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谖大义之举显义德

春秋战国时期,权贵多养门客,以壮大自己的实力,而门客受人之惠,大多心存感恩之义,希望回报。冯谖就是一个有大义之举,彰显义德的义气汉子。

冯谖,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的一个门客。他为孟尝君做了许多工作,既给孟尝君赢得了“义”名,自己也成了一个人人称颂的著名义士。

冯谖在穷困潦倒,无以维持生计时,曾经托人请求孟尝君,表示愿意在他的门下寄居为食客。孟尝君问他有什么爱好,他回答说没有什么爱好,又问他有什么才能,回答说也没有什么才能。孟尝君听后笑了笑,但还是接受了他。

旁边的人因看到冯谖这样,就供给他粗劣的饭菜。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3等:上客吃饭有鱼,外出乘车;中客吃饭有鱼,外出无车;下客饭菜粗劣,外出自便。

冯谖为了试探孟尝君的胸怀和眼光,曾经三番五次地向孟尝君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冯谖做门客不久,有一天,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宝剑啊,我们还是回家去吧,吃饭的时候没有鱼啊!”显然是要求改善待遇。

左右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鱼吃吧!”

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宝剑啊,我们还是回家去吧,出门的时候没有车啊!”

左右的人都取笑他,又把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车坐吧!”

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的说:“孟尝君待我如客。”

此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宝剑啊,我们还是回家去吧,没有地方可以安家!”

此时,左右都开始厌恶冯谖,认为他贪得无厌。孟尝君听说此事后,原来是冯谖有个老母亲。于是,就给冯谖的母亲以食用。这一次,冯谖深受感动,他从此不再考验孟尝君,决定一心一意地为孟尝君效力。

孟尝君是齐国的相国,在薛地被封万户食邑。由于他门下养有3000多食客,封邑的收入不够供应食客,因此曾经放债给封地百姓,一则以此济民,二则自己也增加些进项。但放债一年多了,还没收回息钱,眼下资金周转不开,就打算派人到薛地收回一些,以补不足。

孟尝君准备在门客中挑选一位能为他收账的人。有人推荐了冯谖,孟尝君把他请来,冯谖爽快地答应了。冯谖整理行装,备好车辆,装置着借据,准备去薛邑收账。

在辞别时问孟尝君道:“钱收齐了之后,我需要买什么回来呢?”

孟尝君随口说:“你看我缺什么就带什么吧!”

冯谖心里早有了打算。他驱车到了薛地,召集那些向孟尝君贷款的人,收回了10万利息钱。然后,他用这些钱买了许多好酒,还有肥大的牛,再告诉那些贷款的人说:“能偿还利息的都来,不能偿还利息的也来,都拿着借据来核对。”

大家聚会时,冯谖命人宰了牛,摆上好酒,请大家大吃大喝。

正喝得酒酣耳热的时候,冯谖拿出借据到大家前面核对,凡是能够偿还利息的,给他们还债的期限;没能力付利息的,要回借据,把它烧掉。

接着,冯谖向大家宣布:“孟尝君贷款的原因,是为了给没有钱的人经营事业;向大家要利息的原因,是因为不够奉养宾客了。现在,有钱的人订了偿还的期限,借给穷人的钱孟尝君说赐给你们了,所以也就把借据烧掉了。有孟尝君这样的一位主人,大家尽量喝得痛快吧!”

在座的人一听,都站了起来,一拜再拜,高呼万岁。

冯谖的做法,在当地百姓中埋下了感恩孟尝君的种子,为他换得民心,赢得了义名,可谓功德无量的义举。

冯谖办完事后,立即赶了回去。

孟尝君听说冯谖烧掉借据,就责备说:“听说您收了债以后,就买了很多的牛和酒,还烧掉了许多借据,这是怎么回事?”

冯谖答道:“是有这么一回事。不多备酒肉,就不能把大家聚在一起,也就没法了解哪些人是有钱的,哪些人是贫穷的。有钱的人,订了还债的期限;贫穷的人,虽然等着他跟他讨债10年也要不到,利息越来越多,再逼他们的话,就会逃走。如果他们困难到无法还债,对上则说您好利不爱百姓,对下则有百姓赖债的坏名声。”

孟尝君听了,沉默不语。

冯谖接着说:“烧掉无用的借据,主动放弃不可得的空账,是为了让当地百姓亲近您,从而彰扬您美好的声誉,这就是我为您买的义呀!”

孟尝君听后,虽然心里不快,嘴上还是说:“谢谢您为我买义,先生去休息吧!”

又过了一年,孟尝君因受谗言而被齐闵王罢相,贬回封地。在离地百里的时候,只见当地百姓都上前相迎。

孟尝君不禁感叹:“先生替我买的义,真是重于利百倍啊!以此可见义的价值之大。”

齐闵王罢掉了孟尝君的相位,一般食客眼看孟尝君被免职失去了依靠,也都远走高飞去了。只有冯谖坚持留在了孟尝君身边。

冯谖出于孟尝君政治地位的考虑,对孟尝君进言说:“要是您借给我一辆车,让我赶到秦国的话,一定会让您的名望再显现于齐国,奉邑更加广大。您觉得行吗?”

