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者同盟的革命活动
4 月初,马克思恩格斯和数百名革命者先后秘密分散返回德国,选择工业发达、无产阶级比较集中、又有革命传统的莱茵省省会科伦作为革命活动中心。为了在思想上武装群众,指导分散在各地的盟员活动,于 5 月 31 日开始出版《新莱茵报》,马克思任主编。该报高举民主派的旗帜,无情地揭露德国封建专制制度,抨击资产阶级的背叛,批判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动摇, 号召农民参加反封建的斗争,声援巴黎工人起义,支持波兰、匈牙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揭露沙皇俄国充当的欧洲宪兵角色。《新莱茵报》鲜明地体现了无产阶级的性质。该报共出版 301 期,由于反动势力的疯狂破坏,于 1849
年 5 月 19 日被迫停刊。在最后一期《新莱茵报》上,发表了马克思的文章《<新莱茵报>被勒令停刊》和恩格斯的文章《匈牙利》,还有编辑的告别词。告别词中说:“无论何时何地,他们的最后一句话始终将是:工人阶级的解放!”在德国革命过程中,共产主义者同盟内部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思想倾
向。同盟盟员、科伦工人联合会主席安德列阿斯·哥特沙克否认德国所面临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主张直接实现社会主义,立即建立“工人共和国”;反对资产阶级和民主力量联合,反对工人参加议会选举,否认农民的革命作用。同盟盟员、柏林工人兄弟会的领导人斯蒂凡·波尔恩则认为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的事,主张单纯搞经济斗争,反对政治斗争,指望依靠法兰克福议会,反对武装群众,主张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波尔恩一直对革命采取旁观态度,后来脱离工人运动,逃往瑞士。 1848 年 10 月马克思当选为科伦工人联合会主席,联合其他民主派力量,有力地推动了民主运动的发展。 1849 年 5 月,在巴普、普法尔茨爆发了维护帝国宪法的起义,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支持并参加了起义。恩格斯在普法尔茨参加了由盟员维利希指挥的工人志愿部队,任副官,参加了 4 次起义。同盟领导人莫尔在战斗中牺牲。
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 1848—1849 年的群众革命斗争的时期,是他们生平事业的突出的中心点。”①德国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被普鲁士政府驱逐,相继来到伦敦。
① 《列宁选集》第 1 卷,第 72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