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佳境——尚意之作

唐代的尚法,使书法的学习有了规律可循,但也暴露了其弱点,即过分拘束于法度,则不利于个人艺术情趣的发挥。特别是唐代后期,其弱点暴露得更加充分。

于是后来的书法家开始反其道而行之,“尚意”的思潮得到发展。其代表人物为五代时期的杨凝式与宋代著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人,使宋代的书法形成尚意的趋势。

五代杨凝式书法承势启意

在五代的后晋时期,有一天清晨,在洛阳城外一座寺庙之中,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在树荫下,打量着寺院一面被僧人粉刷得雪白的墙壁。他手持一支毛笔,饱蘸着墨汁。

老人是当时非常有名气的书法家杨凝式,由于社会动荡,他无法达成兼济天下的理想,于是只好佯装有病远离朝廷,躲在这山明水秀的地方以写字为乐。

因为杨凝式无论在民间还是在朝廷都被誉为书法大师,所以他的字非常受世人的欢迎。大家都知道杨凝式喜欢遨游佛寺,又特别喜欢题书于墙壁。

于是洛阳周边寺庙的和尚都会专门粉刷出一面墙壁给杨凝式留着,期待有一天,他来到寺庙能够在这面墙壁上题字。

杨凝式写字时的动作飘逸极了,时而如同龙飞九天,时而又似飞鸟投林。老人的动作给人一种无法判断预知的感觉,没有人能够想到老人在写下一笔的时候,他的动作会是如同狂风暴雨一般的迅猛,还是如同处子一般的宁静。写字的老人与眼前的美景完美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副神仙写字的美妙画卷。

时间渐渐至中午,天空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地面上能够清楚地看到腾腾热浪在不断地翻滚着,寺内的僧人额头都密布着汗滴。

杨凝式看着寺院中这些僧侣被酷暑煎熬的情景,心中非常不忍,于是他找来了管家,吩咐着说道:“管家,去给寺院的大师们准备一些酥密水,供大师们消暑降温。”

时间不大,管家带着仆人抬着两桶香甜可口的酥密水从寺门走进寺院。杨凝式让他们将抬来的酥密水分给僧侣。

僧侣们品尝着杨凝式送来的酥蜜水,对他千恩万谢。杨凝式一边笑着一边挥挥手说道:“我送大师们酥蜜水,大师们请我吃斋饭,谁也没有吃亏,谁也没有占便宜。不用谢,不用谢。”

僧侣们听到杨凝式的话,连忙为他准备了上好的斋饭。杨凝式吃完之后,为了纪念这一次的事情,专门写下了《夏热帖》这一封礼扎。

杨凝式生于873年,字景度,号虚白,唐昭宗时进士,官秘书郎,后历仕后梁、唐、晋、汉、周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称“杨少师”,又因佯狂,人称“杨疯子”。杨凝式在书法历史上,历来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

杨凝式的书法多为佛祠寺院题壁之作,难以长久保留,又因为他“素不喜作尺牍”,因此他留下的几件墨迹成了稀世之宝。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有诗赞道:

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阑。

这首诗为杨凝式的书法作了最好的注脚。

杨凝式传世墨迹分别是《韭花帖》、《夏热帖》、《神仙起居法》和《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杨凝式这4幅墨迹风格不同,《韭花帖》行楷书出自“兰亭”;《夏热帖》与《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为颜书风范;而草书《神仙起居法》则体现了大王一系的草书神韵。

《韭花帖》是他流传于世的代表作,是用行书书写的信礼。此帖字距、行距均拉开至极限,然而其行气纵贯而舒朗空灵。此外,在单字结体上也独出机杼,或戴高帽,或左右分离,或重心偏移,或轻头重脚,妙趣横生。然一切出于自然,并无造作之感。此帖被称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第五。

后来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曾为此帖题跋:

略带行体,萧散有致。

杨凝式的书法笔墨含蕴,笔画似有弹性,富有很浓的抒情色彩。其他作品如草书《神仙起居法》、《夏热帖》,抒情色彩则更加浓重,而且字形上亦有强烈的变化。

后来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米芾则说其字“淋漓快目”、“天真烂漫”。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说其佳处是“欹斜取态”。清代书法家包世臣说他的字“善移部位”,以“展蹙”之法变化颜柳的旧势。总之,他的字在当时是打破常规的,以“不衫不履”的怪样子出现于书坛。

苏轼、黄庭坚、米芾等诸人吸取了他的精神内核,而使“尚意”书风得到正常的发展。

[旁注]

五代 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指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之间的历史时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5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后晋 五代之一,石敬瑭所建,都开封,历二帝,前后12年。石敬瑭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下于洛阳登基称帝,国号为大晋,史称后晋。后晋的建立造成了燕云十六州大片领土的丢失,为日后北宋边患埋下了祸根。

《夏热帖》是杨凝式唯一的传世草书作品,书法兼取唐颜真卿、柳公权笔法,体势雄奇险崛,运笔爽利挺拔,与他的楷书、行书作品相比较,艺术风格迥殊,表现出了书法家的丰富艺术变化,为杨凝式书法代表作品作之一。

秘书郎 古代官名。三国时魏始置,属秘书省,掌管图书经籍,或称“秘书郎中”。南朝士族子弟以为出身之官。唐代一度改称“兰台郎”。后魏后各代另置校书郎校雠典籍,订正讹误,以秘书郎专管图书收藏及校写。

十大行书 是王羲之《兰亭集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王珣《伯远帖》,杨凝式《韭花帖》,柳公权《蒙诏帖》,欧阳询《张翰思鲈帖》,米芾《蜀素帖》黄庭坚《松风阁诗帖》李建中《土母帖》。

包世臣 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他学识渊博,喜兵家言,治经济学。对农政、货币以及文学等均有研究。包世臣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通过书论《艺舟双楫》等鼓吹碑学,对清代中、后期书风的变革影响很大,至今为书界称颂。

[阅读链接]

杨凝式的书法遒劲豪放,以欧阳询和颜真卿为宗师,加上他自己的纵逸豪放,使他的书法艺术有了独特的风格。

在游览寺庙的时候,遇到山水佳境时便流连忘返,观赏咏诗,见墙壁提笔便写,边吟边写,似有神助一般流畅。人们小心地保护这些他写过诗的墙壁,可见他的书法技艺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人们说他的书法和颜真卿的很相似,因而将他和颜真卿合称“颜杨”。

在洛阳的许多寺庙的墙壁上都留下了他的手迹,他在最后落款时很少用一个名字,有癸巳人,杨虚白,希维居士,关西老农。题后有时是楷书,有时是草书,像他的人一样随意,但水平都很高,所以很多人说他是五代时期书法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