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升华——厚德载物

明清时期发扬了传统儒学的积极因素,促进了儒学的发展,也促使笃实宽厚的民族精神焕发生机,使之更加贴近生活,指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这一时期,继承和发扬了笃实宽厚传统美德,涌现出很多具体的人和事,比如明代杨翥的邻里和睦,吕留良的以德自律、徐光启的务实进取、唐寅的谦虚谨慎,还有清代顾贞观的注重友情等。在他们的身上,显示出儒家厚德载物这一思想精神对人性的升华,标志着人类文化进步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

杨翥宽厚睦四邻

明代继承和发扬了笃实宽厚传统美德,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杨翥以宽厚的胸怀促进邻里和睦,被传为佳话。

杨翥,明代官员,曾任修撰、检讨、左右长史、礼部尚书等职。他具有“里仁为美”、“睦乃四邻”的儒家情怀,其忠厚美德为世人所称道。

杨翥能设身处地替邻居着想。明景帝朱祁钰未登皇帝大位时,杨翥是太子宫中的官吏。他住在京城,平时因事外出,却从来不坐轿子,只是骑一头毛驴子。

杨翥的邻居是一位老头,快60岁的时候生了个儿子,老来得子夫妻自然非常高兴。但这个孩子一听到杨翥的驴子叫就哭个不停,搞得全家人都不得安宁。老人没有办法,只好去向杨翥反映情况,建议杨翥外出还是坐轿子为好。

杨翥问邻居老人:“您为什么要让我坐轿子,不让我骑毛驴呢?”

邻居老人说:“老家孩子怕您的驴叫,每次听到驴叫声都哭闹不停。孩子出生时间不长,他太小了,我担心孩子被吓坏。真要这样了,那我也不想活了!”

杨翥的儿子,当时在旁边听见了,不满意地插嘴对邻居老人说:“你养你的孩子,我爸骑自己的驴子,原本挨不着的事儿,怎么能限制我们骑毛驴这种事呢?”

杨翥马上阻止儿子别插嘴,然后和颜悦色地对老人说:“好吧,我明天就让驴子不叫了,您就放心吧!”

邻居老人走后,杨翥的儿子不服气地问:“你能让驴子不叫吗?驴子不叫,它还是驴子吗?”

杨翥笑着说:“呵呵,我还真能让驴子不叫了。”

到了第二天早晨,杨翥便让仆人把驴子牵到集市上卖掉了,从此外出,均改为步行。

有一年夏天,有一段时间阴雨不停,积水把邻居家的院墙冲坏了,出现了一个洞口,雨水从洞口流到了杨翥家院子里,致使杨翥家如同发水一般,遭受水灾之苦。

杨翥的仆人每天打扫庭院,见大量雨水流了进来,院子没法收拾,就打算同邻居评理。

杨翥说:“毕竟还是下雨天少,晴天多,何必引起争吵呢?”

仆人说:“现在满院子都是水,几乎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也根本没法收拾。”

杨翥劝仆人说:“先这样吧,毕竟总是下雨的时候少,晴天的时候多。”

由于杨翥的宽厚忍让,这件事情也就这样过去了。

杨翥做修撰的时候,住在京城。他的一个邻居丢失了一只鸡,指骂说是被杨家偷去了。杨翥的仆人气愤不过,把此事告诉了杨翥,想请他去找邻居理论。

杨翥说;“此处又不是我们一家姓杨,怎知是骂的我们?随他骂去吧!”

久而久之,邻居们都被杨翥的宽容忍让所感动,纷纷到他家请罪。有一年,一伙贼人密谋欲抢杨翥家的财产,邻居得知此事后,主动组织起来帮杨家守夜防贼,使杨家免去了这场灾难。

邻里贵在和睦相处,但矛盾总会存在。杨翥不在意邻家雨水之害,也不在意邻居失鸡的点姓叫骂,是假装糊涂和有意忍让。这看似容易,其实很难,正因为如此,才看出杨翥的德行和度量。

杨翥具有宽容和谦让的高尚品质,这是一份难能可贵的人生境界。事实上,杨翥在生活中常常遇到人际矛盾,但他为人处世宽宏大量,气度不凡,不计较小事,表现了他的超人的洒脱。他的宽宏忠厚,受到了世人的广泛赞誉。

[旁注]

明景帝(1428年~1457年)。明代第七位皇帝,明宪宗时尊其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简称“明景帝”,庙号代宗。即位后整顿吏制,使吏治为之一新。

修撰 古代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宋代实录院有修撰官掌修实录。明清时期通常授予一甲第一名进士。一般于殿试揭晓后,一甲第一名进士即状元就可以授翰林院修撰。该官职主要从事典簿编修,检讨,校注,也是为辅佐翰林院掌院学士的基层官员。

[阅读链接]

明清时期的金水河,主要作用是供宫廷用水和防护城垣,即所谓“金城汤池,深沟高垒”。除此之外,朝廷为了人们方便通行,就在金水河上建好了桥。

金水桥建成后,皇帝下诏书命令:“金水河桥成,诏宣有德行者试步。”意思是推选有德行的人,最先从桥上走过。

明代宗这一建议,得到众多的廷臣的拥护,廷臣公推杨翥,为第一个试步过桥人。这显然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这个故事肯定了杨翥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高尚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