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于世的庐山云雾茶

明代时,庐山云雾茶被大面积的种植。古称“闻林茶”的庐山茶,从明代起始称“庐山云雾”。自此,“庐山云雾”之名开始出现在明《庐山志》中。

明太祖朱元璋曾屯兵庐山天池峰附近。朱元璋登基后,庐山的名望更为显赫。庐山云雾茶正是从明代开始生产,并迅速闻名全国。

对于庐山云雾茶的美好,明代文人对之赞誉之情颇多。明万历年间的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中云:“匡庐绝顶,产茶在云雾蒸蔚中,极有胜韵。”

明王思伍在《游庐山记》中说:“泉以轻妙,茶以白妙,豆叶菜以苦妙。”说明庐山茶以色白,即白毫多为佳。

诗人王世懋游庐山时,也赞美庐山云雾茶。诗曰:

金芽碧玉云中生,赞美桃李莫如君。

五老峰下成绿海,茶香千里万年名。

在明代,还有一则僧人追赠茶叶的佳话。诗人蔡毅中在《入楞枷院,慈济追送茶至,喜而赋赠》中云:“远出栖贤寺,居然秋色寒。云迷天径小,日落露衣单。磐石留芝草,犁峰种木兰。凤团山上至,一饮可忘年。”诗中的“凤团”,指的就是茶。宋代贡茶也称“龙团”、“凤饼”。

明末清初时,庐山云雾茶的产量曾一度减少。这是由于野生的云雾茶生长在高寒的山崖上,产量十分有限。虽然当时庐山许多寺庙都有栽种云雾茶,但是由于天气寒冷、保护措施有限等原因,实际上生产出来云雾茶的总量不是很多。

随着清朝政局的稳定,庐山云雾茶逐渐恢复了生气。清人黄守羲在《匡庐游录》中说:白石庵老僧“一心云,山中无别产,衣食取办于茶,……其在最高者为云雾茶,此间名品也。白香山药圃茶园为产业,倍非虚语。”说明当时的庐山人以茶谋生,采制买卖云雾茶成为山中之人获取衣食的重要来源。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喜爱庐山云雾。据说清代有一位学者,为了探求庐山云雾的奥秘,曾在庐山大天池整整观看云海一百天。他对“一起千百里,一盖千百峰”的庐山云雾“爱如性命”,自称“云痴”,恨不得“餐云”、“眠云”,可见庐山云雾是多么得令人心醉啊。

清人李绂在《六过庐山记》中说:“山中皆种茶,循花径而下至清溪,……僧以所携瓶盎,就桥下吸泉,置石隙间。拾枯枝煮泉,采林间新茶烹之,泉冽茶香,风味佳绝。”可见当时庐山茶业的兴盛。

自古以来,茶与佛就有着不解的情缘。据《桑纪》记载,有一位禅师是在庐山云雾茶香中圆寂的:明代开先寺雪峤圆信,“平生尝以衣钵付人,将终,示偈云:‘小儿曹,小儿曹,生死路上须逍遥。皎月冰霜晓,吃杯茶坐脱,去了至朝。’索茶一杯,遂脱去。”“脱”,即脱化,蜕化,谓逝去。

庐山云雾茶虽然有名,但是产量一直不是很多。庐山云雾茶后世进行大规模种植,与佛教仍然有关连。

僧人参禅打坐、礼佛诵经,是一种寄托,是一种追求。庐山僧人种茶、饮茶,这一也是一种寄托,一种追求。僧人在种茶的劳作里,在品茶的享受中,也把自己与庐山山水融为一体,得到的是平和、宁静,进而“专思寂想”。正如著名爱国诗人陈三立在《云雾茶吟》诗中所说,“澹泊无名得至味”。

