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与辛弃疾的友情
陆游与辛弃疾既是南宋抗金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南宋时期文坛的两座丰碑。两人的年龄相差15岁,但他们之间有过一段超越年龄的友情佳话。
陆游,南宋大诗人。曾投身军旅生活,其一生笔耕不辍,其9000多首存诗内容极为丰富。
辛弃疾,南宋大诗人。他21岁参加山东抗金义军,创立了名震中原的“飞虎军”,坚决主张抗金复土。
陆游与辛弃疾之所以能够走到一起,还要从南宋时期颇有争议的人物韩侂胄发动北伐说起。
收复中原一直是南宋时期绝大多数人的呼声。宋宁宗赵扩时,韩侂胄借助收复中原这面大旗,有意拉拢主张抗金的人士,借此提高威信。当时许多主战派人士抱着报国宏愿,纷纷出山与韩侂胄合作,在这串人员的名单中,就包括陆游和辛弃疾。
不过,77岁高龄的陆游满怀期冀,却很快就失望了,韩侂胄只是借重陆游的名望,对他并不信任也没有委以重任。陆游开始认识到韩侂胄并不能担当起恢复中原的大任,他的希望又一次落空。他在京城仅仅待了一年,便匆匆返回绍兴老家了。
陆游回家还不到一个月,已过花甲之年的辛弃疾被任命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在此次任命之前,他被冷落在江西上饶闲居达8年之久,此次之所以能够复出,也与韩侂胄的北伐策略密切相关。
到了绍兴,辛弃疾立即前往拜会诗才出众,影响和名望极高的主战派人物陆游。再加上陆游刚从京城回归不久,辛弃疾想在第一时间将北伐这件事告诉陆游,征询他的意见。
在浙江绍兴山阴一所破旧的草堂边,两位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老人相遇了,他们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久久不肯放开,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虽然相差了整整15岁,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心灵的沟通。交谈之余,他们发现彼此有着太多的共同语言与志趣爱好。
陆游与辛弃疾都有过颠沛流离的早年生活,都具备爱国爱家的赤胆忠心,都有着奔放豪爽的性格,都视恢复中原为己任。陆游有过火热的军旅生涯,辛弃疾更是有着万马丛中取敌将首级的壮举。陆游文采飞扬,是闻名天下的大诗人,辛弃疾才情出众,是南宋豪放派的一代宗师。
在仕途上,他们又都有着被冷落的失意,被排斥的无奈,以及抱负无处施展的苦闷。相同的身世加深了他们彼此的理解与信任,使他们更加心意相投,英雄相惜。在度过了大半个人生之后,此时相见,真正是欲说还休,相见恨晚。
辛弃疾的到来使陆游孤寂的内心变得鲜活起来,也解除了辛弃疾的感伤与寂寞。他们谈诗词、论北伐,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爱国激情再次被点燃。
当时陆游的生活非常清苦,住在破旧的草堂里,算得上家徒四壁。辛弃疾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几次三番提出要为陆游修建住所,都被陆游一一婉拒。
陆游心胸非常豁达,在他看来身居简陋的草堂没有什么不妥,他不愿意浪费人民的财产,也不愿意朋友破费,他觉得那些钱财应该用到更合适的地方。
辛弃疾对陆游甘于清贫的崇高品性更加钦佩,他不便过于勉强,准备先放一放再找时机说服陆游。但他没想到此事一拖,便再也没有机会。
陆游对辛弃疾此次北去心情矛盾复杂,对未来充满了忧虑。尽管陆游不满韩侂胄的所作所为,一年前自己还被利用了一次,但当韩侂胄再次以北伐为招牌招揽英贤的时候,他还是主张不要介意过去不得志的往事,先国家之急而忘私怨。
在这一点上,辛弃疾与陆游有着相同的共识。此时辛弃疾已年过花甲,与陆游相比,他尚算年轻,但也是白发满头,实现北伐的心愿已没有更多的时间等待。
辛弃疾临行前,陆游赶写了一首长诗为他送行,不吝笔墨全方位地赞扬了辛弃疾,更有信任鼓励的话语。
陆游盛赞他才高过人,好学不倦,著作等身;将他比作管仲萧何一样的人才,相信他一定可以成就伟大功业;希望他积极结连中原的忠义民兵,不久就能大展宏图,施展抗敌复土的抱负;劝他凡事要考虑周全,小心“谗夫”从中作梗;鼓励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对敌斗争中去,一雪对金的深仇积愤。
到了京都临安,辛弃疾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当时金国内部混乱,北方强敌蒙古对它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辛弃疾提议加强战备,密切关注局势,伺机而动,妥善应对。
韩侂胄派辛弃疾镇守长江下游的京口,那是北伐前进的重要基地。辛弃疾登上北固亭,俯视滚滚长江,感觉离自己所要实现的愿望从来没有这么近过。
没过多久,由于辛弃疾与韩侂胄急于进兵的思路不相吻合,他最终被撤换。这时辛弃疾的情绪降到了冰点,这是他最后一次实现复疆志愿的机会,可是一切都已付诸东流。
陆游和辛弃疾,在他们的晚年各自为北伐空欢喜了一场,经过这次事变,辛弃疾对韩侂胄的本质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将他看做是欺压皇室、阴谋夺位的奸臣。
事实上,北伐战争一拉开序幕不久,当宋金两军主力进行会战之时,准备不足的宋军则溃败不堪。
韩侂胄曾经一度想起了辛弃疾的劝告,想再次任命他为枢密都承旨,期望他能力挽狂澜。可惜的是,这时的辛弃疾在留下了临终绝笔《洞仙歌》之后,已经与世长辞,时间正值1207年秋天。
北伐的又一次失败,给英雄暮年的陆游以致命一击。在辛弃疾辞世后不到3年,1210年春天,85岁的陆游追随他的友人而去,留下了不朽的千古绝唱: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与辛弃疾,这两位南宋文坛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忘年交深厚而沉郁,收复失地的共同志向将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对彼此的人格和风范也是极为欣赏。他们痛苦但不绝望,沉郁而不消沉,感伤却又豪迈,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地报效祖国。
[旁注]
宋宁宗(1168年~1224年)。宋代第十三位皇帝,南宋第四位皇帝,谥号“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宋宁宗在位30年,其在位期间内,南宋社会比较安定,百姓比较富裕,还恢复了理学地位。
安抚使 古代官名,为由朝廷派遣处理地方事务的官员。隋代曾设安抚大使,为行军主帅兼职。唐代前期派大臣巡视经过战争或受灾地区,称“安抚使”。宋代初期沿之,为诸路灾伤及用兵的特遣专使。后渐成为各路负责军务治安的长官,以知州、知府兼任。
枢密都承旨 宋代官名。掌管枢密院内部事务,检查枢密院主事以下官吏功过及其迁补等事。皇帝于崇政殿处理政务检阅禁军武世接见外国使臣与少数民族首领时,侍立于侧,随事陈奏,或取旨以授有关机构。
[阅读链接]
南宋时期爱国诗人陆游隐居山阴三山时,老百姓遇到邻里纠纷,经常让他解决,而他总能让人心服口服。有一次,鉴湖村的陈大与塘湾村的赵四因为搭建猪棚闹意见,陆游听后,叫双方回家去安心地等着。这样过了几天,陈大与赵四心生悔恨,一场官司风平浪静了。
事后陈大和赵四问陆游为什么不当场解决。陆游笑笑说:“我是为了让你们两家人回去消消气,这样也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陈大和赵四听后感激得说不出话来,长跪在陆游面前不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