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世致新——务实立德
先秦时期灿烂的笃实宽厚品德之花,经过秦汉时期的革世致新,逐渐成为泽及后人的精神成果。随着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笃实宽厚意识已不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上,而是作为一种传统被继承下来,使之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广泛重用。
从汉代初期萧何的顾全大局,到刘秀的注重君臣之谊,再到汉末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曹操、孙权等,无不具备笃实宽厚的品德。他们在日常事务中,务实兴业,以德服人,将务实立德作为他们对人对事的重要原则。
萧何惜才追韩信
西汉初年虽然实行道家的无为政治,但儒家思想也在汉代初期政治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而儒家的笃实宽厚美德,在汉代初期体现为崇尚实干,反对空谈的务实精神和实践精神。萧何惜才追韩信的故事,最能说明当时的务实精神。
萧何,西汉王朝开国丞相。他胸怀大汉事业,慧眼识人,重视人才,尤其是在对待韩信的去留的问题上,表现了顾全大局、礼贤下士的胸襟。
那是在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时,刘邦带着人马来到封地南郑,然后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养精蓄锐,准备和项羽争夺天下。因为南郑偏处北方,再加上刘邦的实力目前处于劣势,所以部队官兵开始出现了思乡情绪,兵士们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都有人开小差逃走,急得刘邦连饭也吃不下。
有一天,忽然有人来报告,说萧丞相逃走了。刘邦一听,真像突然被人斩掉了左右手一样难过。没想到一夜过后,萧何却突然回来了,刘邦又气又高兴。
他问萧何为什么也要逃跑,萧何说是去追回了逃走的韩信,刘邦疑惑不解。
萧何所说的韩信,本是淮阴人。淮阴就是现在的江苏淮安。秦代末期著名起义军首领之一项梁率兵路过淮阴时,韩信去投奔他,在军营里当个小兵。项梁去世后,他便跟随项梁的侄子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当了个小军官。
韩信好几次向项羽献计,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十分失望。后了听说刘邦率部到了南郑,就投奔了刘邦。在这里,刘邦也只给他当个小官。
有一次,韩信犯法被抓了起来,要被砍头。这时,刘邦的一个将军夏侯婴经过,韩信高声喊道:“汉王难道不想打出汉中,重建天下吗?为什么要斩壮士?”
夏侯婴闻言大惊。当时刘邦被项羽赶到汉中,就烧掉了入秦栈道,以示自己再无争夺天下之意,这是以退为进的高明战略。这个战略除刘邦集团少数高层了解实情外,极少有人知道,而这个面临死罪的小吏,却一语道出了刘邦之志!
夏侯婴看韩信不比一般人,就命人把他放了,还向刘邦推荐。于是,刘邦派韩信做了个管粮食的小官。
后来,萧何见到了韩信,跟他谈了几次话,认为韩信胸中韬略,实在非比寻常,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很器重他,两个人的感情也越来越深。萧何几次三番劝刘邦重用韩信,但刘邦总是不听。韩信知道刘邦不肯重用他,就趁将士纷纷开小差的时候,也找个机会走掉了。
韩信背长剑驰快马,一路东行,到了第二天夜里,还是没能走出汉中。继续往前走却被一条雨后新涨的河流挡住了去路。他驻马河边,心绪难平,想到自己空学兵书战策,却无用武之地,虽然萧何几番力荐,但刘邦不予重用,实在命运多舛!
韩信正在河边徘徊,忽听一个声音在身后响起:“韩公慢走!”
韩信回头,发现竟是萧何,一时间心里五味杂陈,脱口喊了一声:“丞相!”
“可追着你了!”萧何喜极而泣,转而一脸怒容地说,“韩公为何如此绝情?你我相处数月,竟于一夕离我而去,于心何忍!”
韩信无语,感觉一下子无从说起。良久,他终于叹了口气,道:“唉,丞相又何必在意我这么一个无用之人!”
萧何大步上前,双手抓住韩信的胳膊,诚恳地说:“公乃天下大才,汉王不听我言,这是我萧何之愧。公且请暂息雷霆之怒,随我回去,我以全家性命力保于你。汉王若再不用,我便与公一同走。公千不念、万不念,只念你我当初一见如故,念我萧何不顾山高水深路险途远,心似火燎,披星戴月,苦寻于公!”
韩信终于忍不住,泪水“哗哗”地流了下来。什么叫做知己,这就叫做知己啊!我韩信再不识相,那还是个人吗?于是说道:“丞相真乃大汉忠纯笃实之臣。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丞相既为我生平知己,信敢不倾心从命?从此以后,愿为门下贤士!”
