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枢见挽车悟出笔法

那是元代时候的一个冬天,整整下了一夜的大雪终于停了下来。太阳爬上了天空,将阳光洒满了大地,天空中几只喜鹊拍打着翅膀从头顶飞过,落在高大的杨树上,震下树枝上的几朵雪花。

在元大都城外,鲜于枢与赵孟頫两个人兴致阑珊地踏着脚下的白雪,一边说笑着一边向远处腊梅园的方向走去。

鲜于枢一边走着一边向赵孟頫问道:“子昂,今日你我出城踏雪,去寻找这隆冬之中的诗情画意,我们这样的举动算不算是效仿魏晋之风呢?”

赵孟頫面带微笑对着鲜于枢连连点头,口中说道:“伯机,此言甚合我心啊。魏晋之风,士子风流是要讲究内涵的,世上之人往往东施效颦,反而大相径庭。今日能够与你一起欣赏着雪景,也算是我的福气。”

鲜于枢听着赵孟頫的话,哈哈笑着说道:“子昂,可知这岁寒三友?”

赵孟頫立刻说道:“腊梅,雪松和霜竹。”

鲜于枢听完赵孟頫的话,口中吟道:“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今天我们就去踏雪寻梅,欣赏这岁寒三友的腊梅。”

不多时鲜于枢与赵孟頫两人来到腊梅园外,一阵阵腊梅的花香在空气中飘散着,让两人在这一刻深深地醉在这花香之中。

鲜于枢与赵孟頫两人快步走进腊梅园,看到眼前深黄、浅黄的如蜡状的花儿,怒放在隆冬这清净的枯枝丛中,融雪后的水珠挂在剔透的花蕊上,已经是格外的显眼了。两人欲摘下几朵细瞧,以证实这不是一场梦中幻觉,更多的是有些不忍。

鲜于枢来到腊梅前探着鼻子贪婪地嗅着,一种沁人心脾的馨香坡扑鼻而来。他止不住地感动而沉吟:“腊梅不与繁花争艳,惟以香味报春。它柔弱纤细的身躯,蕴藏着多少世俗的、脆弱的、逃避的眼光永远也无法诠释的有关生命永不凋谢的美丽啊!”

赵孟頫与鲜于枢一样,静静地站在腊梅前,一边呼吸着腊梅的花香,一边欣赏着这隆冬之中傲立与雪后独自盛开的充满了生命力的梅花,感受着它那孤傲不肯媚俗的风骨,心中忍不住开始畅想着魏晋时期那些诸如钟繇、曹操、诸葛孔明、王羲之、王献之、谢安、谢玄等人的精神世界。正是因为他们这些人的不肯媚俗的风骨才造就了千年传唱的魏晋风流。

赵孟頫开口吟道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知不觉中时间到了中午,鲜于枢与赵孟頫两人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腊梅园返回鲜于枢的家中。

回到家后,鲜于枢与赵孟頫两人都在回忆着今天的经历,赵孟頫对鲜于枢说道:“伯机,难得寻到晋人风骨,你我是不是该做点什么?”

鲜于枢对着赵孟頫用力的点了点头,两人来到书桌前,各自铺好纸张,提起笔来挥毫泼墨。

赵孟頫写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而鲜于枢则是挑选了苏轼的《苏轼海棠诗卷》。

鲜于枢写到: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尊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鲜于枢行草《苏轼海棠诗卷》纸本,宽34.5厘米,纵584厘米,写于1301年。

鲜于枢,字伯机,号东坡居士,寄直老人,大都人,先后寓居扬州、杭州,曾任浙东都省史掾。鲜于枢与赵孟頫齐名,同被誉为元代书坛“巨擘”,并称“二妙”。

赵孟頫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

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

而宋代书法家陈绎曾也说:

今代惟鲜于郎中善悬腕书,余问之,嗔目伸臂曰:“胆!胆!胆!”

明代的袁褒说:

困学老人善回腕,故其书圆劲,或者议其多用唐法,然与伯机相识凡十五,六年间,见其书日异,胜人间俗书也。

据明代的丰坊《书诀》记载,鲜于枢小楷即取法钟繇。同时,他还善于师法自然,据记载,他“早岁学书,愧未能若古人,偶适野见二人挽车行淖泥中,遂悟笔法……”这与张旭观剑舞、黄庭坚见荡桨悟出笔法同出一理。

鲜于枢藏有名帖多种,特别是对颜真卿《祭侄稿》更为宝爱,称为“天下行书第二,吾家法书第一”。《石渠宝笈》、《大观录》等书著录了他临摹王羲之《十七帖》、王献之《群鹅帖》、颜真卿《鹿脯帖》和怀素《自叙帖》等多种墨迹。许多法帖还有他的精彩题跋。

在鲜于枢存世墨迹中,所书《苏轼海棠诗卷》堪称代表作之一。这一行草纸本,长584厘米,宽34.5厘米,系书录苏轼咏海棠七言长古,卷后有元明两代以来诸多书家题跋和收藏印记。

元代秋桂跋道:

鲜于翁草书修‘六义’,无一笔苟置。人皆知其豪健遒劲,而不知其备六义于中也。

明代董其昌道:

盖东坡先生屡书《海棠诗》,不下十本,伯机意欲附名贤之诗以传其书,故当全力付之也。

此卷系鲜于枢运用极富弹性的硬毫写成,以行书为主,兼用草法。其用笔多取法唐代人,正如元代人袁袖所言:

善回腕,故书圆劲,或者议其多用唐法。

细察此卷,与颜氏《祭侄稿》、《刘中使帖》及《争坐位帖》多有契合之处,笔法纵肆、欹态横生。通篇约200余字,“全力以付”,“无一笔苟置”。

从用笔力上看,锋敛墨聚,圆劲有力,每一笔画的起收、顿挫、使转……均从容不迫,却又变化万千。比如聚墨成“点”,有正点、侧点、挑点、连势排点等,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结体妥帖、浑然无间。

举凡横、竖、撇、捺各种构字“元素”,均能曲尽其妙,如“瘴”、“荐”、“华”、“长”诸字,横画虽多,却“燕不双飞”,因势生形;“瘴”、“草”、“华”、“晕”、“中”字中的竖画,多取“悬针”状,行笔劲利,挺拔有力……

结体略呈右上取势,宽博宏肆,纵敛有度;行书中间杂草书,规整中有变化,益增活泼生动之趣。

此卷章法近乎上下齐平,行距均匀,不激不厉,自然畅达。而字与字之间起承转合偶以“牵丝”相属,更多是以内在笔势,使上下呼应自如、左右揖让相得。

通观全卷,正如后来书法家刘欣耕所言:

结字严谨而纵肆,点线爽健而富有立体感,挥运之中意气雄豪而出入规矩。他以深厚的功力表现出了对书法形式美的追求和创造力,从而也表现了自己的气质、人格。

由于一生官位都不高,常赋闲家中,鲜于枢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他除具书法专长外,更是一位文学家,写下了许多诗词。

他还能作曲,弹得一手好琴,而且精通文物鉴定。正因为有广泛的艺术修养,且将之融合到书法中,鲜于枢方成为书法大家。

鲜于枢的传世书法作品约有40件,多为行草书,且以墨迹为主。他的书法由唐代人书法入手,再上溯东晋“二王”。

鲜于枢早岁学书法,未能如古人,偶于野外看见二人挽车泥淖中,顿有所悟。他功力扎实,善悬腕作字,喜用狼毫,强调骨力。

他的大字楷书雄逸健拔、圆润遒劲、气势磅礴而不失规矩。行书结体谨严、真力饱满、潇洒自然。草书学怀素并能自出新意,笔法纵肆、气魄恢宏。

鲜于枢写字时多用中锋回腕,笔墨淋淳酣畅,气势雄伟跌宕,酒酣作字奇态横生。鲜于枢兼长楷书、行、草书,尤以草书为最。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道:

鲜于博学,负材气,貌伟而髯,类河朔伧父。余见其行草,往往以骨力胜,而乏姿态,略如其人,以故声称渐不敌赵吴兴。

[旁注]

效颦《庄子·天运》中故事,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着眉头,邻居丑女见了觉得很美,就学西施也皱起眉头,结果显得更丑。后人称这个丑女为东施。用“东施效颦”嘲讽不顾本身条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坏的人。

腊梅 是蜡梅科蜡梅属的植物。落叶丛生灌木,是我国特产的传统名贵观赏花木,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蜡梅文化。唐代诗人李商隐称蜡梅为“寒梅”。它也因为在冬天开放而被称作“冬梅”。蜡梅花开春前,为百花之先。

诸葛孔明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诸葛亮,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陆游(1125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投身军旅生活。其一生笔耕不辍,存诗90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袁褒(1499年~1577年),明代人,好读书,轻财好施,与王宠友善,王宠家贫,褒常宽贷之,晚年筑室桃花坞。袁褒有兄弟六人,与兄表、袠及从弟砄、裘,时称袁氏六俊。

《书诀》弇州四部稿作。明代书法理论著作。明代书法家丰坊撰。丰坊,明代嘉靖年间书法家。官至吏部考功主事。为人逸出法纪外,而书学极博,五体并能,诸家自魏晋以及明,靡不兼通,盖工于执笔者也。

《鹿脯帖》约书于765年,颜真卿书,拓本。行书,信札。浙江省博物馆藏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本。帖原为安师文旧物,《忠义堂帖》刻本当是墨迹摹勒上石者,远胜其他宋拓本。

琴 古代弦乐器,最初是五根弦,后加至七根弦,亦称“七弦琴”,通称“古琴”。某些乐器的统称。在古代,人的文化修养是用琴、棋、书、画四方面的才能表现的,弹琴为四大才能之首。

[阅读链接]

鲜于枢小的时候,有一天他写完字之后,去田间玩耍,走着走着他突然发现在路边的泥坑里面陷入了一辆手推车。

在车边两个男子正挽着袖子试图将推车从坑里推出来。

聪明好学的鲜于枢看着看着,突然发现两个男子双手紧抓车轮,以车轮为支点双臂使劲,车轮在两个男子的动作下开始转动。

鲜于枢看着车轮转动,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在写字的时候也能找到这么一个支点,那不是就等于有了一个准则,写出来的字一定会很有规矩并且会好看。

于是他急忙拿起旁边的树枝在地面上比划起来,他越写越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从此,鲜于枢的字体变得非常有特色,后来他就成了著名的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