孟尝君二话没说,立刻装束车辆,准备好送给秦王的礼物,速派冯谖到秦国去。

冯谖直奔秦国,见了秦王,对他说:“天下的辩论之士驾车奔向您而来,没有不想使秦国强盛而使齐国衰弱的。然而,那些驾车奔向东方齐国去的,也都想让齐国强大而使秦国衰弱。秦、齐两国势不两立,能称雄的就可以得到天下!”

秦王一听,急切地长跪请教,说:“您有何妙计才使秦国得到天下呢?”

冯谖说:“大王您想必知道齐王已经废除了孟尝君相位这事吧?”

秦王说:“我听说过。”

冯谖说:“让齐国威望显著天下的,其实就是孟尝君这个人,他的能力非常大。现在齐王妄信谣言,把他给废除了,他内心非常怨怼,一定会背叛齐王的。如果他背叛齐王到秦国来,那么,就一定会把齐国的内情和盘托出,如此,您就可取得齐国!”

秦王说:“这样当然最好,那我该怎么办呢?”

冯谖说:“您现在赶紧派遣使者,备份厚礼,秘密地把孟尝君迎接过来,不要错过这难逢的机会!倘若齐王悔悟的话,那么谁得天下就很难说了。”

秦王听完,很是兴奋,就派10部车辆,准备黄金2400两,派遣使者去迎接孟尝君。

冯谖说服了秦王,马上告辞,又一路赶回齐国,对齐闵王说:“天下的辩论之士驾车奔向您而来,无非想让齐国强盛而使秦国衰弱。但是,那些驾车奔向秦国去的,也都想让秦国强盛而使齐国衰弱呀!秦、齐两国势不两立,要让秦国强盛的话,那齐国就危弱了。臣下已经听说,秦王秘密派遣10部车辆,准备黄金2400两,去迎接孟尝君。”

“孟尝君不到秦国则已,要是到了秦国,天下的人心就可能归向秦国了。一旦这样,齐国就危急了。大王何不趁秦国使者还没赶到以前,恢复孟尝君的职位,增加他的封邑,向他表示歉意。这样,孟尝君一定会很高兴地接受。秦国虽是强国,但怎能聘请别国的宰相呢?只要破坏了秦国的阴谋,就可破坏他强盛称霸的策略。”

齐闵王听后,大声说:“你说得好!”于是派人到边境窥探秦国的使者。

秦国使者的车队刚驰入齐国边境,齐闵王的人发现后连忙赶回报告。这下子验证了冯谖的话是不错的。

齐闵王立即派人召回了孟尝君,恢复他宰相职位,除了保持旧有的封邑外,又增加了千户人家给他。秦国使者听到孟尝君已被齐闵王召回,而且恢复了齐国宰相职位的消息,只好放弃了接人的计划。

自从齐闵王罢免了孟尝君的相位,门下食客多离他而去。孟尝君恢复相位后,冯谖策马前去迎接,其他门客都未到。

孟尝君感慨地对冯谖说:“我一生好客,对待客人从来不敢有所闪失,而他们见我罢官,却都离我而去了。今仰赖先生得以恢复相位,门客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呢?我如果再见到他们,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冯谖听了忙下马向孟尝君叩头。孟尝君急忙下马制止,问他是否是替他的门客谢罪。冯谖说:“不是的,我是因为您的失言。”

孟尝君有些疑惑,问道:“此话怎讲?”

冯谖说:“任何事物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富贵多士,贫贱寡友,就是一种规律。您失去相位,宾客自然都离去了,您不应该因此埋怨他们,希望您能够待客如故。”

孟尝君非常感激冯谖的提醒,于是再次拜谢并接受了冯谖的建议。孟尝君这次为相时间很长,在冯谖的辅佐下,再无意外之祸。

冯谖堪称一位高瞻远瞩、颇具深远眼光的战略家。他抱着对孟尝君高度负责的态度,出谋划策,为孟尝君赢得了“义”名,又使孟尝君避免一场政治波折。而他的义士之心,大义之举,更赢得了最大的“利”,被后人永远传颂。

[旁注]

战国四公子 战国末期,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因此养“士”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因其4人都是王公贵族,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食邑 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盛行于周代。分封以宗法制度为依据,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食邑随爵位黜升而损益,也得世袭。食邑原为世袭,至战国时期因食邑主相互兼并,世袭制度废弛。

齐闵王(约公元前323年~公元前284年),也称“齐湣王”或“齐愍王”,本名田地,齐宣王之子,田齐政权第六任国君。在位期间屡建武功,破秦、燕诸国,制楚,灭宋,与秦昭王并称为“东、西二帝”。

[阅读链接]

孟尝君,即田文,战国时期齐国贵族,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其父田婴是齐威王最小最宠爱的儿子,因此田文受封,因封地在薛,即现在的山东省滕县东南,故又称“薛公”,号孟尝君。

孟尝君门下有食客数千,冯谖就是其中之一。孟尝君跟门客交谈,屏风后常常安排侍从史官,记录谈话内容,探问这些人亲戚的下落。等这些人走了,孟尝君就使人前去照顾探访,厚赠他们的亲戚。孟尝君曾经了解到冯谖有个老母亲,生活艰苦,就给予用度,使冯谖感念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