萧何是真正懂得欣赏韩信才能的知己。而就在这一刻,韩信已决定将自己所有的成败与生死托付给萧何,这是他做人的准则。
萧何开心地说:“好,好极了!你我趁此一轮明月,速速赶回,免得汉王挂念。我急急忙忙来追你,也没向汉王禀报,汉王一定急坏了!”
韩信欣然拨马,向前望去,但见朗朗月华,已明晃晃地照亮了前面的路。
萧何追回韩信,就马上来见刘邦汇报情况。刘邦听说萧何追的是韩信,说道:“逃走的将军有10多个,没听说你追过谁,偏偏去追韩信,为什么”。
萧何说:“一般的将军有的是,像韩信那样的人才,简直是举世无双。您要是准备在汉中待一辈子,那就用不着韩信;要是准备打天下,就非用他不可,您到底准备怎么样?”
刘邦说:“我当然要打出汉中!”
萧何说:“您如果要怎么做,就赶快重用韩信吧!不重用,韩信这样的大才早晚还是要走的!”
刘邦说:“好吧,我就依你的意思,让他做个将军。”
萧何说:“您叫他做将军,还是留不住他。”
刘邦说:“那就拜他为大将吧?”
萧何很高兴地说:“您这样才是英明的!”
刘邦叫萧何把韩信找来,想马上拜他为大将。萧何说:“拜将是件大事,不能像小孩子闹着玩似地叫他来就来。您决心拜他为大将,要选个好日子,还得隆重地举行拜将仪式才好。”刘邦点头称是。
刘邦要拜将的消息传出后,跟随刘邦多年的将军个个兴奋得睡不着觉,认为这次自己一定能当上大将了。等到拜大将的日子,大家知道拜的大将竟是平日被他们瞧不起的韩信,一下子都愣了。
就在大家震惊之际,韩信已经自信满满地登上了拜将高坛,从刘邦手中接过代表大将军权力的虎符、玉节、金印、宝剑、鈇钺等,双方行君臣之礼,祝告天地,剖符结誓。
经过一番庄重的仪式之后,韩信终于正式成为大汉三军统帅。这一年,韩信年仅23岁,比项羽成为楚国上将军还要小两岁。拜将结束后,韩信向刘邦详详细细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认为刘邦发兵东征,一定能战胜项羽。刘邦越听越高兴,只后悔没早点发现这个人才。
韩信拜帅后,征战天下,屡建奇功,最后在垓下围住项羽并将其彻底击败,为刘邦建立大汉基业,立下了不世之功。萧何惜才爱才,以礼待之,在月夜之中不辞劳苦,长途跋涉,终于追回韩信,成为了贤臣识人、用人、惜人、团结人的千古佳话。
[旁注]
南郑 属陕西省地级汉中市所辖。南郑历史悠久,在周代即为汉水上中游地区重镇,战国时期置县。为陕西置县最早的县之一。自公元前451年秦筑南郑城后,历为汉中郡、道、府、附郭首县。汉高祖刘邦为汉王时曾以南郑为都城。
汉中 简称“汉”,古称南郑、梁州、兴元,华夏九州之一,汉江之源,美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位于陕西西南部,汉江上游,北倚秦岭、南屏大巴山,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中部是汉中盆地。刘邦封汉王时,拜韩信为大将,和项羽一争高低,史称“楚汉之争”。
栈道 栈道原指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又称“阁道”、“复道”。我国在战国时期即已修建栈道。秦惠王始建陕西褒城堡谷至眉县斜谷的褒斜栈道,长235千米。秦伐蜀时修了金牛道,被后世称为“南栈道”,长247.5千米。现在交通闭塞的山区,仍有类似的栈道,供人、畜通行。
垓下 古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固镇东北沱河南岸,是刘邦围困项羽的地方,项羽在这里被围失败。据专家考证,垓下古战场俗称霸王遗址,现叫“霸王城”,当年的垓下古战场就位于今安徽省灵璧县的韦集镇垓下村一带,现今的垓下村就是2000多年前的霸王古城。
[阅读链接]
萧何与张良、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三人为大汉王朝建立了汗马功劳,其中以萧何功劳最大,地位最高。
据说萧何去世后,刘邦为缅怀功臣萧何,下令为萧何铸金头随葬。但后来萧何的黄金头像被盗墓人盗走。盗墓人用船载萧何金头辗转沿河北省滏阳河行至何家庄西河湾时,因湾大水急,船翻了,萧何金头沉入水底,虽打捞数日却不见踪迹。后来,有善良的打鱼人把萧何金头打捞上来,就地埋在了西河湾畔,此后西河湾就被人们称作“萧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