因此,从茶的历史发展来看,茶是茶禅相通的最佳载体。

拥有高品质的庐山云雾茶,不仅要具有理想的生长环境以及优良的茶树品种,还要具有精湛的采制技术。

由于气候条件,云雾茶比其他茶采摘时间较晚,一般在谷雨之后至立夏之间始开园采摘。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度不超过5厘米,剔除紫芽、病虫害叶。采后摊于阴凉通风处,放置几个时辰后再进行炒制。

庐山云雾茶的加工制作十分精细,手工制作,初制分杀青、抖散、揉捻、炒二青、理条、搓条、拣剔、提毫、烤干或烘干等工序,精制去杂、分级、匀堆装箱等工序。

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杀青要保持叶色绿翠;揉捻要用手工轻揉,防止细嫩断碎;搓条也用手工;翻炒动作要轻。经过一系列的制作工序,才能保证云雾茶的品质优佳。

首先是杀青。主要手法双手抛炒,先抖后闷,抖闷结合,每锅叶量较少,锅温不高,炒至青气散发,茶香透露,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即为适度。

第二道工序是抖散。为了及时散发水分、降低叶温、防止叶色黄变,刚起锅杀青叶置于簸盘内,双手迅速抖散或簸扬十余次,这样可以使香味鲜爽、叶色翠绿、净度提高。

第三道工序是揉捻。一般用双手回转滚揉或推拉滚揉,但用力不能过重,以保毫保尖,当百分之八十成条即为适度。

第四道工序是初干。揉捻叶放在锅中经过初炒,使含水量降至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三十五,以抖炒为主。

第五道工序是搓条。搓条是进一步紧结外形散发部分水分。初干叶置于手中,双手掌心相对,四指微曲,上下理条,用力适当,反复搓条,直到条索初步紧结、白毫略为显露、含水量减少到百分之二十左右时即可。

第六道工序是做毫。通过做毫,使茶条进一步紧结,白毫显露,茶叶握在的手中,两手压茶并搓茶团,利用掌力使茶索断碎。

第七道工序是再干。锅温上升后,茶叶在锅中不断收堆,不断翻散,至含水量减少到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六,用手捻茶可成粉时即行起锅。再干,手势要轻,尽量减少碎断。干茶起锅后经适当摊放,经过筛分割末即可。

庐山云雾茶的品质特征为:外形条索紧结重实,饱满秀丽;色泽碧嫩光滑,芽隐绿;香气芬芳、高长、锐鲜;汤色绿而透明;滋味爽快,浓醇鲜甘;叶底嫩绿微黄,鲜明,柔软舒展。

高级的云雾茶条索秀丽,嫩绿多毫,香高味浓,经久耐泡,为绿茶之精品。后世庐山云雾茶已畅销国内外,名扬世界,从昔日的“特供品”到“国礼茶”,向全世界展示着我国十大名茶的无穷魅力。

[旁注]

李日华(1565~1635)字君实,一字九疑,号竹懒、痴居士等,明代官员、书画家。家有“鹤梦轩”、“六研斋”、“紫桃轩”等,作为其收藏书、画之所。藏书数量达数万卷,多为文学及历史类书籍。能书画,并善于鉴别。所作笔记,内容亦多评论书画,笔调清隽,富有小品意致。

李绂(1675~1750)字巨来,号穆堂,清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和诗文家。治理学宗陆王,被梁启超誉为“陆王派之最后一人”。著有《穆堂类稿》《陆子学谱》《朱子晚年全论》《阳明学录》《八旗志书》。

陈三立(1859~1937)字伯严,号散原,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之父。陈三立被誉为我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

杀青 绿茶、黄茶、普洱茶的初制工序之一。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

[阅读链接]

人们通常用“六绝”来形容庐山云雾茶,即“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云雾茶风味独特,由于受庐山凉爽多雾的气候及日光直射时间短等条件影响,形成其叶厚,毫多,醇甘耐泡。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庐山云雾茶更是深受欢迎、供不应求的高档商品,“幸饮庐山云雾茶,更识庐山真面目”,这诗一般的赞语,足以说明它的地位和价值。