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活需要效率,生活也需要休息一 该休息,就休息

每个人的体力与耐力都是有限的,到了该休息的时候,就应该毫不迟疑地放下工作,否则就会和下面这个故事的女主角一样。

数年前,美国 IMG 公司聘用了一位精力充沛的女业务员,负责在高尔夫球场及网球场上的新人当中,发掘明日之星。美国西岸有位网球选手,特别受她赏识,她决定招揽对方加盟 IMG 公司。

从此,纵使每天在纽约的办公室忙上 12 小时,她依然不忘时时打电话到加州,关心这个选手受训的情形。他到欧洲比赛时,她也会趁着出差之际, 抽空去探望探望,为他打理打理。有好几次,她居然连续一周都未合眼,忙着飞来飞去,追踪这个选手的进步状况,偏偏手边还有一大堆积压已久的报告。

可悲的事终于在法国公开赛上发生了。照原订日程,这位女业务代表不必出席这项比赛,但是她说服主管,为了维持与那位年轻选手的关系,她要求到场。主管勉强应允,但条件是,她得在出发前把一些紧急公务处理完毕, 结果她又几个晚上没合眼。

最后,她终于乘上了飞往巴黎的飞机,但时差及重大赛事产生的压力感随之而来,这位非常积极能干的女士,到最后已是大脑空空,她尚未觉悟到“事倍功半”的道理。

抵达巴黎当天,在一个为选手、新闻界与特别来宾举行的宴会上,她依旧盯着那位美国选手,并且时时为他引见一些要人。当时是瑞典名将柏格独领风骚的年代,他刚好又是 IMG 公司的客户,也是那位年轻选手的偶像,自然她就介绍了他俩认识,然而,令人难堪的事却发生了。柏格正在房间与一些欧洲体育记者闲聊,她与年轻选手迎上前去。

对方望向这边时,她说:“柏格,容我介绍这位⋯⋯” 天哪!她居然忘了自己最得意的这位球员的姓名!

她实在是精疲力竭,过度疲劳使她大脑刹那间一片空白。好在柏格有风度,尽力设法打圆场,解决了尴尬场面,可是这位年轻选手却面红耳赤、张口结舌,心中更是难过得不得了。从此他再也不相信 IMG 的业务代表是真心对他了。

可悲的是,她一片苦心,却由于疲劳过度这单纯的因素,而造成无可挽回的失误。她发掘的这位选手后来果真打入世界排名前十名,却从此再也不是 IMG 公司的客户了。

事实上,我们应该:

(一)小睡片刻又何妨

中午小睡一小时有神奇效果,甚至只是 15 分钟,完全放松自己,闭上眼睛,让脑中一片空白也好。

有人称此为静坐,也有人称之为求生之道。通常人都比较同意后一种。大多数人在午餐后会有一段精神低潮时期。假定你经常清晨 5 点起床,晚上又有应酬,那就该选择一天中步调最平衡的中午时分轻松一下,绝对是利多

于弊。

解决精神不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要抗拒这种生理现象,否则只会失去更多宝贵的精力。干脆就投降,休息一下吧!

别紧张,别自责,闭上眼,即使一分钟也好。然后用冷水洗把脸,慢慢地再加速,一直恢复到全速。这么做,保证使你有精神持续下半天的工作。 IMG 公司有位主管最近到中国大陆拜访一家规模在全球数一数二的纺织

厂。过去他们只出口丝织品,现在打算自制成衣出售。于是他们以代工方式大量生产运动服,由一位 IMG 的客户负责促销。

以西方观念来看,这位主管访问北京的行程并不紧凑,厂方给他一整天时间,欢迎他随时光临。不巧的是,这位主管偏偏在下午 1 点 30 分抵达。只见那里厂房占地甚广,偌大的砖造楼房一一矗立,却听不到一丝人声、吵杂声。

随汽车司机走入一栋建筑后,他立刻恍然大悟,因为一眼他就看见接待员躺在地面的垫子上,呼呼大睡!

“啊,午睡时间!”

司机说着,领着访客蹑手蹑脚地穿过走廊,两旁是办公室、设计室与茶水间休息室。朝一些未关门的房间望去,也是员工们一一躺着熟睡的景象。最后终于来到厂长室——一间简朴的套房。厂长和助理正好梦方酣,鼾

声惊人。再从半掩的房门望进去,厂长以手帕蒙眼,也躺在沙发上与周公打交道。

司机轻声说:“请稍候,午睡时间就快过去了。”

这位访客就坐在一张丝质椅套的座椅上,随着四周一片寂静的气氛,自己也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两点正,铃声响起,几个妇女四处奔走,递茶送水。3 分钟后,厂长把这位主管请入房内,神清气明、滔滔不绝地谈论起来,仿佛现在才早上 9 点。午睡之后,他已有充分的体力作 110%的冲刺!

会谈之后,厂长带着访客四处参观。事后这位主管说:“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生气蓬勃的工作场所,人人都那么积极,那么专注。”

西方效率专家一定会为因午睡而损失的工时频呼可惜,但是基于显而易见的效果,我们不得不相信休息时间是人力资源上非常值得的投资。

(二)效率的真谛:适可而止

有一位公司的多年的特约文案撰稿人深谙此道,从不延误交稿时间,或是无故失约,可是也不曾看他忙得焦头烂额——虽然他经常同时有半打案子在进行。他自己承认,很少在 9 点以前起床,更甭说开始工作。他的生活虽

不富裕,却也衣食不缺。在每天工作不超过 4 小时的情况下,他依然与文案这一行保持密切联系,而且有接不完的案子。显然,此人确实最懂得如何善用时间,以获取最大的收益。

也有人每天孜孜不倦地苦干 10 余小时,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据说,米开朗基罗雕刻大理石的速度快过一般石匠——谁说创作的过程一定是缓慢而折磨人的?

人应该知道适可而止,只可惜不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何其多。一件工作完成了,就是完成了;可是有些人明明知道无法再作任何有意义的修正和改进,

却依然要喋喋不休地说长道短。如果一件事还有 2%的改进余地,但必须多费上两日、甚至两周的工夫,这样看来还是放弃为好。因为顾客根本不会感觉出这 2%的差别,即使有,他们也不一定会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