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纪传体史书——后汉书

那是在东晋末年,南北朝初期,豪强四起,连年混战,社会动荡。出生于官宦士族之家的范泰和很多人一样,需要依附一个能够保全身家性命的权势人物。

范泰通过审时度势,毅然选择了在当时已经初露锋芒的建武将军刘裕,并受到刘裕的赏识与重用。刘裕登基称帝后,拜范泰为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他在闲暇之余,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他著有《古今善言》24篇,很有影响力。

范泰有个儿子叫范晔,他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聪明好学,再加上天资聪慧,尚未成年,便以博览经史、善写文章而负有盛名。

范晔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节,这种性格促使他很少与人交往和接待宾客,他把时间更多地用在阅读史籍上了。

范晔17岁时,被朝廷任用为掌管文书的史官。到23岁时,范晔应召到刘裕之子彭城王刘义恭的府下任参军之职,后又转为右军参军。在此后的10余年里,他先后担任过很多职务。

有一年,扬州刺史彭城王刘义恭的弟弟刘义康的母亲王太妃去世,刘义康把属僚们召集到府内帮助料理丧事,范晔也参加了。对于刘义康母亲的死,范晔自然悲伤不起来。在临葬前的一天夜晚,轮到范晔弟弟范广渊值班时,范晔兄弟俩邀了一位朋友躲在屋里喝起酒来。醉意朦胧之际,范晔忘记了场合,竟推开窗子,听挽歌助酒。

这件事被传出后,刘义康非常恼怒,就到宋文帝那里进范晔的谗言,宋文帝就把范晔打发到宣城当太守去了。这次贬官对范晔是一次很大刺激,仕途上的坎坷勾起了他幼年生活的某些隐痛。

范晔虽然生在名门士族,但他本人却是个妾生的庶子。晋代嫡庶之别是官僚之家不可逾越的等级,因而也决定了范晔的社会地位。

范晔的母亲把他生在厕所里,并且碰伤了他的前额,因而落下个小名叫“砖”。嫡母所生的哥哥范晏嫉妒他的才学,认为他是败坏家族的祸根。父亲范泰也不喜欢范晔,早早地将他过继给了从伯范弘之。屈伸荣辱与宦海浮沉,使得范晔心情十分苦闷。

为了排解这种痛苦,范晔开始从事东汉历史的编纂工作。他埋头研究历史,打开了他的眼界,原来现实中的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他在查阅了大量的历史后,便逐渐整理出了一些头绪,并找到了一些答案,认识到了自身命运的普遍性。

范晔由于对自身遭遇的愤慨,以及他愤世嫉俗的性格,激发了他用历史反映现实的雄心。他凭着深厚的史学功底,凭着他去伪存真的历史观和个人对历史的理解,终于写出了历史名作《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书中分10纪、80列传和8志,记载了从新帝王莽起至汉献帝时的195年历史,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从《后汉书》史料价值以及被列为“前四史”的情况,可以看出《后汉书》在我国历史学上的崇高地位。

《后汉书》除体例上的创新外,最显著的是观点鲜明,褒贬一语见地。此书中的类传前多有序,每个人物传记展开前多有提要,用语简洁、准确,这可以使读者先对所写人物有一总体印象,起到未见其人、先会其神的作用。

《后汉书》还长于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或假借他人评说,或援引时人谚语歌谣等以记传人物。《后汉书》虽然只有本纪、列传和志,而没有表,但范晔文笔较好,善于剪裁,叙事连贯而不重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无表的缺陷。

《后汉书》所以成为不朽的史学名著,也因为它在编撰上取得了很大成功。纪传体是一种综合体裁,在这种体裁中如何统筹全局,详略得当地再现史实,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因此,范晔对全书作了细致地整体规划,对史实进行了认真剪裁。书中所述史实规避得法,彼此间既有照应,又不重复繁冗,表现出了高超的史学编撰技巧。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80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3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9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

在《后汉书》中,范晔非常善于刻画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物。如《张衡传》就是《后汉书》中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文章详尽而生动地记述了我国古代科学家、文学家张衡的一生,突出表现了他在科学和文学方面的杰出成就以及政治上的建树。叙事波澜起伏,从多方面展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张衡作为科学家刻苦钻研,终于取得辉煌成就的曲折历程。

与作者对上述记传人物的态度相反,范晔对外戚、宦官的横暴专权、祸国殃民则大加挞伐。在东汉中期,汉和帝、汉安帝以后,皇帝都是幼年即位,不能执掌朝纲,于是开始了外戚与宦官争夺王朝统治权的混乱局面,《后汉书》对此都进行了无情揭露和批判。

《后汉书》的史学价值是多方面的,展现了范晔的多才多艺。比如,《后汉书》记载的科学发现:

十月癸亥,一客星出于南门,其大如斗笠,鲜艳缤纷,后渐衰萎,于次年六月没。

这段文字记录了发生于2000年前超新星爆发的事件,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超新星爆发纪录。

《后汉书》再现了东汉的历史,保存了东汉一代的诸多史料。东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朝代兴衰历变,历史大事件等在书中都有所反映。

《后汉书》除了因袭《史记》、《汉书》的列传外,还新增了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和列女七种列传。这些列传既是新创,又反映了东汉的实际情况。另外,因为记载东汉史实的其他史书多数已不存在,所以,《后汉书》的史料价值就更为弥足珍贵。

[旁注]

士族 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社会阶层,对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发展影响巨大。两晋吏部选举秀才、太守、孝廉,都对应着高级士族与中、低级士族三个阶层。

刘裕(363年~422年),字德舆,小名寄奴。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北朝时期刘宋开国之君,史称宋武帝。执政期间,抑制豪强兼并,整顿吏治,重用寒门,轻徭薄赋,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发扬具有重大贡献,被誉为“南朝第一帝”。

参军 即参军事,是参谋军务之称。东汉末开始设置,晋以后军府和朝廷开始设置为官员,并沿袭至隋唐,兼为郡官。唐参军一般为七品或八品,也有低至从九品下的。在明清时称经略为参军。在历史上,参军各个时期的地位和功能都有所不同。

刺史 我国古代官职名,本为御史的一种,始于汉代,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秦朝时设有御史负责监察,称监察御史。

范泰(355年~428年)字伯伦,南朝宋大臣、学者。初为太学博士,历官谢安及会稽王道子参军。他博览群书,好为文章,爱奖后生,孜孜无倦。著有文集20卷,又撰《古今善言》24篇,还有《宋书本传》并行于世。另有诗篇《鸾鸟》、《九月九日》、《经汉高庙》、《咏雪》等。

列传 我国纪传体史书体裁之一,是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列传是指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是记载历史上重要人物的一种题材。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

宗室 我国古代对君主父系男性血亲的称呼。历代皇族称宗室,通常以与皇帝的父系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历代就此规定不一。历代均专设官衙来主管宗室事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阅读链接]

据载范晔的琵琶弹得很好,并能创作新曲。宋文帝很想听听,屡次加以暗示,范晔假装糊涂,始终不肯为皇帝弹奏。

在一次宴会上,宋文帝直接向范晔说:“我想唱一首歌,你可以伴奏吗?”话说到这份上,范晔只得奉旨弹奏。待宋文帝一唱完,范晔立即停止了演奏,竟不肯多弹一曲。担任朝廷要职的许多官吏都嫉妒范晔的才能,不愿意范晔得到皇帝的宠信,使得范晔的仕途一直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