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王霸的君臣情

自西汉武帝时实行“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儒学即与政治结合,并加速在社会中的传播。至东汉时期,东汉诸帝大多都有较好的儒学修养,他们推动了朝廷对儒学的提倡。

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刘秀,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中兴之主”。他身为一介布衣最后能够君临天下,不仅源于他本人的雄才大略,更能够以宽厚待人的儒学修养,得到一批文臣武将的辅佐。

在刘秀的辅臣中,王霸曾经几次出生入死,全力帮助刘秀兴复汉室,他们之间也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君臣之谊。

那是在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称帝,搞得民不聊生,各地纷纷举旗造反。公元22年,汉宗室刘秀在宛县起兵响应绿林起义军。

当刘秀率领起义军路过颍阳时,当地人王霸带门客见刘秀,说:“将军起义兵,我不自量力,仰慕您的威信品德,愿意在您军中当兵。”

刘秀说:“我做梦都在想与有才能有德性的人,一起建立功业呢!”于是热情地接纳了他们。随后转战各地。

刘秀足智多谋,英雄了得,屡战屡胜。王霸随军参战,英勇杀敌,立下了战功。不久,王霸因父亲老弱多病,便辞别刘秀,回家侍奉父亲。临别时,刘秀送与王霸许多金银,并嘱咐他安心在家侍奉父亲,又亲自送王霸很长一段路程,两人洒泪而别。

后来,刘秀带领大军开赴洛阳,中途路过颍阳,便亲自去看望王霸。

王霸深受感动,并请求父亲让他跟随刘秀离家出征。他父亲说:“既然刘将军如此仁义重情,如此器重你,你就应知恩图报,你就去吧,参与国家大事,好好地辅佐刘将军,不要半途而废!”

那时候,刘秀还不是最高统帅,被起义军拥为更始皇帝的刘玄,对足智多谋、能征善战的刘秀十分猜疑。刘秀为了躲过杀身之祸,保存实力,便请求刘玄让他到河北去招抚各州郡的义军,刘玄答应了。于是王霸随刘秀而去。

风云变幻,前途险恶。那时,更始皇帝的权力还没布及到河北。刘秀此去,凶吉未卜,成败难测,并且长途跋涉,人困马乏,十分劳苦疲惫。但这些都没有动摇王霸的意志,他依然忠心耿耿地保护刘秀。

这时,仅有的几个随从人员,担心刘秀成不了大事,而且受不了艰苦,就纷纷在半路上离开刘秀,不告而别。走掉的人越来越多,人马逐渐稀少。渡过黄河以后,刘秀环顾四周,见身边只剩下王霸和少数几个亲兵,寥寥几人而已。

刘秀良久地凝望着滔滔不息的黄河水,凝望着连绵不断的远山,思绪万千,万分感慨。过了许久才转过身来,拍着王霸的肩头,深沉地说:“从颍川出来跟随我的人,只剩你一个了,真是疾风知劲草啊!”云天寥廓,秋风萧瑟,刘秀随口吟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句话是当年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秦王时伴乐所歌,表达了无比悲愤慷慨的心情。

王霸忙说:“将军,您还有希望。我们不能气馁,只要将军坚持下去,兴复汉室指日可待!”在王霸的劝说激励下,刘秀信心大增,便催马加鞭向前赶去。

刘秀到达蓟县,还没有站稳脚跟,一天,听说盘踞在邯郸的王郎派兵捉拿他,军兵已到了附近。刘秀只好连夜仓促南逃。在南逃路上,王霸尽心竭力地卫护刘秀左右,终于帮助刘秀脱离了险境。

刘秀对王霸说:“让我们安心并得以渡河,是你王霸的功劳。”

王霸推辞说:“这是您的恩德,神灵的保佑,即使是周武王的白鱼之兆,也不比这强。”

刘秀对部下说:“王霸之功成就了我们安全渡河,大概是上天的吉祥之兆。”

众人皆以为是刘秀任用王霸为军正,封关内侯。后来,王霸又亲自带领部队讨平了王郎,缴获王郎的官印。刘秀封王霸为王乡侯。

经过几年征战拼搏,刘秀做了皇帝,成了东汉的开国君主。但他仍然不忘王霸的忠心和才智,更加信任他了,就拜任他为偏将军。后来又改封他为富波侯,向侯,淮陵侯。

王霸始终不忘刘秀对他的知遇之恩和友爱之情,在任何岗位都倍加努力,孜孜不倦,恪尽职守。他亲自同士兵们垒土堆石,治隘口,筑亭障。并且冲锋陷阵,身经百战,为巩固和保卫东汉王朝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刘秀是一个聪达多识,仁智明恕,乐施爱人的人,其才能和品德,无愧于一代“中兴之主”的盛誉。在历史上,像他这样知人善任、实现儒家“治国平天下”的君主,是永远值得人们称道的。

[旁注]

外戚 也称“外家”、“戚畹”。指帝王的母族、妻族。最有名的是太后的兄弟,也就是国舅。历史上,帝王年幼时,外戚往往干政擅权。外戚干政是皇位继承制度的局限性造成的。外戚干政,常常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改朝篡位者,乃至国家的灭亡。

易水 也称“易河”,河流名,河北省西部。源出易县境,入南拒马河。分我南易水、中易水和北易水。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

淮陵侯 公元前128年正月,西汉朝廷封江都易王子刘定国为淮陵侯,淮陵侯国立国16年。公元54年,定封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王霸为淮陵侯。王霸去世后,其子王符嗣。后改淮陵侯国为县。淮陵侯国国都在今安徽省明光市潘村乡南临女山湖高地上。

[阅读链接]

据《东观记载》,公元前5年1月15日的夜里,光武帝刘秀出生在洛阳县城,也就是今天的兰考县境的一座行宫里。在当时,刘秀的父亲刘钦是洛阳县令。这座行宫原是接待皇帝用的,自从汉武帝去世后就封闭着。因为妻子临产没有合适的地方,刘钦也就顾不得许多,让妻子信进了行宫。

据说,刘秀降生之时,红光照彻行宫。而在洛阳县内,当年又有嘉禾生长,一茎生出九穗。刘钦为此给孩子起名“秀”,因他是第三个儿子,所以字“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