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明大义——重义轻利

春秋战国时期先贤们倡导的重义思想,至秦汉之际,随着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施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行仁义”即义德教化被确立为正统。从此,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成为了历代义利观中的主导思想。

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不以小利而破坏“大义”的人物,如吕不韦、巴寡妇清、司马迁、董萱等。他们注重以“义”养德、陶冶情操,秉“义”为官、做人、从事商业活动,成为当时重义思想的精神坐标,也对后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吕不韦巨富不忘大义

秦王朝结束了自春秋起500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共融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这一伟大的历史性功绩,是和吕不韦的大义之举分不开的。

吕不韦是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后来成为秦国丞相。他身为巨贾,却能做到以“义”为本,为秦的统一事业作出了贡献,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一时期人们对义与利的态度。

吕不韦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但在父辈以前都是做的小本生意等到自己当了掌柜,他不顾众人反对,决心涉足于盐铁等暴利行业。吕不韦精于商道,第一次出马便大显身手,在齐国都城临淄换币时与皇族亲属田单相识。田单当时任齐都临淄的市掾,就是管理市场的小官。

吕不韦爱结交,重大义,田单对他大为欣赏,一番畅谈之后,两人结为至交。吕不韦视对方为师,田单则将一部分家族事业交给吕不韦操持。

后来,齐、燕两国开战,齐国遭遇灭国之难,幸有田单在死撑。死撑的关键是物质的援助,而此时的吕不韦倾其所有,在海上为齐国开辟了一道生命线。

过了数年,齐国复国,吕不韦受到田单庇护,事业更是顺风顺水,一时间,已是中原大地上数一数二的巨商了。这时的吕不韦,开始树立了“欲以并天下”的志向,并以此驾驭着自己的事业。

在当时,秦国是个强国,秦昭王在位,太子是安国君。安国君有20多个儿子,都可能成为第三代继承人。在安国君的20多个儿子中,有一个儿子叫子楚,他作为秦国的质子去赵国。秦、赵两国常打仗,子楚的地位、处境都不好。

吕不韦到赵国都城邯郸做生意时,见到了子楚,很同情他的遭遇,同时也想到可以在子楚身上投资,他日可得大利。于是,吕不韦和子楚说:“我决定拿出一笔钱来,帮助您成为继承人,将来成为秦国的君主。”

子楚高兴地说:“你的计策真成功了,我将与你分享秦国。”

吕不韦知道,安国君最喜欢华阳夫人,就教子楚一步步取得华阳夫人的欢心。华阳夫人自己没有生儿子,也需要将来有一个听话的儿子辈,于是华阳夫人在安国君面前极力说“子楚贤”,安国君就立了子楚为继承人。

秦昭王去世,安国君为王,但一年就去世了。太子子楚立,就是庄襄王。

庄襄王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3年后,庄襄王去世,接着是其子秦王政即位,这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吕不韦的地位继续很高,已经是亦商亦政了。

吕不韦曾经说过:“谋国之利,万世不竭。”果然如其所愿。这可以说是古代历史上最大的一笔生意。但不可否认的是,吕不韦从大局着眼,帮助子楚登上王位,稳定了秦王室,无疑也对后来的天下统一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吕不韦曾经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意思是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他认为,天下既然天下人的天下,作为天下人,就不能以一己之私,肆意妄为,而应该以天下为大义。

早在昭襄王刚去世,秦国大旱,民不聊生。六国巨商联手大乱秦市,囤积居奇,投机倒把,不谙商战的秦国官市被连连挫败。形势万分危急,吕不韦大义当先,为秦国大战六国巨商,不仅不取秦国国府一分一毫,还举自家财货垫进了这个无底洞。

吕不韦以一家之力对抗六国巨商,压力巨大。山穷水尽时候,巴国巨商富户巴寡妇清施以援手,后来物价平抑,吕不韦才渡过了难关。

说到吕不韦的义事,不得不提鱼鹰游侠护商马队。这个护商马队最初只有一个人名叫荆云,这名壮士为了回报吕不韦的恩情,发展了100多名壮士入伙。本来,吕不韦为了完成子楚回国的秘密计划,已经将这群壮士遣散,但在迎接子楚回国最危难的时刻,他们出现了。

这些商旅护卫为了吕不韦和子楚安然脱赵,以百人之数敌几千赵国精锐,最后全部战死,致使以养士骄人的赵国政治家平原君至为惊叹。更令人赞叹的是,这些人虽被吕不韦遣散,却不惜争相毁容,生死追随,最后牺牲殆尽。

吕不韦得知荆云等人去世后,好不心痛,在壮士坟前惨然作歌:

烈士死难兮,我心沦丧,

长歌当哭兮,大义何殇!

说罢一头撞向墓碑。此后,长达半年,他变得苍老不已,二且心智恍惚,心中没有一丝生气。吕不韦在身心俱疲之际,高呼“大义何殇”,其心底的亮色仍是大义为重。

吕不韦生平交往的各色士子不计其数,而终其一生,鲜有疏离反目者。他虽然出身商旅,却坚信“义为百事之本,大义所至,金石为开”。

吕不韦的门客义士有360多名,他后来因嫪毐事件失势,门客们离别之时,感慨唏嘘不能自已,参与《吕氏春秋》主纂的30多个门客更是大放悲声,每个门客都对吕不韦肃然一躬辞行,举步回头间都是赳赳一句:“吕公若有不测,我闻讯必至!”

因为待人待客爱挥洒金钱,爱结交豪杰,更能放眼天下,着眼于国家大义,吕不韦怎能不得人心?怎能做不成天下第一的大买卖?怎能不成就其三朝元老的大功业?

显而易见,吕不韦眼中的义与利的关系,不是“熊掌与鱼”的关系,而是“熊与熊掌”的关系,即没有熊,就没有熊掌,也就是说,只有大义壮实,熊掌才能肥厚。他在经商和从政生涯中,无事不以大义为本,因而才能获利。吕不韦的一生虽然曾受病垢,但他的大义之举仍为世人所称道!

[旁注]

田单 战国时期田齐宗室远房的亲属,任齐都临淄的市掾,即管理市场的小官。齐国危亡之际,田单坚守即墨,以火牛阵击破燕军,收复70余城,因功被任为相国,并得到安平君的封号。后来到赵国作将相。

质子 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秦始皇的父亲,战国燕太子丹都曾经做过质子。秦始皇嬴政父亲子楚是秦国的王孙,从小就被派往和秦国敌对的赵国,当了一名“质子”。

嫪毐(?~公元前238年),战国末年秦国人。嫪毐封侯之后,成为咸阳豪门。后与权臣作乐,酒后失言,说出自己乃始皇帝假父,东窗事发后盗取太后和皇帝的御玺,调动士卒攻击秦始皇帝所居蕲年宫。始皇命相国昌平君和昌文君发动咸阳士卒攻嫪毐,战于咸阳。嫪毐大败。

《吕氏春秋》也称《吕览》。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们共同编撰的杂家代表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天下国前夕。此著作10余万字。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儒、道思想为主。融合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阅读链接]

战国末期,“河南”和“洛阳”的范围包括以王城、成周城为两个基本点的黄河、洛河、伊河三川之地。东周灭亡后,秦国在成周城设洛阳县治,在王城设河南县治。这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均为吕不韦的封地。

吕不韦在封地大建宫室,以东周成周城为基础进行修复并向南扩展,从而形成了该城东西六里,南北九里的规模。而这一修复、扩展应该就是在秦置三川郡、郡治洛阳,以及吕不韦就封洛阳时进行的。秦代洛阳城奠定了汉魏晋时期洛阳城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