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东方大学

1921 年初夏,刘少奇一行抵达莫斯科。莫斯科河畔已经绿草如茵,寒冬迹象完全消失了。

这时适逢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从 1921 年 6 月 22 日一直

开到 7 月 12 日。刘少奇等也得到机会轮流参加旁听。大会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五千多座位的剧院里座无虚席,人头攒动,《国际歌》、

《劳工歌》的歌声,掌声和欢呼声滚滚如雷。开幕式后,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就在克里姆林宫安德莱厅进行。这是一座稀有的艺术之宫,光彩四射,瑰丽无比。使刘少奇等更感到荣幸的是,在会上见到了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聆听了列宁的报告。他们兴奋之极,尽情鼓掌。对这情形,以记者身份参加大会的瞿秋白,曾在他写的《赤都心史》中作了生动的记载:“列宁出席发言三四次,德法语非常流利,谈吐沉着果断,演说时绝没有大学教授的态度, 而一种诚挚果毅的政治家态度流露于自然之中。”“安德莱厅每逢列宁演说, 台前拥挤不堪,椅上、桌上都站堆着人山。电气照相灯开时,列宁伟大的头影投射在共产国际‘各地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等标语题词上,又衬着红绞奇画,——另成一新奇的感想,特异的象征。⋯⋯列宁的演说,篇未数字往往为霹雳的鼓掌声所吞没。”

刘少奇第一次参加这样隆重的世界性大会,真实地体验了《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一个游荡于欧洲的怪影”,在怎样地变成全世界千百万劳动者的伟大理想,在怎样地鼓舞着全世界的无产者作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

会后,刘少奇进入在 5 月间刚成立的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该校名誉校长是斯大林,学生大多来自苏俄远东各少数民族,部分来自远东各国,有中国、日本、朝鲜等。中国学生人多,单独编为中国班,有刘少奇、罗亦农、任粥时、萧劲光、彭述之、柯庆施、王一飞、卜士奇、胡士廉、廖化平、任岳、任作民、谢文挣、华林等四十多人。为了避免将来回国做革命工作时暴露身份,中国学生每人都取了一个俄国名字。课程大都由俄国教师任教。开始,教学非常困难。一方面中国学生除个别有点俄文基础, 大都初学。刘少奇等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只打了几个月的底子,听说写都吃力。另一方面俄国教师中,又大都不懂中文,不能适应教学对象。学习的内容很多,有《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 ABC》、俄共党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关于工会运动的小册子等。教材都属草创,不怎么像样。工具书也只有哈尔滨出版的、很粗糙的《俄华辞典》。新名词、新术语一大堆,对于初学者来说,犹如倾盆大雨。同学们负担奇重。后来就请正在苏联采访的翟秋白,还有别的人,来当政治理论课程的翻译。瞿秋白也在班中讲授俄文、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等课程。为了让这些历尽艰辛、冒着生命危险到苏俄来寻求真理的青年学生能学好课程,瞿秋白想方设法收集适用教材,认真细致备课,尽量讲究教授方法,并经常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习状况,进行具体帮助。这样,情况才有一定改观。

在东方大学的学习生活极其艰苦,吃、穿、住等条件都很差,当时,白匪虽然已基本被消灭,但其残余分子的活动还很猖撅,反革命分子到处都有, 社会秩序没完全恢复正常,不安定情况仍然严重。由于连年战乱,经济状况十分困难,粮食奇缺、燃料匾乏的局面还未根本扭转。苏维埃正处于百废待

兴之中。刘少奇和同学们,白天上课,晚上还要参加站岗放哨,做保卫工作。星期天或者星期六,还要到工厂参加义务劳动。体力消耗比较大,得到的给养却严重不足。学校为照顾这些留学生,也尽了最大努力。同学们享受的是红军战士的同等待遇。据说列宁也不过如此。尽管这样,每人每天只能发到四两重的两块黑面包。早上吃一块,中午就不敢吃第二块,否则就没有晚餐吃,难熬漫漫长夜。所以基本上是不吃早饭,一天两顿。中午开饭有一个汤, 清汤内有几片土豆、白菜或萝卜,有时加一点咸鱼。刘少奇和同学们都是能吃饭的二十来岁小伙子,是长身体时期,长久营养不良,身体明显消瘦下去, 健康状况越来越糟。教室在四层楼上,爬楼梯特别费劲,挪到教室人都软了。同学们的穿戴,衣帽鞋袜,大都是欧洲工人阶级捐的,发给大家,顾不上尺寸长短,是否适体。冬天到来,多发一套薄麻布黄衣装,一件军大衣和一根束腰皮带。站岗放哨时穿这些衣服,晚上睡觉还离不了这些衣服,得同一条毯子一起盖上身,无时无刻不是“全副武装”。宿舍不宽敞,四十多人共住一大间加一小间平房。尽管住得已够拥挤,夜里仍然寒气袭人。大家尽量挨着,互相取点暖和。刘少奇他们大多是南方人,像这样饥寒交迫的滋味可从未承受过。

艰苦的日子何时了?有少数同学经不住考验,思想发生动摇,后悔起来。这些同学原来只听说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很想看看到底什么样子。一到这里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好,对许多现象看不惯。“革命还革出那么多叫花子来了?”他们嘀嘀咕咕,暴露出不切实际的、脆弱的小资产阶级情绪。刘少奇却始终表现得很坚定。他认为艰苦的生活可以锤炼人的意志,激发人们的革命事业心。他记得孟子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一个艰苦的锻炼过程,这就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① 一个革命者,要担负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重任,就必须提高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意志和注意修养的自觉性。他循循善诱地鼓励同学们很好团结互助,克服眼前的严重困难,坚持下去。刘少奇自己,更是鞭策自励, 如饥似渴地发奋学习,研求马列主义真理如何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打翻旧世界,建立新的神州。

1921 年冬,为了更好地组织学员们在东方大学的学习和政治思想教育, 刘少奇与罗亦农、彭述之、卜士奇、吴芳等一起,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刘少奇任中共旅俄支部委员,担任第一任干事长(即支部书记),成为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刘少奇负起了学员中的党的工作。

1922 年元旦,东方大学组织新年联欢晚会,要求在校学习的每个民族和各国学生,都要出一个节目。中国班便排练了一出罢工故事独幕戏,以中国的封建军阀和资本家如何镇压工人运动,工人如何英勇反抗为情节。刘少奇扮演工人,是主角。彭述之扮演了北洋军阀直系首领吴佩孚。萧劲光等也参加了演出,有演军阀的,有演资本家或群众的,搞得很热闹。这个演出,也许是促使刘少奇志愿从事工人运动的一次契机。他在 1 月的一次填表中,在愿意做何种工作的一栏里,表示愿意做工人运动的工作。

刘少奇坚定地相信,“资本主义已不能统治全世界了,社会主义的社会组织必将由人类的努力开始实现。”决心要以“无穷的希望”来参加推进这

① 《孟子·告子下》。

一历史发展的进程,“抱定社会主义的思想,从最黑暗的家庭奋斗出来,到中国这样沉寂的社会里面,干这种改造社会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