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例完备的政书——通典
那是在中唐时期,在京兆万年即今陕西西安附近的杜姓世族家庭,出生了一个男孩,他的父亲杜希望给他取名叫曾杜佑。
杜希望曾任鄯州都督、恒州刺史、西河太守等职位,颇有政绩。由于家庭的关系,杜佑自小喜读史书,18岁那年以父荫入仕做济南郡参军,后受其父之友韦元甫的赏识在韦元甫的幕府中任职。后来,杜佑入京授工部郎中,充江西青苗使,此后一直在江西、广西地方担任要职。
唐德宗即位后,杜佑被重新调回京城担任工部郎中,并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杜佑虽然由于朝廷中权臣的排挤,曾经一度外派做岭南、淮南节度使,但凭借其卓越的政绩,最终还是被重调回京并担任宰相的职位。
有一年,杜佑去淮南,正好遭逢旱灾,饥荒严重。他一面下令富户出售粮食,救济灾民;一面革除苛捐杂税,安定社会。
杜佑上奏章给皇帝,认为救济灾民的方法,最好是裁减官员,节约财政支出。为此,杜佑列举很多事实,来论证这个方法是可行的:
汉光武帝建武年间,撤除了400个县,官吏一概10人中选1人;三国时魏国太和年间,分别派出使者减少官员,正始年间合并郡县;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裁减了700名官员;隋朝文帝开皇年间废除了500个郡;本朝贞观初年裁减宫女、妃嫔、太监600人。
杜佑认为,设立官员的根本目的,是治理百姓,所以古代都按人口设置官吏,不肯虚设。自汉至唐,因为战争四起,国家财政困难,所以裁减官员,这样的确是救济灾民的最合适的办法。
在奏章中,杜佑希望皇上改革,他说:“出赋税的户数减少了,但领取俸禄的官员人数仍旧那么多,怎么能不改革呢?”
当时的淮南扬州,久经兵乱,官舍多被毁坏。驻军没有营房,很多士兵住在破庙里,储备没有仓库,很多粟帛留在支郡中。杜佑为了解决军队用房和财货贡赋储存的问题,兴建了营房和仓库。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他修整旧有的雷陂,还开凿了新渠,以资灌溉。又开滨海弃地为稻田,稻子产量很高,积米至50万斛。于是淮南兵精粮足,为四邻所畏。
杜佑生活的年代,正是唐代由盛转衰的时期,他官居宰相多年,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比较了解,对朝政弊端也有所认识,因此在国家政策上也颇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在政治上,杜佑以富国安民之术为己任,针对时弊,提出节省开支,裁减官员的主张,同时他又精于吏道,颇受朝野敬重。
在经济上,杜佑提醒执政者要重视粮食、土地与人三者的关系,轻徭薄役,实行“两税法”,反对征收人头税,只征收土地税及山泽、工商税,使人民与土地相结合减少流亡。
杜佑生平好学,手不释卷。因此在文化思想上,他能总结历代典章制度的历史演变、得失兴革而对现实的政治进行改革。
杜佑在公事之余,勤于著述。穷尽36年的心血,博览古今典籍和历代名贤论议,考溯各种典章制度的源流,于贞元年间的801年,完成了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通典》,写完后他派人献给了朝廷。这部书开创了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
《通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全书200卷,附考证1卷,内分9门,子目1500余条,约190万字。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从远古时代的黄帝起,到唐玄宗天宝末年止,分为9类,以食货居首,次以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每类又各分子目。
对于历代典章制度,《通典》都详细地叙述了它们的源流,有时不但列入前人有关的议论,而且用说、议、评、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通典》的体例仿效纪传体正史中的志书,将断代体改为通史体,是一部专门记载历代政治、经济等制度沿革变迁的典志体史书。
《通典》记述了传说中的黄帝,下讫唐天宝末年的制度沿革。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史书,为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它确立了典制体政书的体例,对后代政书的编撰影响极大。
[旁注]
唐德宗(742年~805年),李适。唐肃宗的长孙、唐代宗的长子。唐代第九位皇帝,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在位前期,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颇有一番中兴气象;但在“泾原兵变”后,文官武将的相继失节与宦官集团的忠心护驾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使他放弃了以往的观念。
淮南 安徽省省辖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安徽省中北部,淮河之滨,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唐置淮南道,市境属淮南道寿州所辖,凤台县属河南道颍州下蔡县。五代十国时期淮南道称谓不变,寿州、下蔡先后为吴、南唐所有。
两税法 是唐德宗时期所创之税法。由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征税,是为两税法。两税法把中唐极端紊乱的税制统一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的负担。两税法实施以后,再没有一个由国家规定的土地兼并限额,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唐玄宗(685年~762年),李隆基,亦称唐明皇。在位期间,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王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为大唐中衰埋下伏笔。
[阅读链接]
杜佑为人平易近人谦逊和顺,与事物不相违背,人们都很尊敬爱戴他。皇帝对他更多赞赏有加。杜佑年事高时,想辞官回家养老,可是皇帝不批准,命令他只需三五天到中书省去一次,主持平章政事。杜佑每次进见皇帝,皇帝都很尊敬他,以礼相待,称他的官职而不叫他的名字。
后来杜佑坚决请求退休回乡,皇帝只好同意了,仍封为光禄大夫,在太子太保官职上退休。让他在每月十五日、三十日会朝,派宦官赐给厚礼。杜佑病故后,赠册追封为太傅,谥号“安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