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仁玕及其《资政新篇》
洪仁玕(1822—1864 年),广东花县人,洪秀全族弟,拜上帝会的最早会员。1851 年金田起义后,因清廷搜捕洪秀全亲属,仁玕不能在家乡安居, 去广西寻找太平军未果。1852 年 4 月去香港,在瑞典教士韩山之处教书,并向韩山之口述了拜上帝会创立过程,韩写成《太平天国起义记》。不久,仁玕回广东东莞任塾师。1853 年再度赴香港,入伦敦布道会,任宣教师。1854 年春到上海滞留半年,入墨海书院学天文、历算。是年冬再回香港。他 3 次避居香港期间,与外国传教士有较多接触,接受了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1859 年,他辗转回到天京后,很受天王器重,不久被封为“干王”, 总理朝政,后兼管外交事务。1859 年写成《资政新篇》,经天王批准颁布。他还著有《英杰归真》、《钦定士阶条例》、《立法制宣谕》等。1864 年 7 月,天京陷落后,他在湖州扶持幼天王拟去湖北会合陈得才军,途中被俘, 同年 11 月 23 日在南昌就义。
《资政新篇》是洪仁玕所著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政纲,是太平天国后期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全文包括四部分:“用人察失类”、“风风类”、“法法类”和“刑刑类”。该文件对太平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提出了一整套革新方案。在政治上,他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权力归一”、“禁朋党之弊”;设立不受一般官吏节制的新闻官和意见箱,使“上下情通”; 发扬“公议”,以听取社会舆论和群众意见。在经济上,主张兴修铁路、公路及河道,举办邮政,设立银行等。在文化教育方面,主张兴医院、办学校, 提倡移风易俗。在外交方面,主张与外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和平等往来,不准外国人干涉我国内政。洪仁玕企图通过这一改革造出一个“新天新地新世界”,使“太平一统江山万万年”。这一纲领虽已颁行,但由于当时中国社会还不具备实现的条件,加上太平天国一直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之中,这一纲领未能得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