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沦为英法殖民地
在 1853—1856 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土耳其属于英法集团,属胜利者一方。因此,战后土耳其表面上维持了帝国的完整和独立。实际上这并没有缓和土耳其帝国的危机。
英法为加强对土耳其的掠夺,在 1856 年就迫使土耳其苏丹再次颁布敕令,并以此作为参加巴黎和会的条件。这个敕令完全是按照英法的意图起草的。敕令的重要内容是允许外国人购买土地,在土耳其占有不动产。敕令还提出,要设立银行、修筑铁路、开辟运河、发展商务,要尽量利用欧洲科学、技术和资本等等。这表明土耳其已全面向欧洲资本敞开了大门,并丧失了主权。
1856 年创办的奥斯曼银行,分行遍及全国,垄断了土耳其贸易,并享有免税权和货币发行权。这家银行先由英国投资,后来法国资本也挤了进来。结果,土耳其的外债直线上升。1854 年负债 7500 万法郎;1870 年增至 25 亿法郎;1875 年 53 亿法郎。
外国资本家利用在土耳其修筑铁路的特权,修建了伊兹米尔—爱丁线, 伊兹米尔—喀萨巴线和伊斯坦布尔—埃德尔奈线。这些铁路线主要是为外国商业和欧洲列强的战略目的服务的,它便于外国势力的入侵,同时,对土耳其方面来说,承租铁路的条件极还为苛刻。土耳其完全成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