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沟通不良的四大弊病

自以为是的人有四种反应倾向:

1、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2、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隐私。

3、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4、想当然——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价值判断令人不能畅所欲言,追根究底则令人无法开诚公布,这些都是经常造成父母与子女关系的一大障碍。

青少年与朋友之间打电话一扯就扯上一两小时,跟父母却无话可说,或者把家当成吃饭睡觉的旅馆,为什么呢?如果父母只知训斥与批评,孩子岂肯向父母吐真言?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常自以为是。无怪乎每次角色扮演时,许多人都意外地发现,自己居然也有这种通病。好在只要病情确定,治疗并不难。

请看以下一对父子的谈话,先从父亲的角度来看: “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怎么回事?”(追根究底) “学的都是些不实用的东西。”

“现在的确看不出好处来,我当年也有同样的想法,可是现在觉得那些知识还满有用的,你就忍耐一下吧!”(好为人师)

“我已经耗了十年了,难道那些 X 加 Y 能让我学会修车吗?” “修车?别开玩笑了。”(判断价值) “我不是开玩笑,我的同学王明辍学学修车,现在月收入不少,这才有

用啊!”

“现在或许如此,以后他后悔就来不及了。你不会喜欢修车的。好好念书,将来不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好为人师)

“我不知道,可是王明现在很成功。” “你已尽了全力吗?这所高中是名校,应该差不到哪儿去。”(好为人

师、价值判断) “可是同学们都有同感。”

“你知不知道,把你养到这么大,妈妈和我牺牲了多少?已经读到高二了,不许你半途而废。”(价值判断)

“我知道你们牺牲很大,可是不值得。” “你应该多读书,少看电视——”(好为人师、价值判断) “爸,唉——算了,多说也无用。”

这位父亲可谓用心良苦,但并未真正了解孩子的问题。让我们再听听孩子可能想表达的心声。”

“上学真是无聊透了!”(我想引起注意,与人谈谈心事。) “怎么回事?”(父亲有兴趣听,这是好现象。) “学的都是些不实用的东西。”(现在学校有了问题,心里好烦。) “现在看不出好处来,我当年也有同样的想法。(哇!又提当年勇了。

我可不想翻这些陈年旧帐,谁在乎他当年求学有多艰苦,我只关心我自己的问题。)可是现在觉得那些知识还满有用的,你就忍耐一下吧!”(时间解决不了我的问题,但愿我说得出口,把问题摊开来谈。)

“我已经耗了十年了,难道那些 X 加 Y 能让我学会修车吗?” “修车?别开玩笑了。”(他不喜欢我当修车工,不赞成休学,我必须

提出理论根据。) “我不是开玩笑,我的同学王明辍学学修车,现在月收入不少,这才有

用啊!”

“现在或许如此,以后他后悔就来不及了。(糟糕,又要开始说教。) 你会不喜欢修车。(爸,你怎么知道我的想法?)好好念书,将来不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我不知道,可是王明现在很成功。”(他没有念完高中,可是混得很不错。)

“你已尽了全力吗?(又开始顾左右而言他,但愿爸能听我说,我有要事跟你说。)这所高中是名校,应该差不到哪儿去。”(唉,又转个话锋, 我想谈我的问题。)

“可是同学们都有同感。”(我是有根据的,不是信口雌黄。) “你知不知道,把你养到这么大,妈妈与我牺牲了多少?(又是老招,

想让我感到惭愧。学校很棒,爸妈也很了不起,就只有我是个混蛋。)已经读到高二了,不许你半途而废。”

“我知道你们牺牲很大,可是不值得。”(你们根本不了解我。) “你应该多读书,少看电视——”(问题不在这里。爸,你根本不明白,

讲也讲不通,根本不该跟你谈的。) “爸,唉——算了,多说也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