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创立“欧体”楷书

至唐代的时候,欧阳询外出游览,在道路旁见到一块西晋书法家索靖所写的章草石碑,他看了几眼,感觉写得一般。但是他转念一想,索靖既然是一代书匠,那么他的书法定会有自己特色,何不看个水落石出呢?

于是,欧阳询伫立在碑前,反复地观看了几遍,终于在这座章草石碑上发现了索靖书法精深绝妙之处。

发现了索靖书法妙处的欧阳询更是不忍离去,于是他坐卧于石碑旁摸索比划起来。谁知道欧阳询这一坐竟然长达三天三夜之久。

欧阳询最后终于领悟至索靖书法用笔的精神所在,他结合自己的书法特点,进行了融合改造,从而使他的书法也更臻完美了。

欧阳询正是因为这种对书法的痴迷,终于让自己成为了楷书四大家的领军人物。

欧阳询为唐代初期著名书法家,列四大书法家之首,又同虞世南合称“欧虞”。《唐书》本传上说他“初仿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牍所传,人以为法”。欧阳询善讲结构,有《三十六法》等论文传世。

欧阳询生于557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也就是后来的湖南长沙人。在隋朝时曾经为太常博士,进入唐朝之后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

“圆畅方挺”是欧氏书法的最显著风格,《仲尼梦奠帖》正是这一风格的具体表现。此帖虽经历千余年,但风韵犹在。在书帖之中可以看到此帖是秃笔疾书,字体方中藏圆,笔力力透纸背,笔画转折自如、不见凝滞。

在章法上,字里行间呼应贯气。特别是在线条的组合上,欧阳询字的偏正对比更富有特色。

一般而论,书法和线条组合宜平正,如果超出了常见的平正标准,就认为是偏。但是有意识地将某些线条置正,某些线条置偏,使之对比成趣,则可以从整体上获得险中求稳的艺术效果。“欧体”书法之所以很美,其原因就在于此。

《仲尼梦奠帖》纸本,纵25.5厘米,横33.6厘米,共78字,无款印。被书法界称之为中华第一楷书,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书法笔力苍劲古茂。此帖在书帖后有元代著名书法家,同时也是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等人的跋。

元代书法家郭天锡曾说:“此本劲睑刻厉,森森然若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摺,浑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书第一书。”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来了练书习字的8个注意事项,简称八法,即:

如高峰之坠石,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如劲松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万钧之弩发,如利剑断犀角,如一波之过笔。

欧阳询的字体结构十分精严,并以“险峭”为人所称道。后人学书,多从临摹他的字开始。代表作是《九成宫醴泉铭》,刻于632年。另有《化度寺碑》、《皇甫诞碑》等。传世墨迹有《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等。

[旁注]

索靖(239年~303年),晋代书法家,敦煌五龙之首,中国书法史上成就卓著的书法家,是西晋时期敦煌龙勒人。官征西司马、尚书郎,封安乐亭侯,谥日庄。善章草书,峻险坚劲,自名曰“银钩虿尾”。著有《草书状》一篇。

楷书 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它是由隶书演变来的,也叫正楷、真书、正书。字形由扁改方,笔画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

郭天锡(1227年~1302年),元代著名书法家、收藏家。曾为御史因藏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遂自署所居曰“快雪斋”,他是元代初年重要的鉴藏家之一,与赵孟頫、鲜于枢、乔赏成等人常有交往。著有《郭天锡日记》、《郭天锡文集》等。

《卜商帖》又称《卜商读书帖》,是欧阳询存世墨迹,纸本,高25.2厘米,横16.5厘米,行书6行,共53字。上有宣和内府诸印和一瘦金体题跋:“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

[阅读链接]

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牍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瑰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

唐武德年间,高丽派使者来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

唐高祖李渊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欧阳询的名气从此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