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割发以明军纪

严于律己是笃实宽厚美德的内涵之一,它要求严格地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就是这样的人。

曹操,带兵军纪严明,并且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因此他的军队很有战斗力,很快就消灭了多股强大的军阀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

曹操看到中原一带,由于多年战乱,人民四处流散,田地荒芜,就采纳部将的建议,下令让军队的士兵和老百姓实行屯田。很快,荒芜的土地种上了庄稼,收获了大批的粮食。

有了粮食,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军队也有了充足的军粮,为进一步统一全国打下了物质基础。看到这一切,大家都很高兴。

可是,有些士兵不懂得爱护庄稼,常有人在庄稼地里乱跑,踩坏庄稼。曹操知道后很生气,他想,浩浩荡荡的大军,如果不加约束,肯定会把大片的庄稼损坏。于是下了一道极其严厉的命令:全军将士,一律不得践踏庄稼,违令者斩!

将士们都知道曹操一向军令如山,令出必行,令禁必止,决不姑息宽容。所以此令一下,将士们小心谨慎,唯恐犯了军纪。将士们操练、行军经过庄稼地旁边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地通过。有时,将士们看到路旁有倒伏的庄稼,还会过去把它扶起来。

老百姓看见曹操的官兵这样爱护庄稼,没有不称颂的。有的望着官军的背影,还跪在地上拜谢。

有一次,曹操领兵出征,要经过一片麦田。当时正是麦子扬花抽穗的季节,他再次号令三军:“士兵不得损坏麦子,违犯命令的处死。”

命令一下,将士们个个小心翼翼。骑兵都下了马,用手扶起麦苗,以帮助马匹便于通过。

就在大军快要走过麦田时,突然“扑啦啦”一阵响,从路旁的草丛里窜出几只野鸡,贴曹操的马头上飞过。曹操的枣红马没有防备,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惊了。它嘶叫着狂奔起来,跑进了附近的麦子地。等到曹操使劲勒住了惊马,发现地里的麦子已经被跳跃着的马踩倒了一大片。

曹操心里感到很惭愧,立即叫来随行的主簿官,十分认真地对他说:“今天,我的马踩坏了麦田,违犯了军纪,请你按照军法给我治罪吧!”

听了曹操的话,主簿官犯了难。按照曹操制订的军纪,踩坏了庄稼,是要治死罪的。可是,曹操是主帅,军纪也是他制订的,怎么能治他的罪呢?想到这,他说道:“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

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要自刎,众人连忙拦住。

这时,大臣郭嘉走上前说:“古书《春秋》上说,‘刑不上大夫’。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

曹操说:“这怎么能行?如果大夫以上的高官都可以不受法令的约束,那法令还有什么用处?何况这糟蹋了庄稼要治死罪的军令是我下的,如果我自己不执行,怎么能让将士们去执行呢?”

主簿官又说道:“丞相,您的马是受到惊吓才冲入麦田的,并不是您有意违犯军纪,踩坏庄稼的,我看还是免于处罚吧!”

曹操反驳说:“不,你的理不通。军令就是军令,不能分什么有意无意,如果大家违犯了军纪,都去找一些理由来免于处罚,那军令不就成了一纸空文了吗?军纪人人都得遵守,我怎么能例外呢?”

主簿官头上冒出了汗,他想了想又说:“丞相,您是全军的主帅,如果按军令从事,那谁来指挥打仗呢?再说,朝廷不能没有丞相,老百姓也不能没有您呀!”

众将官见大臣郭嘉和主簿官都这样说,也纷纷上前哀求,请曹操不要处罚自己。

曹操见大家求情,沉思了好久说:“既然古书《春秋》上有‘刑不上大夫’的说法,我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且免去一死吧!但是,我不能说话不算话,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

说完,曹操就抽出佩剑,挥手割断了自己的头发说:“不治死罪,也要治罪,那就用我的头发来代替我的首级吧!”

曹操又派人传令三军:

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头发替罪。

在场的将士们,见了曹操的这一举动,个个都张口咋舌地称赞了一番。不久,曹操统率这支严格训练,严明军纪的20000精兵,一举击败袁绍10万众兵,取得官渡决战的胜利。

剪头发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古代人认为自己的身体发肤是父母所赐予的,毁伤了它,就是不孝。割下人的头发,在当时还算是一种不轻的刑罚,被称作髡刑。

如果曹操当时置已经长熟的庄稼于不顾,任由军队乱马齐踏,遭殃的自然是辛苦了一季的百姓。以割发自刑,并不是做给旁人看的狡诈行为,主要是反映了他能以身作则的大将风度。

曹操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能够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所以也就被后人传为佳话。

[旁注]

屯田 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汉武帝刘彻于公元前119年击败匈奴后,在国土西陲进行大规模屯田,以给养边防军,这就是边防屯田。至曹魏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

主簿 古代官名,即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隋唐时期以前,因为长官的亲吏,权势颇重。魏晋时期以下统兵开府之大臣幕府中,主簿常参机要,总领府事。隋唐时期,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衙门的事务官。

髡刑 上古时期五刑之一,为将人头发全部或部分剃掉的刑罚,是一种耻辱刑,主要流行于夏商周时期至东汉时期。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所以剃光了是对人的一种羞辱。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徒是剃光头的,而且又不结婚,世俗社会认为是大不孝行为,所以当时的人蔑称他们为“髡人”。

[阅读链接]

曹操是一个事必躬亲的人。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其区区70000人对峙袁绍的70万大军。但他意志坚定,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在淳于琼带兵驻守乌巢后,虽知道突袭变数很大,但仍然决定亲自率5000精骑乘夜抄小路奔袭乌巢。

正是在曹操置身其中、亲自督战的精神感召下,他的兵士哥哥勇猛无敌,放火烧粮,把淳于琼10000多兵力杀得落花流水,把10000多车的粮草烧了个一干二净。至此,成为官渡之战的转折点,奠定了官渡之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