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在当时声明煊赫

明代的时候,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文房四宝的制造工艺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为书法艺术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明代像宋代一样也是帖学大盛的一代。法帖传刻十分活跃。由于士大夫清玩风气和帖学的盛行,影响书法创作,所以,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

至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先后入直翰林院和文渊阁,写了大量的制诰碑版,以姿媚匀整为工,号称“博大昌明之体”,即“台阁体”。

“台阁体”貌似雍容典雅,平正醇实,实则脱离社会现实生活,既缺乏深湛切著的内容,又少有纵横驰骋的气度,徒有华丽的形式而已。由于政治原因,人们纷纷竞相模仿传习,以致“台阁体”相沿成风,成为影响很大的一个流派。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吴中四大才子开始追寻古人,寻找书法真谛,其中祝允明就是他们的代表人物。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岸边走来了4个书生模样的人,他们手中各自拿着折扇,脸上带着微笑不时伸手点指着天空的云,脚下的水,身边的草地,远方的阁楼。

这时候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四大才子游湖了。”随着这一声叫喊,顿时整个街道变得轰动起来,人们一边奔跑着一边互相转告,转眼之间整个街道变得人山人海。

祝允明、唐寅、文徽明与徐祯卿这四位吴中才子,立刻被人们围在了中央,很多倾慕他们的人大声喊道:“祝允明写一幅字,唐伯虎画一幅画,文徽明弹一次琴,徐祯卿做一首诗。”

唐伯虎听到众人的呼喊声,笑着对身边的其他人说道:“看到没有,大家都已经给咱们4个人分配好任务了。只是这任务对文徽明不太公平。”

文徽明笑着说道:“对我没有什么不公平的,我的确是写字不如祝兄,作画不如唐兄,赋诗不如徐兄,正好抚琴为乐,为你们助兴。”

祝允明应道:“文兄也不要客气了,大家都知道咱们吴中四才子之中,就数你是全才了。”

祝允明抬头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发现在西湖边上有一家书院,于是对身边的同伴说道:“不如我们就去前面的书院吧!”

吴中四大才子来到书院,各自按照人们的要求开始展示自己的才艺。

一段时间过后,在悠扬华丽的琴声中,祝允明、唐伯虎与徐祯卿都将手中的事情办完。大家看着祝允明的字,唐伯虎的画以及品味着徐祯卿的诗,都被他们的才艺深深地吸引了。

祝允明是一个非常有天赋和才华的才子,但是他在学书法的时候很讲究苦练。史书和一些笔记上记载他的取法,几乎至难以置信的地步。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著《艺苑危言》中,对于祝允明学习书法的老师,几乎把历来大书法家的名单统统报了一遍:

楷书来自与元常、二王、永师、秘监、率更、河南、吴兴。行草则学习于大令、永师、河南、狂素、颠旭、北海、眉山、像章、襄阳。靡不临写工绝,晚节变化出入,不可端倪,风骨烂漫,天真纵逸,真足上配吴兴,他所不论也。

明代“金陵四大家”之一的顾磷《国宝新编》也持同样看法:

希哲书学精工,自《急就》以逮虞、赵,上下数千年变体,阁不得其结构,若羲、献真、行,怀素狂草,尤臻笔妙。

祝允明的书法名声在当时声明煊赫,他与文微明、唐寅、徐祯卿号为“吴中四才子”,同时他又与文微明、王宠、陈道复并称为书法的“吴中四名家”。

他本人出身书画世家,外祖父徐有贞、岳父李应祯皆是明代中叶声望卓著的名家,祝允明本人朝夕熏染于其中,自然眼界极高,出手即有大家气。

祝允明是个性灵中人,全凭才气作书“狂放盖世,千金立尽,面无吝色”,这是本色的祝允明。他的书法独树一帜,狂草且不说,就是作小草,并无多少狂气可使,但也是出手潇洒自如,并无半点窒碍的。

后来清代书法家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写道:

祝京兆大草深得右军神理,而时露枪气,小草则顿宕纯和,行间茂密,亦复丰致萧远,庶几媲美褚公。

祝允明《后赤壁赋》小草,可见大概。小草书并非祝允明的拿手杰作。他的大草气势雄健,粗放豪迈。而小楷则高雅醇和,古穆可掬。

相比之下小草并无明显特征。但祝允明的小草书能既不盲目追求大草狂放之气,又不拘于小楷的点画洁净而是顿挫有致、彬彬风采,俨然正规的小草风姿。

祝允明在书法上的高明之处,他能不为习惯和个人风格所困扰,准确把握小草书体的风格特征而不“串调”,挥运有序,表明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大手笔。

祝允明书法改变了明朝书法单一奉承朱氏皇家的风气,一改“台阁体”一统书法界的风气,为我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旁注]

杨士奇(1366年~1444年),明代大臣、学者,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西子湖 即杭州西湖,之所以叫西子湖,是得名于我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至北宋,诗人苏东坡当杭州太守时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七绝中“欲把西湖比西子”的诗词,让西湖多了西子湖的名字。

文徽明(1470年~1559年),在书法上,早年受其父知友吴宽的影响写苏体,后受他岳父李应祯的影响,学宋元的笔法较多。小楷师法晋唐,力趋健劲。其代表作品有《草书七绝》、《奉天殿早朝诗?、《大行书七绝诗轴》、《行草七言诗轴》等。

徐祯卿(1479年~1511年),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徐祯卿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以及文学批判著作《谈艺录》。

王世贞(1526年~1590年),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陈道复 明代画家。曾经师从文徴明学书画,工花卉,亦画山水,书工行草;画擅写意花卉,淡墨浅色,风格疏爽,后人以与徐渭并称为青藤、白阳,有《白阳集》。

[阅读链接]

祝允明是明代书法家,天资聪颖,博览群书,性格豪爽,疾恶如仇。

有一位知府的儿子,不学无术,又自以为是。有一天,这位少爷写了一篇文理不通的文章,知府看了喜不自胜,到处炫耀自己儿子的“才华”。好多帮闲文人也帮助吹嘘,有人提出一定要请祝允明来给文章题字。

请帖送至祝允明家,祝允明也不推辞,看过文章,提笔写下了两行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知府看后,大喜,帮闲们也说好好好,真乃诗文合璧,交相辉映。

不久,这事被唐伯虎知道了,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旁边的一个朋友不解,唐伯虎解释说:“两个黄鹂鸣翠柳,是说那位少爷的文章写得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是说那位少爷的文章离题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