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诗书意境情趣俱佳

在涪州江西书社里,黄庭坚与陈师道、潘大临等江西诗派的成员在房间内谈诗作对。

黄庭坚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自号山谷道人。他崇尚杜甫,建立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是江西诗派的领袖。

在江西书社内,黄庭坚坐在正堂中央的座位上,他的两侧椅子上坐着江西书社的其他成员。这些人都看着他们的领袖黄庭坚,一来在诗词上得到他的点拨,二来希望能够得到黄庭坚的墨宝。

陈师道率先对黄庭坚说:“山谷兄,我听说您最近做了一首名为《登快阁》的新诗,不知道能不能拿出来让我们大家欣赏一下佳作呢?”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创始人,每一次诗社的聚会自然会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拿出来与社员分享。

当他听到陈师道的话后,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说道:“我也正想将这首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同探讨一下还有哪些不足,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众人听到他的话后,纷纷要求黄庭坚快点将这首《登快阁》展示出来。

黄庭坚脸上带着微笑,开口吟道: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众人听到黄庭坚的这首诗,都默不做声,仔细的回味着诗词之中的感情,稍后,众人几乎同时鼓起掌来,齐声称赞这首诗写的实在是太好了。

此时潘大临打断了众人的谈话,开口说道:“大家都知道山谷诗书双绝,同样名冠天下。既然我们欣赏到这首《登快阁》的诗词,那么我们是不是该欣赏一下山谷兄的书法呢?”

众人听到潘大临的提议之后,纷纷表示要让黄庭坚当场将《登快阁》这首诗写在纸上。

黄庭坚与这么多至交好友欢聚在一起,心情也是非常高兴的,于是他拿起笔墨,将这首《登快阁》的诗在纸上书写了一遍。

众人看着黄庭坚那飘逸灵动的字迹,大为佩服,纷纷表示一定要向他学习,壮大江西诗派。

黄庭坚是著名诗人、书法家。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极有特色,其楷书创造了一种中宫收紧、长画四层的所谓放射状书体,人称“黄体”;其草书则创造了张旭、怀素之后又一个高峰。

从书法效果看,他的草书充分发挥了点画的抒情作用,当时以及后世的书法家都曾给予很高的评价。

黄庭坚的书法成就主要表现于其行书和草书中。就其行书和草书来看其艺术风格形成之渊源。宋代近接盛唐,书法家很难不受唐代书风影响。但宋代书法家更注重内在精神情趣的诉求,因而和案头文牍融而为一的行书手札便成为一个时代书风发展的主流形式。

“宋四家”和其他宋代书法家的成就无不首先表现在行书上。黄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苏东坡,甚至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书法的。

黄庭坚对草书笔法的深刻认识和掌握,是临摹唐代著名草书大家张旭、怀素、高闲三人的墨迹,最终窥得草书笔法的奥妙之处,同时他草书的最终成熟还得益于他对书法之外事物的参悟。

黄庭坚作草书的时候,全靠心中的感悟,以意使笔。他修禅而且不喝酒,虽然不如张颠素狂在酒后书写狂草时那么狂放,但是作品之中多了几分理性,以至于他的草书同样也能够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

黄庭坚用笔,与张颠素狂向比较下更显从容娴雅,虽然同样纵横跌宕,同样也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黄庭坚所作《诸上座帖》等佛家经语等草书字帖,都是黄庭的草书书法境界的表现。也正由此,黄庭坚开创出了我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黄庭坚在书法方面反对食古不化,强调从精神上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强调个性创造;注重心灵、气质对书法创作的影响;在风格上,反对工巧,强调生拙。

用笔如冯班《钝吟杂录》所讲:

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

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其结体从颜鲁公《八关斋会报得记》来,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

黄庭坚的作品甚多,行楷如《寒山子庞居士诗卷》、《范滂传》、《松风阁诗》;草书有《廉颇蔺相如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等,俱是传世佳作。

[旁注]

陈师道(1053年~1102年),北宋官员、诗人。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潘大临 宋代江西派诗人,湖北黄州人。善诗文,又工书,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为人风度恬适。著有《柯山集》二卷,《潘大临文集序》等书。

快阁 古楼阁名,闻名的古阁楼建筑之一。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南,吉安地区东南部泰和县城东侧。这座阁楼始建于唐代时的874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它以独特的建筑风格、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而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高闲 唐代僧人。他喜好用霅川白紵为底,用来书写真书、草书,他的笔法来自张旭。他曾经书写草书千文于楮纸上,又书《令狐楚诗》,真迹石本在湖州。韩愈曾经作《送高闲上人序》赞扬他的书法。

《诸上座帖》是宋代黄庭坚为友人李任道所录写的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语录》,全文系佛家禅语。此书学怀素的狂草体,笔意纵横,气势苍浑雄伟,字法奇宕,如马脱缰,无所拘束,尤其能显示出黄庭坚悬腕摄锋运笔的高超书艺。

冯班(1602年~1671年),明末清初诗人。江苏常熟人。冯班是虞山诗派的重要人物,论诗讲究“无字无来历气”,反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说。有《钝吟集》、《钝吟杂录》、《钝吟书要》和《钝吟诗文稿》等。

[阅读链接]

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砥柱铭》卷,是他散落民间的最重要的书法瑰宝之一。,卷上无年款。卷宽32厘米,长824厘米,加上拖尾纸上历代名家题跋,共卷长1500厘米左右。

内容是黄庭坚生前最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征写的《砥柱铭》。卷上有宋代贾似道、明代项元汴直至清代藏家的大量题跋和钤印。《砥柱铭》卷全文600多字。

《砥柱铭》卷因为文字内容、书法风格等方面与黄庭坚其他作品存在差异,早在乾隆时期曾经被认为是赝品,有诸多猜疑。经后来傅申先生研究,最终确定为黄庭坚的真迹,而且是黄庭坚书风转换期的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