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宽对人仁慈宽厚

仁慈宽厚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人格,在生活中,通过宽厚的道德人格来打动别人,最容易达到人我沟通的目的。东汉时期名臣刘宽,就是一个仁慈宽厚的人。

刘宽,是一个君子,能用忍抑制愤怒与自己的欲望,以宽厚待人而闻名。

有一天,刘宽驾着一辆牛车外出游览,牛车慢慢地向前走着。突然,一个冒冒失失的人跑过来,拉住了刘宽的牛车说:“难怪我的牛不见了,到处找都没找到,原来是你把我的牛用来拉车了。”

刘宽对这突如其来的事,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心想,这么多年来我都是坐这头牛拉的车,这牛怎么是他的呢?任凭刘宽怎么向那人解释,那人只是一口咬定这头牛是他的。刘宽一想,别人丢了牛,又急着要用,与他争也无用,便只好暂时让那人把牛牵走,自己步行回家。

没过多久,那丢牛人找回了自己的牛,便把刘宽的牛送了回来,并跪下叩头向刘宽道歉地说:“真对不起,误会了你,随你怎么处罚我都行。”

刘宽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体谅地说:“同一类动物有相似的,有时候难免弄错。现在你很辛苦的把牛帮我送回来了,我还要谢谢你呢!”

被人误解而不争辩,让清者自清,平者自平,刘宽的容人气度之大让人感叹。人们都佩服称赞他这种不与人计较的宽厚德量。

刘宽“让牛”的故事,被后来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刘宋史学家范晔写进了《后汉书》。汉桓帝刘志时,征召刘宽授官尚书令,又升为南阳太守,推举掌理三郡。

刘宽办理政事,恪尽职守。政务有了功绩,推让给下属。有时出现了灾异,他就引咎自责。

刘宽宽心仁厚,对人多行宽恕。他认为,假如以刑罚来整治属下和百姓,就会造成他们只求逃避刑罚而没有了羞耻之心。刘宽对有了过错的属下官吏,只用蒲草做的鞭子施刑处罚,只是为表示羞辱,终归不对之施加严刑。

刘宽每次巡视属县,都只是住在乡间客舍中,看见老年人就与他们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勉励他们孝顺父母,善事兄长,以教诲加以鼓励。由于刘宽施行德政,人们被他的道德和行为所感化,风俗人心一天天地改善。

汉灵帝刘宏时,刘宽升为太尉,成为管理军事的长官。汉灵帝喜欢学艺,每次引见刘宽,经常令其讲经。

刘宽别无嗜好,就爱喝点酒。有一次为汉灵帝讲经时,他醉了趴在桌子上睡着。汉灵帝问他是否酒醉,抬头应答:“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此番言论令汉灵帝颇为感动。

刘宽身为太尉,虽然权力很大,但仍然宽恕为怀,以仁立德。有一次,他家请客,叫仆人到市上买酒。大家坐着等了很久,也没见把酒买回来,连客人们都等得不耐烦了。过了很久,只见仆人喝得酩酊大醉跌跌撞撞地回来了。有个客人忍不住骂道:“混账东西,太不像话了。”

仆人十分狼狈地走了。过了一会儿,刘宽不放心仆人,就派人去看他,并对左右的人说:“他也是人啊,骂他‘混账东西’,太侮辱人了,我怕他受不了寻短见。”

刘宽素来仁慈宽厚,对家里人及其侍女也是如此,即使仓促之中,也从来不曾疾言厉色。有一次,刘宽的夫人故意想惹他发一次脾气,就在他穿好朝服,准备上朝的时候,叫侍女捧一碗鸡汤给他喝,端到他面前时故意失手,把鸡汤倒翻在他的朝服上,泼得他朝服尽是肉汤和油污。

侍女赶快揩擦后,低头站在一旁,准备挨主人的骂。

刘宽神色不改,不但不生气,反而关切地问:“你的手烫着了吗?”

侍女很受感动。刘宽的夫人在一旁看到了,更敬佩丈夫的涵养。

刘宽温和的性情,宽宏的气度,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都称他是“长者”。

[旁注]

尚书令 古代官名。始于秦代,西汉时期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的奏章。汉武帝时以宦官司担任,又改称“中书谒者令”和“中谒者令”。汉成帝时恢复尚书令名称权势渐重领导尚书。东汉时期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

太守 原为战国时代郡守的尊称。西汉景帝时,郡守改称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历代沿置不改。南北朝时期,新增州渐多。郡之辖境缩小,郡守权为州刺史所夺,州郡区别不大,至隋代初期遂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太尉 太尉,秦汉时期朝廷掌军事的最高官员,秦代以丞相、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置僚佐。但东汉时期实权已转移到尚书台,太尉实为丞相,与西汉早期掌武事的太尉名同而实异。

[阅读链接]

在陕西潼关高桥乡北有一个千年古堡,官名刘家村,俗名“还牛堡”,是东汉末年“父子宰相”刘崎、刘宽的故里。刘宽发生“让牛”的佳话,千里与闻,州里钦佩,为传承刘氏遗风,刘家村改称“还牛堡”。

还牛堡民风淳朴,每年正月初一,刘氏后裔合族老幼会聚一堂,重温刘氏族规,齐诵刘氏遗训:尊宗祭祀,孝顺父母;和睦宗族,友恭兄弟;耕读传家,崇尚节俭;勤能补拙,俭可养廉;忠厚公道,孤寡无欺;祖风贯通,家规永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