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流芳千古
管鲍之交,是指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管仲是春秋时齐国政治家,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鲍叔牙是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
管鲍两人自幼贫贱结交,相互间非常了解,非常知心。管仲少时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他们在一起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
鲍叔牙的仆人看了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显然他是个十分贪财的人。如果我是管仲的话,我一定不会厚着脸皮接受这些钱的。”
鲍叔牙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你没发现管仲的家里十分困难吗?他比我更需要钱,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想帮帮他,我情愿这样做。以后不要再提此事。”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充军,两人更是相依为命。有一次齐国和邻国开战,双方军队展开了一场大厮杀。冲锋的时候管仲总是躲在最后,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时候,管仲却跟飞一样地奔跑。当兵的都耻笑他,说他贪生怕死,领兵的想杀一儆百,拿管仲的头吓唬那些贪生怕死的士兵。
这时的鲍叔牙已当上了军官,关键时刻又是站了出来替管仲辩护,他道:“管仲的为人我最了解了,他家有80多岁的老母亲无人照顾,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着以尽孝道。”
管仲知道了鲍叔牙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过了两年多,管仲的老母病逝,他心中没了牵挂,这才放下心来为齐国效命,果然是比谁都作战英勇,很快就得到了提拔重用。
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发现管仲是个人才,便要他当自己的谋士。鲍叔牙则被齐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小白看中,拜其为军师。两个好朋友各自辅助一个公子,得很尽心尽力。
可是好景不长,由于齐襄公总是疑心他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要篡夺他的王位,就让手下的人找机会干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两个公子听到了风声,公子纠就带着管仲跑到了鲁国避难,公子小白也带着鲍叔牙跑到莒国避难去了。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齐襄公被手下的将士把他的一个弟弟公孙无知为齐国君王,但不久也被手下大臣给杀掉了,齐国当时一片混乱。流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鲁国的公子纠得到消息后,都觉得自己继成王位的机会来了,急忙打点行装,要回国争夺王位。
管仲为了让公子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就打算除掉公子小白,可惜管仲在袭击公子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射到了公子小白的腰带,公子小白没死。
后来,鲍叔牙和公子小白还是比管仲和公子纠提前回到齐国,公子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称为齐桓公。
齐桓公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没想到鲍叔牙死活不肯接受,他说:“以前我帮君王做了些事情,那全是凭我对您的忠心而竭尽全力的,现在您要把国相这么重要的职务交给我,这绝不是仅凭忠心就可以做好的,您应该找个比我更有才能的人才行。”
齐桓公说:“在我手下的大臣中,还没发现比你更出众的人才呢!”
鲍叔牙说:“我举荐一个人,保证能帮您成就一番霸业。”
齐桓公急忙问他:“这个人是谁呢?”
鲍叔牙笑着说:“此人就是我的老友管仲,我把他从鲁国要回来,就是要他帮您的。”
齐桓公一听就火了,他拍案而起,说:“管仲拿箭射过我,这一箭之仇我还没报呢,你反而让我来重用他?我不把他杀了就不错了!”
鲍叔牙恳切地说:“管仲不顾一切地用箭来射杀您,这不正好说明他对公子纠讲忠义吗?各为其主是起码的做人准则。他当时那样做没什么不对的,现在要治国了,若论才华,他远远超过我鲍叔牙。您要成就霸业,非得到管仲的辅左不成。您现在不计前嫌地重用他,他必定心存感激,全力效劳的!”
齐桓公是个很有肚量的人,为了齐国的利益,他还是听了鲍叔牙的劝说,断然弃忘前嫌,拜了管仲为国相。
管仲很感激好友鲍叔牙,更对齐桓公的大度和睿智所折服,决心鞠躬尽瘁、竭尽全力报效齐桓公。
管仲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经济,重新给农民划分土地,由于他从小经商,也很重视和其他国家通商和发展手工业。他还对国家常设的军队实行严格的训练和管理,使之成为战斗力很强的一支军队。
由于管仲实行了改革,齐国在几年内就兴盛起来,最后获得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地位,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常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说我拿得多,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多次作战,多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
“我曾经替鲍叔牙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牙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辞退,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公子纠失败了,鲍叔牙不认为我不懂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最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鲍叔牙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鲍叔牙和管仲共同辅佐齐桓公长达40余年,为齐国建立了不朽的功业。
管仲病重的时候,齐桓公考虑他将不久于人世,问他是否可以让鲍叔牙接替他为相。管仲说:“鲍叔牙善恶过于分明,以善待善尚可,以恶对恶谁能忍受得了?他是位君子,但不可以委以国政。”
有人将管仲这些话告诉了奸臣易牙,易牙以为这正是离间管仲与鲍叔牙的好机会,就到鲍叔牙面前传话,以挑拨两人的关系。鲍叔牙听了易牙话,对他说:“这正是我推荐管仲为相的原因。管仲忠于国家,没有私心。若让我为相,哪里还有你们这些小人容身的地方?”
一番话说得易牙面红耳赤,连忙狼狈而退。
鲍叔牙对管仲的知遇和推崇,最终让“管鲍之交”成为代代流传的佳话。后来的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的含义是,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管鲍之交”之所以永久地被人称道,就在于他们之间的理解和宽容,这样志同道合的人才算得上是朋友。
[旁注]
管仲(公元前725年~公元前645年),。东周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谥“敬”。管仲经鲍叔牙力荐,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有“春秋第一相”之誉。
鲍叔牙(约公元前723年或公元前716年~公元前644年),春秋时代齐国大夫,管仲的好朋友。鲍叔牙推荐管仲当上了齐国的宰相,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被时人誉为“管鲍之交”、“鲍子遗风”。
公子纠(?~公元前685年),齐襄公之弟,母为鲁女。春秋时期齐国人。齐襄公时,政令无常,恐遭杀害,于公元前686年携管仲、召忽奔鲁。襄公与公孙无知被杀后,齐国内乱,鲁派兵护送他返齐争位,结果公子小白已先回齐即位。在齐国胁迫下,他被鲁君所杀。
公子小白(公元前716年~公元前643年),春秋时齐国国君,史称“齐桓公”。在位时期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国力强盛。又安定周朝王室内乱,多次会盟诸侯,成为中原霸主。
宰相 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代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代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通常和丞相是一个概念。
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由初期的140多个诸侯列国,经过连年兼并,最后剩下较大的几个先后称霸,叫做“春秋五霸”。《史记》所说的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阅读链接]
鲍叔牙墓位于济南东鲍山下,昔日此山附近有一座石城,名叫“鲍城”,是鲍叔牙的封地。鲍叔牙去世后葬于山坡下,后人为纪念这位先贤的功德,便把此山称为“鲍山”,沿用至今。
鲍山是一处山清水秀,涧幽水潺的美丽处所。因鲍叔牙葬于此地引得历代文人赞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政治家、散文家曾巩有《登华不注望鲍山》诗写道:“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若道人心似茅戟,心中那得叔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