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学之集大成者的刘墉

传说在清代乾隆年间,文治武功皆为上品的乾隆皇帝,他一改康熙喜欢董其昌书法的风气,崇尚“二王”,追求复古,使得书法脱离了“馆阁体”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有一天乾隆皇帝坐在御书房内突然心血来潮,与他喜爱的大臣和珅一起聊天。

乾隆对和珅说道:“和珅啊,你说现在刘墉在干什么呢?”

口舌如簧善于溜须拍马的和珅和中堂听到乾隆皇帝的话后立刻回到道:“万岁爷,估计刘墉正在家里摆弄他的菜地吧!”

乾隆听到和珅的话,顿时起了兴致,说道:“和珅,跟朕去刘墉家看看,瞅瞅这个京城的‘陶渊明’。”

和珅跟随着乾隆出了皇宫直奔刘墉的家而来。果然刘墉正在侍弄菜园子。

乾隆来到菜园子,打量着园中的蔬菜,开口对和珅与刘墉说道:“和珅、刘墉,朕知道你们两人才思敏捷,现在朕给你出一个一对,对子的上联是,‘什么东什么西什么高什么低’,爱卿你们可有什么好对子吗?”

和珅听到乾隆的对子之后,只见他眼睛看着菜园子,伸手一指菜地中的菜就随口答出了下联:“冬瓜东西瓜西黄瓜高茄子低。”

乾隆一听这楹联,乐了,连竖大拇指说:“对的不错。”

随后乾隆看向刘墉,刘墉不慌不忙的说道:“万岁,这园子就好比是万岁的江山,要想让这园子繁茂,就需要认真地打理。和大人的对子对的好,但是意境太俗。”

乾隆皇帝听到刘墉的话,立刻来了兴趣问道:“刘爱卿是不是也有什么妙对啊,但讲无妨。”

刘墉上前一步说道:“万岁的上联是‘什么东什么西什么高什么低’,臣对的下联是‘文站东武站西君子高臣子低’。”

乾隆皇帝听完之后,感觉到非常满意,放声开怀大笑,连声称赞:“刘爱卿,对的好!对得妙!”

乾隆皇帝带着和珅走后,刘墉心中感觉到万分痛快,于是径直来到书房,将乾隆皇帝所出的上联,与他同和珅两人所对的下联都写下了下来,挂在墙壁上仔细地欣赏。

刘墉的书法,初从赵孟頫、董其昌入手。早年所作“珠圆玉润”,“如美女簪花”。即便如此,与当时学赵、董者,往往流于圆熟软媚也颇有区分。

中年以后,他出入各家,临帖不求形似,意与古人精神相契合,一变赵、董之灵俏为浑朴,兼搀颜字之雄阔、苏字之烂漫、《瘗鹤铭》之旷逸,终而自成一家面目。

刘墉的书法以丰腴浑厚的点画、平淡舒缓的用笔和雍穆华丽的墨韵,表现了一个朝廷重臣所特有的儒雅气质和庙堂气度。

乍观其书,拙笨肥重,全无法度;然反复寻味,却觉筋络分明,如棉里裹铁,内含刚劲,且能举重若轻,化古妙用而又无迹可求。

清代举人徐珂在《清稗类钞》评道:

世之谈书法者,辄谓其肉多骨少。不知其书之佳妙,正在精华蕴蓄,劲气内敛。殆如浑然太极,包罗万象,人莫测其高深耳!

清代名人康有为推崇刘墉为清代帖学之集大成者。传世代表作有《苏轼秋阳赋》、《苏轼远景楼记轴》、《临米芾诗帖》、《桑林伐鼓酒如川诗轴》等。

[旁注]

中堂 明清时期成为对内阁大学士的称呼。清代大学士原系空名,为满足大学士对权利的要求,往往要管一个部,京官一般有一满一汉分坐于东西,当中是空的,如有管部大学士在场,便坐在中间,故亦称中堂。

翰林院 在我国历史上,曾长期存在着一个带有浓厚学术色彩的官署,那就是翰林院。尽管其地位在不同朝代有所波动,但性质却无大变化。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是传统社会中层次最高的士人群体。

董其昌(1555年~1636年),明代书画家。书法出自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存世作品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刻有《戏鸿堂帖》。

瘗鹤铭 著名摩崖刻石,在江苏镇江焦山断崖石上,点画灵动,字形开张。北宋书法大家黄山谷于此刻石得力独多,变态后形成山谷书“中宫内敛,横竖画向四周开张”的“辐射式”的独特风貌,历代评价极高。

《清稗类钞》是关于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从清人、近人的文集、笔记、札记、报章、说部中,广搜博采,仿清人潘永因《宋稗类钞》体例,编辑而成。记载之事,上起顺治、康熙,下迄光绪、宣统。

[阅读链接]

刘墉是一个才子。一年中秋,乾隆皇帝招集爱臣在御花园饮酒赏月。乾隆提出要与刘墉对句,以助雅兴。他首先吟出上句:“玉帝行兵,风力雨箭云旗雷鼓天为阵。”吟罢,他得意地朝臣子扫了一遍,把眼光停在刘墉脸上,看他如何回答。

刘墉沉着得答到:“龙王设宴,日灯月烛肴海酒地作盆。”不仅句子妥当,而且地作盆较之天为战场,气势更加宏大。

乾隆听后,刚才的得意神色黯淡了,刘墉见这情景忙解释说:“主子为天子,故风雨云雷,任从驱遣,威慑天下;臣乃酒囊饭袋,故视日月山海,都在庭席之中。不难看出,主上好大神威,为臣不过好大肚子罢了。”

经他这样自我解嘲。乾隆立刻露出得意之色,说:“爱卿饭量虽好,如非学富五车,也不会有这样大的肚子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