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纪传体史书——宋书

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个人叫沈约,在他小的时候,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他家里很穷,自己买不起书,他就去向别人借,为了借书,沈约跑遍了邻近的人家。

有一天夜已经很深了,母亲看到沈约的房间里还亮着灯,里面还传出读书声,就走进沈约的小屋,轻声说:“歇会儿吧,该睡觉了。”

沈约吹灭了灯,但母亲走后,他又悄悄地把灯点着,继续地读书。过了几天,母亲见儿子的双眼布满了血丝,就感到很奇怪,便留心观察,这才知道了原因。

于是,每天晚上,母亲在给沈约的灯碗添油时,都要少倒些油。这样一来,灯点不了多长时间,灯油就耗尽了,沈约就会早些睡觉了。

沈约发觉灯碗里的油少了,明白了母亲的意思。于是,他就白天抓紧时间读书,晚上当灯油点完后,他就默默地背诵白天读过的文章。慢慢地,沈约读了很多书,有一些他喜欢的文章,他还能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

朝中的刺史蔡兴宗听说沈约很有才华,就十分看重他,任命沈约当安西外兵参军,兼任记室。蔡兴宗曾对他的几个儿子说:“沈约人才德性都堪作老师和表率,你们要好好地待他,向他学习。”

后来,蔡兴宗任荆州刺史,他又让沈约担任征西记室参军,并兼任厥西县令。沈约的才华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于是进京任尚书度支郎。

齐朝初年,沈约任征虏记室,兼任襄阳县令,侍奉齐朝的文惠太子。文惠太子住进东宫后,沈约担任步兵校尉,主管文书记载,校订四部图书。当时东宫人才济济,而沈约尤其受到赏识与青睐。

后来,沈约被朝廷召进宫里辅导文惠太子学习,兼任东宫的步兵校尉。由于沈约学识渊博,而且口才也很好,文惠太子非常喜欢听他讲授历史故事和天文地理知识,不论遇到什么疑难问题都向他请教,文惠太子对沈约也很尊敬。

文惠太子有个习惯,就是早晨爱睡懒觉,有些大臣早晨来禀报政事,往往要等到中午才能见到他,有时遇到紧急的公务也往往被耽误了。所以,大臣们对文惠太子很有意见。

沈约听说这件事以后,非常担心。有一天,他就趁辅导太子学习的时候,把这件事跟太子说了,同时,还给太子讲了许多历史上由于帝王不理朝政而给国家带来危害的事。

文惠太子听后,对沈约说:“让我早起,这也好办,我非常喜欢听先生讲故事,每次听了收获都很大,甚至忘记了疲劳。所以,我希望你早晨起来,先来见我,给我讲些东西,我就可以改掉早上睡懒觉的习惯了。”

于是,每次沈约去见太子,总是谈到太阳落山才回家。后来沈约成为了太子家令,又兼任著作郎,历任中书郎等多种职务。

沈约不仅博通群书,并写得一手好文章,他对史学还具有浓厚的兴趣。从20岁起,他用了整整20年时间,利用业余时间私自撰写了史书《晋史》,可惜这部书后来却不知去向了。

梁武帝萧衍夺取了南齐政权后,建立了梁朝,史称南梁。梁武帝把灭齐有功的膘骑司马和征虏将军沈约任命为尚书,封为建昌侯,对他十分宠信。

梁武帝在宫中宴请群臣,席间有一道菜是豫州进贡的栗子,肉厚味美。梁武帝兴致所至,就问沈约说:“关于栗子的掌故,卿知道多少呢?”

“臣全都知道。”沈约未加思索便脱口而出。

梁武帝也是个博学多才的皇帝,他看到沈约如此大言不惭,便说:“那我俩来比赛一下,看谁知道得多,怎么样?”

沈约见梁武帝兴致勃勃,不敢扫了他的兴,只得答应。于是,梁武帝吩咐内侍取来笔墨锦笺,和沈约分别写了起来。

两人都写好后,当场向参加宴会的大臣们揭示。结果,沈约所写的掌故比梁武帝少了3个。梁武帝十分得意,吩咐侍者斟酒,一连罚了沈约3大杯。

宴会散后,有个大臣和沈约一起走出宫门,悄声问道:“沈大人素称博学,怎么会忘了那几个掌故呢?”

