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茶文化的萌芽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从野生大茶树上砍下枝叶,采集嫩梢,生嚼鲜叶。后来发展为加水煮成羹汤饮用,这就是最早的原始粥茶法。用茶叶制成的菜肴清淡、爽口,既可增进食欲,又有降火、利尿、提神、去油腻、防疾病的功效,有益人体健康。

在我国商周时期,巴蜀地区就有以茶叶为“贡品”的记载。后来,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说明在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后来,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春秋战国时期所编著的我国最早的词典《尔雅》中,始有记载周公饮茶养颜保健的轶事。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术上百家争鸣,儒家、道家都对后世茶文化产生了影响。

孔子所开创的儒家,在我国茶文化中主要发挥政治功能,提供的是“茶礼”:站着敬茶时,双手要托住茶杯底座,两个大拇指轻轻压在杯盖上,面带微笑。用传统茶具喝茶时,要先用杯盖轻轻拨开漂浮的茶叶,象征性地用杯盖挡住嘴巴,喝茶时不发出声音,以示文雅。

儒家认为,给别人倒茶时,也要用双手,人微微向前倾,安静不出声。如果你是主人,给一桌子的宾客逐一斟茶,一定要以顺时针的顺序,因为按照古礼,逆时针的斟茶方式,通常表示主人在委婉地下逐客令。

道家思想则着眼于更大的宇宙空间,所谓“无为”,正是为了“有为”;柔顺,同样可以进取。水至柔,方能怀山襄堤;壶至空,才能含华纳水。

我国茶文化接受老庄思想甚深,强调天人合一,精神与物质的统一,这又为茶人们创造饮茶的美学意境提供了源泉活水。

春秋战国后期及西汉初年,曾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战争,人口大迁徙。特别在秦统一四川后,促进了四川和其它各地的货物交换和经济交流。清人顾炎武在《日知录·茶》中即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认为饮茶始于战国时代。

在秦汉时期,四川的茶树栽培、制作技术及饮用习俗,开始向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陕西、河南等地传播。陕西、河南成为我国最古老的北方茶区之一。其后沿长江逐渐向长江中、下游推移,再次传播到南方各省。

据史料载,汉王至江苏宜兴茗岭“课童艺茶”,汉朝名士葛玄在浙江天山设“植茶之圃”,说明汉代四川的茶树已传播到江苏、浙江一带了。

在秦汉时期,四川产茶不仅初具规模,制茶方面也有改进,茶叶具有色、香、味的特色。并被用于多种用途,如药用、丧用、祭祀用、食用,或为上层社会的奢侈品。像武阳那样的茶叶集散市已经形成了。

如西汉著名辞赋家王褒《僮约》“烹荼尽具”的约定,是关于饮茶最早的可信记载。《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一般都认为“烹荼”、“买荼”之“荼”为茶。

王褒《僮约》中关于“武阳买茶”的故事,是说公元前59年正月里,资中人王褒寓居成都安志里一个叫杨惠的寡妇家里。杨氏家中有个名叫“便了”的髯奴,即多须的奴仆。王褒经常指派他去买酒,便了因王褒是外人,感觉替他跑腿心里很是不情愿,又怀疑他可能与杨氏有暧昧关系,心里更是老大的不乐意。

有一天,髯奴跑到主人的墓前倾诉不满,说:“大夫您当初买便了时,只要我看守家里,并没要我为其他男人去买酒。”

王褒得知此事后,当时就气不打一处来,一怒之下,便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以一万五千钱从杨氏的手中买下便了为奴。

便了跟了王褒,心里极不情愿,可是又无可奈何。于是他在写契约时向王褒提出:“既然事已如此,您也应该向当初杨家买我时那样,将以后凡是要我干的事明明白白地写在契约里,要不然我可不干。”

王褒擅长辞赋,精通六艺,为了教训便了,使他服服贴贴的,便信笔写下了一篇长约六百字的题为《僮约》的契约,列出了名目繁多的劳役项目和干活时间的安排,使便了从早到晚不得空闲。

契约上繁重的活儿使便了实在是难以负荷。于是他痛哭流涕地向王褒求情说:“照此下去,恐怕我马上就会累死进黄土了,早知如此,情愿给您天天去买酒。”

这篇《僮约》从文辞的语气上看,不过是王褒的消遣之作,文中不乏揶揄、幽默之句。但是王褒就在这不经意中,竟然为我国茶史留下了非常重要的史实记录。

王褒《僮约》中的“烹荼尽具”便是规定在家中来客之后烹茶敬客。

另据唐外史《欢婚》记载:

相如琴乐文君,无荼礼,文君父恕不待,相如无猜中官,文君忌怀,凡书必荼,悦其水容乃如家。

这是关于司马相如娶卓文君时只是用了琴音就做成了事,没有按传统规矩向卓王孙家兴茶礼正娶。卓文君的父亲气愤之下决定不在任何场所接待司马相如,而且写信要求司马相如只要是在读书或写书都得品茶,见到茶水就会好比见到卓文君一样,同时也仿佛回到了家一样。

司马相如曾经编写了一本少儿识字读物《凡将篇》,这里面刚好有个“荈”字,也就是各种茶叶史书常提出的最早的“茶”字。

还有在汉赋写作上可与司马相如并称为“扬马”的扬雄,他编写了一本叫《方言》的书,书中记述:“蜀西南人谓荼曰蔎。”虽然只有短短的8个字,但是它的意义却是相当深远的。

最早对茶有过记载的王褒、司马相如、扬雄均是蜀人,可见是巴蜀之人发明饮茶。

[旁注]

周公 周朝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位周公名叫姬旦,也称叔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因封地在周,故称周公或周公旦,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葛玄 东汉道教天师。字孝先,被尊称为葛天师,为道教灵宝派祖师。1104年封“冲应真人”;1246年封“冲应孚佑真君”。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在道教流派中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王褒 字子渊,汉朝著名文人,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主要在汉宣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辞赋家,写有《洞箫赋》等赋十六篇,《僮约》中关于茶事的描述,是我国,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关于饮茶、买茶和种茶的记载。

司马相如 字长卿,我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

[阅读链接]

我国的饮茶始于西汉,而饮茶晚于茶的食用、药用,发现茶和用茶更远在西汉以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茶为贡品、为祭品,在周武王伐纣时、或者在先秦时就已出现,而茶作为商品则是在西汉时才出现的。

茶叶在西周时期被作为祭品使用,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到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当时主要的商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