沉到水中。一船的人被廉范的孝心感动,忙用竹竿把他搭救上来治疗救护,才幸免于死。

张穆听说以后,又派人骑着快马,带着先前送给廉范的财物去追赶,但廉范还是坚决推辞。张穆颇为感慨。

廉范背着父亲的灵柩回到故乡,安葬了父亲,又守孝3年。然后,前往京城拜师博士薛汉,进行学习。在薛汉门下,廉范学业日益精进,掌握了很多知识。当时的京兆、陇西两郡都请他做官,他热衷学业,就没有接受。

汉明帝初期,陇西太守邓融准备了一份厚礼,征聘廉范为功曹,但邓融忽遭上级审查。廉范知道邓融不好解脱,就暗自盘算,打算以自己的能力救他,于是托病要求离开了邓融。邓融不明缘由心中不免怨恨。

廉范离开邓融后到了洛阳,更名改姓,请求担任廷尉的狱卒。不久,邓融果然被押解到洛阳关在监狱,廉范于是得以在他身边侍奉,尽心尽力,非常勤劳。

邓融奇怪这个狱卒长得像廉范,于是试探着问道:“你长的和我从前的一个部下很像。”

廉范为了掩饰,就故意提高声音斥责道:“我看你是因为困窘看花眼了!”从此不再跟他说话。

廉范在邓融因病被押解出去养病时,就一直跟随着探视,找机会近前伺候。后来直至邓融病死,他都没有说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并亲自赶车送邓融的灵柩到他的家乡南阳,安葬完毕才离开。

廉范后来被征聘到公府,恰逢京城博士薛汉因为楚王的案子被判死罪,他的故人、门生都不敢探视。这时,廉范义无反顾,前去给自己的老师薛汉收殓尸体,妥为安葬。

这件事被公府官吏告诉了汉显宗皇帝,汉显宗大怒,召廉范入宫,质问并斥责他说:“薛汉和楚王一同密谋,惑乱天下,你是朝廷的官员,不和朝廷保持一致,反而替罪犯收殓,为什么?”

廉范叩头说:“我愚蠢粗鲁,认为薛汉等人都已认罪被处死,但实在忍不住师生的情谊,罪该万死,请皇上罚我吧!”

汉显宗怒气稍息,又问廉范说:“你是廉颇的后代吗?和右将军廉褒、大司马廉丹有没有亲缘关系?”

廉范回答说:“廉褒,是我的曾祖父;廉丹,是我的祖父。”

皇帝说:“难怪你有胆子敢这么做!”并赏赐他。

不久,廉范被推荐为秀才,几个月后,升任为云中太守。恰逢匈奴大举进兵入关,烽火连天。按照旧例,敌人超过5000人,就应该写信给邻郡求救。部下打算写信求救,廉范不采纳,亲自率领士卒抵挡。

当时匈奴的兵力很多,廉范的军队首战不利。于是,廉范调整策略,决定智取。

这天傍晚,廉范让每个士兵们各自绑两个火把,举在头上。一时间,军营中无数亮光闪烁,就像繁星。匈奴人远远看到火光很多,以为汉军援兵来了,大为震惊,准备逃跑。

廉范犒劳士兵,抓住战机,在早晨冲杀。匈奴兵自相践踏,损失惨重。从此,匈奴不敢再侵犯云中地区。

廉范后来历任武威、武都两郡的太守。他根据当地风俗,教化训导百姓,很有政绩。汉章帝初期,廉范改任蜀郡太守。蜀郡的人喜欢争论,好互相评论好坏。廉范不接受别人在他耳边说坏话,还常常用纯朴厚实的道德观念训导他们。

在当时,蜀郡很多地方的房屋之间很窄,从前的条令禁止百姓晚上活动,防止火灾,但是百姓偷偷地活动,火灾每天都会发生。于是,廉范废除原来的法令,但严格要求百姓储存足够的水,以备火灾之用。百姓自由出入,感到比以前方便了很多。

廉范体察民情,治郡有方,老百姓就用《五绔歌》来歌颂他的功绩。歌中唱道:“廉叔度,来何墓?不禁火,民安作。昔无襦,今五袴。”后一句的意思是,以前连短衣服都没有,现在连裤子都有5条了。可见人民富足。后来人们用《五绔歌》作为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词。

汉肃宗驾崩时,廉范到敬陵奔丧。当时庐江郡的官员严麟奉命吊丧,和廉范在路上相遇。严麟乘坐马车,路上泥水太深,马被陷死,严麟不能赶路。廉范马上命令跟随他的人下马,把马让给严麟,但没告诉严麟自己的姓名就走了。

严麟奔丧回来,想把马奉还,但不知道马是谁的,就沿路寻访。有人对严麟说:“蜀郡太守廉范,喜欢帮助危难贫穷的人。皇帝驾崩,能够不辞劳苦去奔丧的,估计只有他了。”

严麟平时也听说过廉范的名声,听人这样一说,也确定就是廉范帮助了自己。于是牵着马登门拜访,归还马匹并深表感谢。

廉范一生都在边境做官,广泛开垦田地,囤积粮食财物,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他临终前留下遗嘱,把绝大部分家产送给了宗族和朋友。

廉范秉义而行,不计私利,确为君子之道。不仅在两汉时期树立了权衡义利的样板,博得了很响的义名,后世的人们提起廉范,也都佩服他的仁义精神。

[旁注]

巴蜀 先秦时期开始就有的地区名和地方政权名,位于现在的重庆和四川省境内。东部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巴国,西部是以成都为中心的蜀国。巴蜀文化是与中原有别的另一民族文化。特别是其精致的青铜器,形制、纹饰均具地方特色,但也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功曹 古代官名。西汉时期始置,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东汉时期各州也有功曹,而名称略有变更。属司隶校尉者称“功曹从事”,下设门功曹书佐等协助处理选用人员等事。其他的功曹从事改称“治中从事”,属员仍称“功曹书佐”。历代沿置。汉代廉范曾在汉明帝是被征为功曹。

云中 古代郡名。原为战国赵地,秦代置郡,治所在云中县,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以东,大青山以南,卓资县以西,黄河南岸及长城以北。西汉时期辖境缩小,东汉末期废。云中郡西部筑有九原城,是边境屯兵的重镇。有时泛指边关。

驾崩 古代称帝王或皇太后、太皇太后的死为驾崩。因当时皇帝被称之为万人之上,他有权力驾驭和支配臣民来维护江山和平稳定,因而成为一种权力,也是属于一种精神支柱,当他去世后已经不能行使权力,精神支柱也没有了,就形容江山少了支柱会崩塌的意思。

[阅读链接]

廉范素以大义为重,做人做事以义为本,在人际交往上,也是历来喜欢秉持大义,胸怀天下百姓的人。那些为人正派,不计私利的慷慨大度之士,廉范都能与他们成为很要好的朋友。

当时有个洛阳人叫庆鸿,他为人慷慨,很有气节,官至琅琊、会稽两郡太守,所任职的地方都有突出政绩。廉范和庆鸿有很深的交谊,两人都甘愿为对方肝脑涂地,在所不惜,堪称刎颈之交。当时人称赞他们说:“从前有管仲、鲍叔牙,现在有庆鸿、廉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