沈约酒已半醉,笑了笑,随口答道:“皇上十分好胜,我如果不让他,还可以写出几个,那会把皇上羞死。”

沈约的话很快传到了梁武帝的耳中。梁武帝认为沈约这样说是贬低自己,犯上无礼,十分恼火。他本想把沈约下狱治罪,幸亏侍中徐勉是沈约的至交,极力加以劝阻,才使沈约免于身陷囹圄。

徐勉把梁武帝要治罪的情况告诉了沈约,沈约十分懊悔自己的失言,知道自己已失去了宠信,便多次请求离京到外地去任职,但梁武帝不批准。

沈约知道梁武帝不会放过自己,便整日处于忧虑恐惧之中。没过多少日子,他的精神终于崩溃了,经常疾病缠身,人也日益消瘦。

沈约认为自己活不多久了,就写信给好友徐勉,描述自己的景况,说自己从上次宴会至今不过几个月时间,腰身已经瘦了好几寸,而且胳臂一个月也要瘦几分。以此推算,就知道自己也许不久于人世了。

徐勉接信后就几次前来看望沈约,见沈约果真一次比一次瘦得厉害,就劝慰沈约不要过分忧虑。但是,沈约仍然生活在恐惧之中,腰身更是一天比一天瘦,这就是传说的“沈约瘦腰”。

有一次徐勉又来看望沈约时,他们谈起史学的事,沈约是津津乐道,徐勉就提议沈约写一部宋史,以便让沈约找到精神的归宿。沈约欣然答应了,从此就精神焕发,一心从事宋史的编撰工作。

沈约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撰成了《宋书》的纪和传共70卷,起于东晋安帝义熙之初,终于宋顺帝升明年间。在《宋书》的第二个阶段,沈约记载了东晋末年及刘宋一代的史事。《宋书》总共8志80卷,至此《宋书》全部结束。

《宋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南朝刘宋王朝自刘裕建基到刘准首尾60年的史实,全书100卷,纪10卷、志30卷、列传60卷。

《宋书》在纪传中,多载诏策奏疏和时人辞赋文章,保存了不少文献材料。

《宋书》的思想体系,基本属于正宗儒家系统,书中宣扬了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

《宋书》列传多为合传或类传,在写法上,大量使用了带叙法。带叙法就是在一些列传中,将相关人物的简历和事迹,在传主行事的记叙中夹带写出。

《宋书》的志有8个门类,包括《律历志》、《礼志》、《乐志》、《天文志》、《符瑞志》、《五行志》、《州郡志》、《百官志》,号称“宋书八书”,分量几乎占全书的一半,是书中的精华所在。

《宋书》收录了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对后代研究这段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旁注]

蔡兴宗(415年~472年),南朝宋大臣。少好学,初为太子舍人。孝武帝时,为侍中,敢直谏。后历官东阳太守、吏部尚书。明帝时,任尚书右仆射,以左光禄大夫终于任。

文惠太子 萧长懋,字云乔,是世祖萧赜的长子。文惠太子姿容丰润,小字叫“白泽”。他长期身居储宫,得以参与朝政,朝廷内外各部门,都认为他即将做皇帝,但是他英年早逝,后追尊他为文帝,庙号为世宗。

太子家令 古代官名,就是太子家总管。秦代称詹事,西汉沿用,掌管仓谷饮食。东汉改称太子少傅。晋代家令兼管刑狱。隋代家令还掌管刑法、食膳、仓库、奴婢等。

司马 古代官职,汉武帝定制,主管军事。大将军所属军队分为五部,各置司马一人领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诸将军府设置司马一人,位次将军,掌管本府军事,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

徐勉(466年~535年),南朝梁政治家。年轻时,他在齐朝做过镇军参军、尚书殿中郎、领军长史。萧衍建立梁朝前后,他又担任过管书记、中书侍郎、谘议参军等职务。他是一个有名的清官,史称他居官清廉,不营产业、勤于政事,家无蓄积。

宋顺帝(467年~479年),刘准,字仲谋,小字智观。477年至479年在位,任命萧道成为相国。宋顺帝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是权力都被萧道成掌握,后萧道成要求宋顺帝禅位。萧道成即位之后,封宋顺帝为汝阴王。

奏议 我国古代的一种上行公文文体,是古代臣下上奏帝王文书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等。奏议在析事明理方面具有极强的说服力、震慑力、感召力。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修辞的运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阅读链接]

南朝梁武帝的儿子名叫萧统,就是昭明太子。萧统刚生下时,右手紧捏拳头,不能伸直,东宫娘娘以及宫女都没法掰开,梁武帝为此十分担忧。有位大臣说:“皇上何不张榜招名医诊治呢?”梁武帝觉得有理,就张榜招贤,谁能掰开太子的手,太子就拜他为师。

沈约见了榜文,就揭榜前去一试。说来非常奇怪,他捧起太子的手,轻轻一掰,紧捏着的小拳头就分开了。梁武帝十分高兴,就赐封沈约为太子的老师,专门教太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