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妙于翰墨超逸入神
在宋代时候,米芾带着儿子米友仁来到太湖与太湖太守林希以及一些书画界的朋友聚会。
米芾当时早已经名满天下,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米颠”。他不但受至皇室的追捧,而且在民间也大有名气,人们因为他的字写得太好了,取了草圣张颠张长史的“颠”字赞扬他。
米芾与儿子米友仁在林希等人的陪伴下,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太湖风光,被这里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情不自禁地想要留书纪念这一次的行程。
于是米芾一气呵成写下来《苕溪诗卷》,并且得到所有人的赞扬。
林希等人在一旁看着米芾写完了《苕溪诗卷》后,对米芾说道:“米芾兄,我当年在一个恰好的时机,得至一件流传百余年的蜀素珍品,此蜀素卷卷据说是当初一个名叫邵子中的富商花了大价钱将一段蜀素装裱成卷的,希望找到著名的书法大家在上面留下墨宝,用来遗留给子孙后代,可惜的是,这个蜀素珍品前前后后一共传了祖孙三代,竟然没有一个人敢在上面动笔。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所以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我刚才看你的书法从容有力,很有一代宗师的风范,不知道米兄可敢在这蜀素卷上留下一副墨宝呢?”
米芾听到林希有如此珍贵的宝贝,顿时也来了兴趣,但是他知道在蜀素书写是很有难度的,于是他对林希说道:“林大人,这件事我可以答应下来。但是我需要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不如下个月的这个时候我再来吧!”
时间不知不觉过了一个多月时间,米芾再一次带着儿子米友仁来到太湖,找到早已经对他翘首以盼许久并且将蜀素卷准备好的林希。
米芾看着桌面上铺好的蜀素卷,伸手在蜀素卷上轻轻地抚摸着,感受着那如丝一般地顺滑,开口感叹此卷做工精美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有幸能够在这样精美的蜀素卷上留下字迹。
米芾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蜀素帖》。《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拟古》两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
米芾自幼爱好读诗书,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慧,6岁时能背诗百首,8岁学书法,10岁摹写碑刻,小获声誉。
米芾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善官场逢迎,于是远离官场。这使得他有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玩石赏砚、钻研书画艺术,对书画艺术的追求至如痴如醉的境地,他在别人眼里与众不同,不入凡俗的个性和怪癖,正是他成功的基石。
米芾所写的书法,自称“集古字”,他受到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这5位唐代书法家的影响最深。后来他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书法终于达至大成的境界。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
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
学米芾者,即使近水楼台如者也不免有失“艰狂”。宋元以来,论米芾法书,大概可区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是褒而不贬,推崇甚高;一种是有褒有贬,而褒的成分居多。持第一种态度的,可以苏轼为代表。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如果不是因为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道:
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
当皇帝向他询问书法,米芾自称自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
“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赞道:
米书超逸入神。
苏东坡又说道:
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其在明代末期,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字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下来。
米芾除书法达到极高的水准外,其书论也颇多。著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评字帖》等。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旁注]
林希 宋代官员。林希和著名文学家曾巩过从甚密。同时林希和苏轼、苏辙两兄弟交情很深。在苏州任上,政绩颇多。1091年,林希继任杭州知府,题“苏公堤”三字,苏堤由此得名。
丝绸 一种纺织品,用蚕丝或人造丝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织品的总称;也特指桑蚕丝所织造的纺织品。我国是首先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使用丝绸的国家,其制作的丝绸制品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
《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第八。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1088年,米芾38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8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
褚遂良(596年~658年),唐代政治家、书法家,他博学多才,精通文史,褚遂良工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文徵明(470年~1559年),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徐渭(1521年~1593年),绍兴府山阴人。明代嘉靖年间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军事家、历史学家。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
[阅读链接]
米芾的书画水平很高,尤其临摹功夫很深。有一次,米芾想看看自己的书法临摹功夫究竟有多高,于是将一个书画商人的一副一幅唐代真迹留在家中进行临摹。
7天后,书画商人来到米芾家,手中拿着米芾在这几天临摹出来的临本误以为是真迹,小心翼翼放好后离开了米芾的家。
第二天,商人拿着临本又来了,说道:“是我眼拙,把您的临本拿走了,今天特来奉还。”
米芾大笑道:“你不来找我,我也一定会去找你,你将临本当成了真迹,我心里特别高兴,非常愉快。好了,真迹你拿走,临本还给我。”
商人取走原本真迹,临本还给米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