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制度使金文走向成熟

那是在周代时期,周武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成王继位。成王当时年幼,周朝就由帮助周武王推翻商纣统治的周公旦辅佐成王主持朝政。

有一天周公旦对年幼的成王说道:“大王,当初商纣昏庸无道,宠幸妲己,以至于天下大乱,天下共伐之。如此惨痛的教训,我们必须吸取。为了我们大周的统治能够延续下去,所以我们必须要建立起来一种可以约束人行为的制度。”

成王虽然年幼,但是却遗传了周武王的聪明,他听到周公旦的话后,非常认可地点着头,问道:“您有什么好的主意吗?”

周公旦说道:“我认为我们应当以礼为教、以乐为教。礼,是礼节,礼貌。不同身份的人,他的礼节是不同的,这样可以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让人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对身份高贵者进行尊敬。”

“而乐,就是要把乐曲广泛的推广,让乐曲形成一种时尚,音乐是非常高雅的东西,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带给人快乐,清洗人的心灵。喜欢高雅音乐的人,是绝对不会像无道纣王那样沉溺于女色,致使国家衰败的。礼乐的推行,可以在人们的心里形成一个道德准绳,杜绝因为荒谬行为而导致社会祸乱的发生。”

成王听完周公旦的话后,非常高兴,立刻让周公旦去进行安排。

周公旦开始打造青铜器,以金文在青铜器上书写礼教内容,并积极推行高雅音乐。随着周公旦全力在周国推行礼乐,使全国的文化得至空前的发展。

西周开国之初,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调。这套制度之所以为后世所称道,因为它是以道德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由此确立了道德在治国理念中的主导地位,这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青铜器作为礼器在“礼乐”制度中的普及促使金文迅速走向成熟。西周初期金文尚保留着殷商晚期图案化,工艺化倾向,典型的肥捺笔触还广泛存在,结构松散,文字符号不固定,在审美风格上还未形成独特面目。

西周的书法以铸于礼器之上的金文为代表,种类纯一而蕴涵无尽。早期的西周金文在字形的形态、线条的意味、书写的行款上都保留了商代晚期铭文的特征。但是渐渐地,都呈现出西周金文特有的风范,最终使得西周书法独具的品性凸显出来。

西周金文首先是在书写的行款上进行了调整,把商代甲骨金文所开创的有行无列的书写规则纳入到有行有列,并在井然有序的框架里面加以规约。

行列有序的行款把每一个个体的文字纳入到规范中来,每一个字形不再是自由随意的,长短阔狭都限制在给定的相同的空间里,外形便趋向圆融整洁,以至后来的方正整饬。字形外部的规约完成之后,再进一步转向内在秩序的调整建构。

西周金文内部的秩序建构是从两方面同时进行的,那就是线条的纯化与空间的秩序化。

西周金文线条的纯化过程,首先是扬弃商金文的块面结构,使之纯化、线条化,然后再将一笔一字以至一篇的线条匀圆一如,纯净洗练。

线条的纯化在书法的技法上完成了一次重要的笔法炼历;在本质精神上完成了由外部形态的多变转向内在节奏的自省;在表现形式上完成了由雕琢刻画转向周流匀畅的书写。这种书写性不是率意的,而是要求高度的技法规范,不是僵直生硬,而是绵劲畅达。

金文内部空间的秩序化表现在,首先,金文单字被纳入到行列有序的行款框架之中,字的内部结构也以正交的框架为参照而建构,纵横排列的分割,使内部的空间均衡有序。其次,线条的纯化增强了对于结构空间的塑造。

西周金文除了独体结构、包围结构外,还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偏旁的组合,作了一番整体的简化,阴阳消长,屈伸互藏,协调有机,浑然一体。

这种结构不是各偏旁的简单并置、堆叠,也不是刀尺裁度出来的几何图案,而是充满了生命情味的有机体。这样的有机结构是西周以前的书法所不具备的。

西周中晚期金文则逐步摆脱商金文的影响,以“篆引”为审美象形基础,开始形成自家风貌,装饰性的肥捺笔触渐消而走向纯粹线条化。

在字形上改变了早期结构符号的散漫不定而臻于固定统一,结构取纵势,修长婉丽,圆融内敛,其审美风格一扫商金文的雄强霸悍而呈现出浑穆沉潜的理性品格。

西周金文“线”的自足性得到强烈张扬,笔墨韵味开始摆脱铸范工艺化过程而获得独立,线条浑厚华滋、凝重自然,已非原金文呆板、沉滞的线条语汇所可比拟。金文主流地位的建立是书法全面走向以毛笔书写为中心的开端,同时,它也全面开启了笔法演变的源流。

西周也有少量的墨迹出现,后来在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和洛阳北窑西周墓一出土,字数不多。如洛阳北窑出土的墨迹是几件戈铭,书写在随葬的铅质冥器上。书写放松随意,笔致也不像铜器铭文中的圆正,起笔微侧,并且提示出点画之间的往来之迹。

墨迹总是能够把挥运之时的时间流程凝固于空间,使时间与空间合一。范铸的铭文毕竟是经过二次或多次加工才得以完成的。

西周的铭文反映的是人们对于理想样态的追求,而墨迹反映的则是真实笔迹的流露。铭文是树立起来的一种规范,是书写定格在某个时间段上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样态,墨迹则是在这种规范基础上的率性发挥,这种发挥造成了对于潜在规范样式的偏离甚至反叛,是推动书体变革发展的内在动力。

[旁注]

周武王 即姬发,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文王次子。他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死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

周公 为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故称周公或周公旦。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礼乐 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乐文化”奠定了我国成为“礼仪之邦”。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阴阳 源自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连的大自然现象,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哲学,中医,书法,建筑等。

虢国墓 是周代诸侯虢国国君及贵族墓地。其中两座墓中出土了很多的珍贵的文物,有“华夏第一剑”之称的玉菱铜芯剑、精美华丽的“缀玉面罩”等。虢国墓为研究当时的文化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阅读链接]

西周继承殷代末期的书风,直至成王时方产生独特的风格,书体雄浑典丽而壮观;在昭穆之后,则变为严谨端正。

学术文化之发展多少会受到社会及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西周前期,自武王克殷,至康王之世,由于天下统一,社会安定,加上周公制礼作乐,堪称太平盛世,故书法家得以表现雄浑典丽之风格,内容亦有逐渐加长之势。

至昭穆之后,书风渐变,笔画由粗细相参而趋于均匀划一;收笔与起笔亦由方圆不一,而变成圆笔;行款甚至演成方格之形式,书风极为严谨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