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事史书——明史纪事本末

那是在清顺治时期,有一个聪颖过人的少年叫谷应泰,他从小就博闻强记,而且勤学好学,在县学念书,时学业上进步很快。

谷应泰20岁时取得了举人出身。在7年后的1647年,他参加了由顺治皇帝主持的殿试,取得了进士登第。在此之后,他先后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后任提督浙东浙西地方的学政佥事。他在浙江提学上任时,考选公正。

两浙提学的衙门设在杭州。唐宋以来,随着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杭州日益繁华,西湖成为名不虚传的旅游胜地,也是骚人墨客出没的场所。

谷应泰有意效法白居易、苏轼,纵情山水。他在湖山的顶上建有一所类似书院式的文化别墅,收藏大量图书,在别墅的门上,亲自题匾:“谷霖苍著书处”。

谷应泰担任浙江提学时期,选拔了不少有才华的人,输送朝廷,官居要职,因此获得了来自朝廷的支持。

同时,谷应泰在杭州潜心学术研究,又获得浙江一带文人学士的舆论赞赏。因此,他留下来的文化别墅,被视为重要名宦古迹。《明史纪事本末》是谷应泰在浙江从事学政之余,仿照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撰写的。

《明史纪事本末》凡80卷,每卷为1目。纪事始于元至正年间的1352朱元璋起兵,迄于明崇祯时期的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为止。

在《明史纪事本末》中,谷应泰记述了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始末。该书选录了80个历史事件或专题,按时间顺序编排,记述始末,首尾一贯,简明扼要。卷末附有作者的史论。

《明史纪事本末》虽然没有全面纪录明代的重要历史事件,甚至对明代各项政治经济制度,郑和下西洋扩大我国和南洋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等,都付诸阙如。但由于该书出于清代官修《明史》以前80余年,根据作者的社会关系、地位、财力和才能所能得到的条件,他广泛采集私家野史,综合多种明代资料,所记明成祖设立“三卫”,进军漠北,及沿海倭患,议复河套等事,都远较《明史》为详。

尤其是关于农民起义的专题,竟有15篇之多,约占全书五分之一。对于宦官阉党的专横,也有详细的叙述。所有这些,为我们研究明代社会问题和对外关系等,提供了不少可贵的参考资料。

《明史纪事本末》的优点,是它能在明代近300年千头万绪的史事中,提纲挈领,疏而不漏地选取80个专题,记载明代重大史事,包括了政治、军事及典章制度的基本内容,涉及漕运、河工、矿监、税使等与国计民生攸关的问题。

《明史纪事本末》详于政治,略于经济和典章制度,且选录的历史事件也不够全面,但因成书较早,又综合多种明代史料编纂而成,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旁注]

顺治皇帝(1638年~1661年),即爱新觉罗·福临,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6岁继位,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满族。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在位18年,谥号为: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陵寝清孝陵,庙号清世祖。

匾 题字的横牌,挂在门或墙的上部,匾不仅是指示标志,而且是文化的标志,甚至是文化身份的标志。它广泛应用于宫殿、牌坊、寺庙、商号、民宅等建筑的显赫位置,向人们传达皇权、文化、人物、信仰、商业等信息。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

郑和下西洋 是指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7次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郑和的航行之举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也是唯一的东方人。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是明王朝强盛的直接表现。

三卫 明洪武年间的1389年,明政府设朵颜、泰宁、福余三卫于兀良哈部落,通称兀良哈三卫,或朵颜三卫,简称“三卫”。牧地在今西拉木伦河北岸、洮儿河流域及嫩江下游一带;明永乐以后南徙至今河北省东北部长城线外及辽宁省西部一带。16世纪中期后渐为蒙古部落所合并。

[阅读链接]

清顺治年间,谷应泰提督浙江学政,编《明史纪事本末》,以五百金购买《石匮书》。《石匮书》又名《石匮藏书》,为明末清初张岱撰,220卷,有本纪、志、世家、列传。张岱因当时家贫,只好将书卖与谷应泰。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多取材自此书。

康熙初年,谷应泰编修《明史纪事本末》时,张岱参与其中,得以望见崇祯一朝的大量史料,于是完成了记叙明崇祯朝和南明史事的《石匮书后集》,分本纪、世家、列传。体例如《石匮书》,共63卷,附录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